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30.01.2016  09:49
  “多点三极三带”——这是当前西宁将着力构建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1月18日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第二次会议上,市委书记王晓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态势、走势和趋势,评判分析并阐述了西宁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优势与劣势,他明确指出,西宁要通过培育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体系,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构建新的增长格局!
  这一新思路,是把握省委“131”总体要求、立足“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12315”总目标、建设“幸福西宁”提出来的。王晓指出,我市要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履职为民的坚定立场和价值取向,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在继续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开启“幸福西宁”建设的新征程。
  这一新思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市“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西宁未来区域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成为撬动西宁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培育新动力
  构建“多点三极三带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未来五年,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建设“幸福西宁”,西宁该怎么做?
  “加快发展依然是我市‘十三五’时期的主题,这既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省发展的需要。”王晓同志指出,近年来,我市经济下行压力始终很大,这其中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有阶段性、周期性因素,但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从经济增长的支撑和约束条件来看,我市原有的传统动力体系开始弱化,新的动力尚未真正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
  例如:我市投资率高,但综合拉动边际效应递减,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资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投资方向和领域存在结构性缺陷,投资方式不尽合理,对社会资本引导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处在工业化、信息化中期阶段,现代化发展程度不够,在总供需关系中,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是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我市大部分工业品、农业品需要外购就是典型现象;我市处在市场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供给结构滞后于需求特征变化,在中观微观层面的供需关系中,供给不能匹配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市相当数量群众省外消费、网络购物就是典型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宁市就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着力培育新动力,努力构建适应新常态的动力体系,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构建新的增长格局。
  【培育多个增长点】对西宁来说,新的增长点大量存在、潜力巨大。根据目前情况,我市可以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健康产业、外向型产业、县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等方面培育增长点,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打造三个增长极】立足于经济增长点,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极。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重点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生物医药、省级高新区科技产业、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打造多巴城市副中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建设生态新城。
  ●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甘河有色(黑色)金属延伸加工和特色化工产业集群、南川锂电和藏毯绒纺产业集群。
   【拓展三条千亿元增长带】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协同,拓展形成三条千亿元经济增长带。
  ●拓展形成宁大(西宁-大通)北川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打造西宁-大通沿北川河发展的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综合保税、科技服务、创新创业集聚、城市综合体等为一体的千亿元综合产业经济带。
  ●拓展形成多沙(多巴-沙塘川)沿湟现代服务业经济带。打造多巴-沙塘川沿湟水河流域城市主轴风情线的千亿元现代服务业经济带。
  ●拓展形成鲁多-西塔(甘河-鲁沙尔-南川)沿线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带。打造环甘河-鲁沙尔-南川公路沿线有色(黑色)金属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藏毯绒纺、文化旅游、会展业等为一体的千亿元“U”型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带。
  “多点”、“三极”、“三带”的新格局既突出优势,又补短板促平衡,在点、极、带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融互通、竞相发展的格局。三条千亿元经济增长带,是按照现有的产业基础、已形成的产业布局以及未来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来确定的。经济增长极有力支撑着经济带的建设,如宁大(西宁-大通)北川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就是沿宁大公路延伸,将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中藏药园、大学科技园、省级高新区科技产业开发区(原大通北川工业园区)连成一体,它们将资源共享、联动发展。
  四个坚持
  培育增长点、极、带
  展开“多点三极三带”新格局示意图,三条千亿元经济增长带鼎足而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层次与发展梯次,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十三五”期间,西宁要着力培育新动力体系,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那么,该怎样去推动呢?对此,王晓书记从四方面进行了要求。
  第一,要坚持扩大投资拉动,从需求侧提供经济增长动力。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近60%,是需求侧当之无愧的主动力,政府投资必须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性变化,在规模增长趋缓的约束下更好履行有限职能,投向上更加突出公共属性,减少竞争性领域投资。第二,坚持有效供给推动,从供需侧提供经济增长动力。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总供给和有效供给“双不足”是西宁当前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和突出制约,要善于把握投资和消费行为背后的市场预期和社会心理,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第三,坚持科技创新驱动,这是从科技和人才投入、资源配置方面提供的经济增长动力。要释放创新主体潜力;释放创新成果转化潜力;释放创新人才潜力;释放创新政策潜力。第四,坚持改革开放带动,从体制机制和内外环境等方面提供经济增长动力。
  三个着力
  推进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期间,我市要从供需两侧协同推进结构性改革,这不仅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对此,王晓要求,首先,要着力推进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要调整优化投资特别是公共投资结构,围绕补短板、保民生、强基础、增后劲,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其次,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眼于扩大有效供给,把政策基点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上,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市场主体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活力。第三,着力强化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要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普惠性,使政策既好看又好用。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横向协调,增强政策之间、政策与改革措施之间的协调性,实施考核监督和第三方评估,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得到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