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照亮扶贫之路一一记扶贫书记种延宁

10.06.2016  02:14
风冷银弦又一年, 人民公安来扶贫, 心系百姓谱新篇, 顶风冒雪俱欢颜, 苍生受冻惹人恰, 山高路远勇当先, 柔情侠骨今入户, 精准扶贫莫等闲。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安心做好扶贫工作的前提 家和家人,永远是每一个人最大的依靠。当种延宁接到驻村任务后,最大担忧的是家人反对,作为家里的主心骨,尤其孩子今年中考突然远离家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将照顾老人和小孩的重担丢给妻子,心中多少存在愧疚。那一天回家后,种延宁对妻子说了要去扶贫的消息后,他万分忐忑,在当他要进一步将扶贫的意义、目的等早以准备的道理向妻子解释时,妻子却表示理解,没有太多的纠缠,只有简单的话语,但却让种延宁感到倍受鼓舞。是啊,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放下包袱,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去。

帮扶单位及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 市局各帮扶单位是种延宁驻村干部安心在扶贫工作一线奋斗的坚强后盾,在种延宁接到扶贫任务后,局领导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后面还有整个单位在支持你,扶贫工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去到当地要多为民做好事、实事”。这,既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也赋予了他极大的责任感,同时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好扶贫工作。 在局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上山庄各项指标完成良好,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能立足当下,注重长期发展,引入私人企业,注入资金盘活上山庄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做到精准扶贫,打造村特色品牌,为上山庄村未来经济发展、村民致富铺下坚实的道路。 顺利开展扶贫工作,要注重沟通、学会用心 对种延宁来说,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要顺利完成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任务,必须懂得沟通、学会用心。 首先,扶贫的主要核心对象是贫困户。上山庄村地处山区,山大沟深,受制于地理环境,人们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思想严重滞后。种延宁迅速转变角色,将自己定位为上山庄村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主动去贴近他们,融入当地的生活,注重沟通、用心聆听、互相尊重。在相处过程中,一是心里装着老百姓,多入户,多了解,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难题,这样才能取得贫困户的信任和配合;二是必须要有耐心,在与贫困户沟通时,还需要耐心,不能操之过急,这样才能把国家的相关扶贫政策贯彻到实处,避免产生误会;三还要热心,接待群众来电、来访,要热情、细致地倾听他们的诉求,避免产生矛盾,营造一个和谐环境,使扶贫工作更加深入民心。 其次,加强沟通,争取被帮扶单位的帮助与配合。帮扶工作牵涉面广,除了要加强跟乡扶贫办、当地乡政府双到部门多沟通,多了解相关政策及做法外,最重要是跟村委会多沟通,因为很多具体工作需要村委会的帮助和配合。进点后,多宣传,多谈心,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样,很多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要始终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是阶段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应该需要科学规划,逐步实施,不能急功近利,应以发展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经济为主,努力扭转他们贫困落后的局面,达到真正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也是帮扶的目的。因此种延宁瞄准贫困“症状”,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对全村152户596人贫困户逐个调查摸排,确定26户85人为精准扶贫对象,确定“一户一策”帮扶举措。找准致贫“病因”,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经常深入到贫困户家庭,摸清他们的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每个家庭当年脱贫的有效措施。引引入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引导贫困户到当地特色企业打工;举办农业技术和技能、确保每一户都有一项简便、实用、有效的脱贫措施。开准脱贫“处方”,有效帮扶精准脱贫,以扶持产业发展为内容,全程跟踪帮扶效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大半年的扶贫,给了种延宁不一样的经历,他不敢说取得丰功伟绩,但绝对问心无愧,没有辜负当初单位和家人“多做好事、实事”的期盼。                
风雨同舟渡,铸就美好明天路”,但愿上山庄村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