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大部制打造改革高地 海东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一瞥

19.12.2015  10:44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7月,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它是经过整合工商、食品药品和质监三个部门职责组建成的。这就意味着,在海东市,长期以来困扰食品安全监管的‘龙多不治水’、各部门互相推诿的问题,将因为这个新部门的设立而实现无缝连接乃至彻底解决!

  在全省“三基”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海东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试点地级市。

  一年多来,海东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按照“局部快速突破”的改革要求,推行政府机构职能“同类项合并”,理顺部门间职责关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并结合海东实际,在大部门组织结构改革方面进行了力度空前的探索,形成了“大发改”、“大工业”、“大财政”、“大监管”、“大建设”、“大卫生”、“大文化”的政府机构职能格局,朝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迈出了坚实步伐。

  “海东是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建市才两年多时间,具备比较好的改革条件。另外,海东市的编制职数相对较少,这些主客观因素都要求我们要探索大部门工作体制改革,”10月23日,海东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段博介绍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时说。

  那么,海东市的大部门工作体制改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据了解,经过有关部门对《海东市市县(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先后十一次的大修改,海东市政府工作部门最终确定为24个,其中,新组建1个,精简5个,撤销2个部门管理机构。目前,海东市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统计局职责整合,组建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形成“大发改”;将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与科学技术局职责整合,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同时挂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协会牌子,形成“大工业”;将财政局与金融工作办公室职责整合,组建了财政局,同时挂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形成“大财政”;将工商局、质监局和食药局三部门职责整合,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时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形成“大监管”;将城乡规划和建设局与人防办职责整合,组建了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同时挂人防办牌子,形成“大建设”;将卫生局与计生局职责整合,组建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形成“大卫生”;将文体广电局与旅游局职责整合,组建了文体广电旅游局,形成“大文化”。

  如今,海东市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新组建的政府各部门都已初步开展工作。

  不仅如此,牵动机构设置的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工作也收效“颇丰”,这点,主要体现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方面。

  改革过程中,海东市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市政府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先后进行了五轮的清理,共承接省上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82项,取消33项,下放93项,市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32项,精简为现在的104项。海东市还指导六县(区)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梳理工作,各县(区)相应完成了县级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并予以公布。

  与此同时,海东市还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时限,要求各部门一般性审批事项无条件压缩一半,马上能办的改为即时办结事项;清理违规收费,叫停了9项不符合规定的收费事项;本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原则,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的项目编码、审批对象、设定依据、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结时限、材料提交等信息予以上网公示,原先需要到部门领取的各种审批表格全部上网供群众下载,杜绝了“为一张表跑一天”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

  搞了多年编办工作的段博是这样理解”小政府、大社会“的:“‘小政府、大社会’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政府机构‘瘦身’,通过大部门工作体制实现‘小政府’;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以后归政府管理的事务要越来越少,要尽可能地把越来越多可以交给市场和社会自我调节的职能,交给市场和社会。”

  探索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意在最终形成一个运转高效、灵活顺畅的社会治理模式。在这点上,海东市已经走出了关键一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