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写在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召开之际(下)

21.11.2015  14:02

   1

  思想引领实践,精神激励行动。

  一个人,没有精神力量的鼓舞,不可能积极向上;一个政党,没有精神力量的激励,不可能发展壮大;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的积淀,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地区,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是青海省委的希冀、倡导和要求。

  以省委书记骆惠宁为“班长”的省委一班人高规格设计、大手笔谋划,发展蓝图越来越清晰、美好,打造精神高地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载体、路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在全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五次全会响亮地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六次全会就加强“三基”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七次全会全面部署依法治省工作,进一步部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九次全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部署全省加快整体脱贫步伐的战略任务……

  为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省委一班人示范引领,全省上下身体力行,广泛凝聚和传播正能量,形成了昂扬向上、积极奋进的新风尚。

   2

  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青海有着丰厚的实践基础。

  忆往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不断塑造着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地域特点的精神品格。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凝成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这些由党传承、人民书写、薪火相传的精神品格,共同铸就了青海精神高地。

  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青海高原的具体展现,是青海各族人民追求发展进步强烈愿望的生动写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精神不仅是青海各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精神孕育了尕布龙、廉福章、昂嘎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孕育了一大批英雄模范、青海好人……他们传承青海精神、弘扬青海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标杆、榜样。今天,更多的青海人,以求同存异的包容精神、求新思变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不断丰富着青海精神的内涵,拓展着青海精神的外延,为青海精神高地提供了更深、更高、更广的理解空间。

   3

  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推进青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战略任务的迫切需要。

  回望走过的路程,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成功举办了环湖赛、青洽会、藏毯展等重大节庆活动,让青海文化、风情、人物、故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我们以包容四海的胸襟,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共同建设“向西开放”的经贸共同体,拓展发展空间。

  回望走过的路程,我们高扬改革旗帜、弘扬创新精神,面对利益固化的藩篱、思想障碍的束缚,敢于涉险滩、吃螃蟹,在一些领域、若干领域的重要方面、关键改革举措三个层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改革成就;我们主动进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营造创业新环境,激发创造新活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突破环境约束和要素制约,形成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青海集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于一身,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省情特殊、责任特殊。但由于环境、文化、历史等原因,青海各项事业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推进治青理政的战略任务,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青海要走出“发展洼地”,就迫切需要用思想、精神凝聚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精神的力量奏响奋进的乐章。可以说,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不仅是一种客观、必然的选择,更是一种主观、理性的选择。

   4

  理论的浅薄,会导致实践的摇摆。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必须筑牢思想根基。

  要把学习教育、思想理论武装作为重要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思想、工作和作风实际,通过学习改造主观世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更加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

  要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自觉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5

  信念是灯塔,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要从多民族、多宗教的省情出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奏响热爱祖国、热爱青海、建设青海的最强音。

  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省委提出的战略任务的信心。新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省委战略任务是中国梦在青海的具体体现。

  领导干部要胸怀人民、真抓实干、廉洁奉公,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广大党员要理想高远、务实敬业、激情干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普通群众要热爱青海、爱岗勤劳、遵纪守法,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大力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6

  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必须改进党的作风。

  要坚持发挥“一把手”关键作用,领导带头示范,把以上率下贯穿始终;坚持“严”字当头、立说立行,把整风精神贯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边查边改,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21条措施,扎实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转变作风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必须让先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充分发挥文化在教育人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中的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大力建设文化名省。

  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精心组织文化对口扶贫,组织具有青海特点的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全省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典型引路,注重道德实践与道德养成,深入开展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最美青海人”“民族团结之花”和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学习宣传、评选表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道德水准进一步提高。

   8

  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需要将青海精神熔铸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当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升华青海精神。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努力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在学习知识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以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要将青海精神熔铸到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之中。把已有成效保持并拓展下去,持续在作风建设上获得更大进步,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手段、解决新问题。

  要将青海精神熔铸到加强“三基”建设工作之中。坚持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作为永恒课题,切实做到从严、具体、实在,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建设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要将青海精神熔铸到奋力建设“三区”之中。把握中央提出的标准与要求,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突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将青海精神熔铸到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之中。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使全社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我们的事业既蓬勃发展又长久兴旺,不断把法治青海建设全面推向前进。

  ……

   9

  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就要有追赶先进的自信、深化改革的自信、推进战略任务的自信,以自信为基础,让求同存异的包容精神、求新思变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开花结果。

  “包容是青海精神之魂,是青海各族人民的传统美德的完美传承”。发扬求同存异的包容精神,就是要以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境界,放眼全国和世界,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视野上谋划发展思路、谋求发展良机、谋取发展实效;就是要各民族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谁也离不开谁,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起绘就一幅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创新是青海精神的力量支点,更是新时期青海要着力打造的核心价值理念”。发扬求新思变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增强青海发展的信心,摒弃封闭保守、自轻自弃的思想意识,激发全社会创新实干的热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新思变,提振精神、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努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自觉担当起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的使命。

  “坚韧是青海精神的内核,是青海各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发扬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就是要正视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的实际,树立宏图大志,练就过人本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以百折不挠、挑战极限的坚韧顽强、苦干实干,永立改革发展潮头。

  “奉献是青海各族人民的崇高品质,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发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仅仅关系着青海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甚至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安全。毫不动摇地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国家循环经济先行区建设,推动青海在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为保护和建设好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10

  青海精神,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为青海精神提供更为丰富的内涵;开辟“十三五”发展新天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必将为青海精神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打造好青海这片精神高地,是长期的、永无止境的,随着“更加和谐美丽”奋斗目标的节拍,一定会有更生动的诠释。

  有一点是肯定的:青海精神底蕴丰厚,先辈先贤树就标杆,今天的青海人,正在传承先贤伟大精神,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开拓创新、建设家乡;青海精神,必将如大山之雄浑、草原之辽阔、河流之奔涌,承载历史的文化传承,包容多元的地域精神,引领科学发展的强劲步伐。青海,必将矗立成越来越高的精神高地。(江源平)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