打赢打好人口大县的脱贫攻坚战

19.03.2019  20:41

   湟中县地处湟水谷地,辖10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有常住人口46.33万人,是全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也是全省、全市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

   回顾2018年脱贫攻坚战,湟中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紧盯年度脱贫目标和整县脱贫摘帽总目标,以必胜的决心,立下愚公志,拿出真本领,下足“绣花”功,奏响了一曲决胜脱贫攻坚的凯歌。

   经过一年来的奋战,该县继之前的82个贫困村6550户、21331人脱贫之后,其余的74个贫困村,2404户、7234人也全部实现脱贫。

   优化一个能战斗的攻坚体系

  湟中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构建能战斗的攻坚体系上狠下功夫。

  他们在向156个贫困村选派156名第一书记和313名驻村工作队员的基础上,采取县直机关单位包保非贫困村的举措,向224个非贫困村选派258名帮扶干部开展相关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提供坚强的力量保障。

  同时,着力优化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在原来纵向建立指挥长、县级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的五级作战体系基础上,又横向设立了产业发展、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监管、社会保障、宣传教育、金融服务、纪律作风监察、扶贫协作等九个部室,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战斗体系。

  发挥县级领导“关键少数”作用,建立县级领导包保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制度,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督促所包保乡镇全面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为保障攻坚战斗效果,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6次,县政府常务会及党组会4次,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及专题会议19次,及时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同时,压实脱贫作战责任,激发广大扶贫干部苦干实干的动力和热情。

   打造一个能管长效的产业格局

  扶贫不仅要实干,还要扶到实处,扶得实惠,真正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最终实现吃穿不愁。

  2018年,湟中县紧紧依托本土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多元开展产业扶贫。他们充分利用中藏药材、乡村旅游、设施农业、牲畜养殖等优势产业,对1214户、4547名贫困人口进行产业扶持。

  一年来,投资4535万元建成青海中藏药材扶贫产业示范园,延伸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示范引领群众种植中藏药材3.43万亩,辐射带动周边550户贫困户增收。

  在156个贫困村统筹整合扶贫资金7800万元,建设多巴2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和大源34.1兆瓦光伏村级联建扶贫电站,优先扶持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贫困村和无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投资1500万元,实施土门关乡上山庄村、田家寨镇窑洞村等乡村旅游扶贫项目5个,打造出了一批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多功能田园旅游综合体。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协议用工、入股分红、资产受益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效益,辐射带动1100余户增收。

  目前,湟中县已构建起园区吸纳就业一批,资金扶持发展一批,光伏扶贫兜底一批,入股分红增收一批,盘活资源收益一批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实现了贫困村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762元的目标。

   织密一张坚实的保障网络

  扶贫先扶智,让孩子享有义务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湟中县全力做到贫困学生零辍学,对辍学学生开展劝返行动,对贫困学生实行15年免费义务教育,确保每个孩子不因贫辍学。

  2018年,全县共为10498人(次)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308万元,实现贫困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

  另外,为消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只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湟中县认真落实贫困群众就诊“一免十减十覆盖”政策,聚指成拳,精心织造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精准扶贫健康保”五道保障网,实现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承担比例不超过10%,全面增强了贫困户抗风险能力。

  俗话说,要富口袋就要先富脑袋。为此,他们建立健全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相结合的劳动保障机制,使有意愿的劳动力都能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并实现就业、创业。过去一年来,共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922人,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1601人,实现劳务性收入1022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打造一个人人奋战的脱贫战场

  众所周知,要实现让贫困一去不复返,真正要靠的,就是贫困群众自身树立信心、决心,并付诸辛勤的劳动。

  近年来,湟中县始终把思想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引导贫困群众摒弃旧意识,树立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脱贫光荣户”“脱贫致富明星”“五星级文明户”、励志爱心超市、思想脱贫宣讲进村入户、微动漫、扶贫公益广告等一系列举措,如春风化雨般改变着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今天,“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观念在湟中已深入人心。

  同时,制定《湟中县脱贫攻坚宣传报道方案》,整合中央、省、市及县域媒体资源,全方位宣传湟中脱贫攻坚好经验、好做法。

  他们积极参与电影频道公益节目“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邀请黄渤团队来湟中开展扶贫调研活动,有效宣传湟中县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吸引社会帮扶力量关注并参与到湟中脱贫攻坚工作中。截至目前,累计落实社会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1600余万元。

  另外,深入推进湟中、栖霞东西部扶贫协作,构建五维协作框架,先后投入1500万元实施正德中藏药材加工基地示范项目等5项产业协作项目,带动46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加强与国家住建部定点扶贫对接,投资1570万元实施田家寨永丰村光伏产业项目、上新庄黑城村脱贫攻坚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

   绘制一幅贫困村蜕变新画卷

  住房安全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2018年,湟中县投资5520万元,为2208户群众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全县贫困户危房改造实现全部“清零”。

  大力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整合专项资金7809万元,实现土门关乡秋子沟村、上阿卡村335户农户“挪穷窝、拔穷根”的梦想。如今,村里的道路、饮水、用电、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乡亲们的新居宽敞明亮,出门交通顺畅便利,大家共享着易地搬迁的美好生活。

  一年来,湟中县整合资金2.93亿元着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成41个高原美丽乡村。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49个村硬化村道162.88公里,实施38个贫困村村道整治工程,完成49个村人畜饮水安全、54个村环卫设施建设、49个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及16个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维修新建,6个村学前教育设施得到全面改善,25个村建成文化广场。

  至此,湟中县所有贫困村实现了村村有平整的水泥路、安全的饮用水、标准的卫生室和综合服务中心……如今,优质的4G信号网络覆盖了每一个村落,一幅美丽乡村新生活的画面在湟中大地栩栩展开。

  快马加鞭未下鞍,脱贫攻坚战犹酣。我们看到,经过全县上下勠力同心的艰苦奋战,湟中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凸显。让我们共同期待,即将唱响的那首胜利凯歌!(解丽娜 谭江波)

   打造扶贫人才队伍

  众所周知,扶贫先扶智。“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

  如何才能帮助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更多的掌握知识和技术,更好地拓宽他们的思路?这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值得我们思索的一个重要命题。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只有不断强化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牧区,在贫困地区的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只有打造更多、更强的扶贫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所以,要想“扶智”,人才培养和输送至关重要。

  只有狠抓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通过抓班子带队伍、选干部育人才、强基层增活力,探索党建扶贫的有效途径,才能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只有狠抓扶贫一线干部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扶贫工作队的强大力量,并灵活采取专家团队把脉、技术人员指导、致富能人帮带等多种形式,才能大力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有媒体报道,北京市近年来持续加大援派干部人才力度,已实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县级以上政府北京援青干部协管扶贫工作的全覆盖。截至2018年8月,共有800余名干部人才到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等支援帮扶地区开展扶贫协作工作。

  我们说,如此的人才覆盖,对贫困地区而言,就意味着更多、更新的思路与观念的引进,意味着更长远、更广阔的视野与交流的渗入,意味着更科学、更便捷的发展道路的延伸与拓展。

  如今,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人才互动交流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青帮扶和日益紧密的东西部协作,不仅为青海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还为青海打造了一支又一支专业型的精英化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大的人才“能量”。(解丽娜)

   村民们的贴心人

  2017年,时任西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流通处处长的李栋同志主动请缨,到湟中县李家山镇汉水沟村任第一书记。

  面对这个有381户1802人,有建档立卡户36户163人的纯回族村,52岁的他出真力、用真心、付真情,为全村群众过上好日子不断努力着。

  李栋说:“我很幸运,能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贡献我的微薄力量”。

  为了真正做一个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全心融入到回族群众当中,他主动戒烟戒酒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他积极组织开展“汉水沟村脱贫攻坚杯篮球运动会”、三八妇女节活动、好婆婆好媳妇评比活动等一系列群众活动,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扶贫产业发展先进个人表彰活动,让“等靠要”的懒汉有了危机感,让真正勤劳致富的村民有了荣誉感、获得感;开展最干净家庭流动红旗月评选活动,使村里人家的家庭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了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李栋常常将汉水沟的情况以诗歌、随笔、散文等形式发表在网络媒体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村里共举办各类帮扶活动12次,累计接受帮扶物资合计42.51万元,其中李栋独立联系到的社会捐赠达到15万元。

  2018年6月,当反映汉水沟小学生情况的文章《触摸贫困---我的第一书记生活》在微信圈传播后,广东的爱心人士通过微信,先后给汉水沟村小学募集了价值近5万元的校服和书包。他还将贫困大学生马祥借用同学电脑做作业的情况写成纪实文章发布出去,北京的王慧女士就是通过阅读得知了此事,并最终和李栋取得联系,给马祥送去了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

  在产业发展方面,李栋和扶贫工作队打开思路,因人施策,将主动权完全交给贫困户,让他们擅长什么就发展什么。

  贫困户马俊彪当初的产业发展是养牛,但他通过打工学到了做馍馍的手艺,李栋和工作队就鼓励马俊彪开馍馍铺。2018年3月,马俊彪的馍馍铺在西宁城东开发区开业,每天的营业额近2000元。在他的引领带动下,整个汉水沟村外出务工人员70%在外开馍馍铺或在馍馍铺务工,在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汉水沟人开的馍馍铺已经达到了120多家。

  如今,开馍馍铺的村民们有的已经买上了小车,有的已在城里实现了安居。

  为了能让汉水沟村的“馍馍”能形成像“化隆拉面”那样家喻户晓的品牌,李栋和驻村工作队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汉水沟馍馍”商标,使该村的产业品牌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

  李栋说,商标注册成功后,还要整合馍馍加工的标准、工艺,大家用统一的商标。我们一定要让汉水沟的馍馍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后来,在帮扶单位西宁市食药局的支持下,村里投资10万元打造汉水沟馍馍产业发展培训中心,开始积极培育“夏都馍馍第一村”的品牌。

  产业帮扶中,李栋于2017年联系单位筹集到5万元资金,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当归,实现35万元收入。2018年,帮助当归种植贫困户马炳文成立了汉水沟村的第一个合作社——“湟中炳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四岁的马富萍因灾家中仅剩她一人,了解这一情况后,李栋立即联系镇领导,并与民政、扶贫部门协商,将马富萍纳入低保兜底户。

  他还通过网络、走访等多种形式给兜底户马尕法募集洗衣机、手机;给患有重症肌无力的马金顺媳妇、患有强制性脊柱炎的马顺财、因病长年卧床的马花等多人联系就诊医院。

  入户走访,嘘寒问暖,随时关注大家的生产生活状况。村里48名残疾人和51名70岁以上的老人始终牵在李栋的心上。

  驻村以来,李栋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如今的汉水沟村,马路硬化了、路灯亮了、村庄干净了、是非少了、人心齐了。

  李栋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真正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解丽娜 马薇茹)

   湟中20个村有了“励志爱心超市”

  走进湟中县共和镇葱湾村,远远就能看到一个红色招牌——“励志爱心超市”。走进超市,64岁的贫困户胡玉梅正在用自己挣的积分兑换日用品。据了解,目前湟中县已有20个试点村开起了“励志爱心超市”,20家超市目前共募集社会各界捐赠资金73.9万元,兑换商品1400余件,折价8000余元。

  为营造勤劳致富、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有效整合社会帮扶资源,创新帮扶脱贫载体,切实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9月份开始,湟中县大力开展“励志爱心超市”建设工作,在全县15个乡镇20个村建成“励志爱心超市”试点20个,其中贫困村建成15个,非贫困村建成5个。“励志爱心超市”的建设运营,实现了社会捐赠与贫困群众需求的有效衔接,成为打好湟中县脱贫攻坚战,引领文明新风尚,创新社会管理,凝聚发展正能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超市建设标准上,该县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规划、便于捐助、便于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和“有牌子、有房子、有货架、有物品、有制度、有台账、有积分标识、有专人管理”的标准。超市内物品主要以油盐酱醋、洗涤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类等为主。在运行模式上,全县各试点通过成立管理工作小组,确定村“两委”干部兼任超市管理员,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捐赠物品登记台账、积分兑换管理办法等方式,有序开展积分登记管理和商品兑换等工作,坚持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进出有序、安全可靠,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接收捐赠、兑换商品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葱湾村驻村“第一书记”赵宏伟介绍说,爱心超市不仅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放,也对普通村民开放。大家可以通过参加村集体活动、整治环境卫生等获得积分奖励,对于注重孝道、家风文明和谐的家庭也会给予奖励积分。村民可以用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商品。(解丽娜 伞丹卓玛)

黄南州同仁县发起脱贫攻坚“春季攻势”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