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好书记冷有时

15.01.2019  09:40

  青海新闻网讯 索尔干村,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这里的村民世代居住在大山腰上,村落地理条件差,耕地均为浅脑山地,坡度陡,村民们长期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由于常年干旱缺水,种地几乎养不活人,大部分的村民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2015年12月,平安区委政法委干部冷有时来到了平安区三合镇索尔干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他,把党的好政策,把各职能部门的帮扶资金、项目资金以及来自社会的关爱与关注带到了这片土地上。驻村的第一天,他便在扶贫日记上写下这么一句话:“我来到这里,就是要用真情换真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乡们改变生活,我一定要让这里的村民过上好日子!”

  对于一直在机关工作的冷有时来说,面对贫穷落后的村落,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如同一团乱麻,千头万绪……也正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貌,让冷有时坚定了一定要带领索尔干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决心。

  刚到索尔干村的第二天晚上,他在前期调查评议工作的基础上,组织村里党员干部、户代表召开大会,对村里初步确定的贫困对象作最后评议,也就是精准识别。这是第一次与索尔干的父老乡亲会面。“当时面对着会议室里的群众,看着大家热切的目光和期盼的眼神,心里感到热乎乎的,在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和简短的发言后,经过一道道程序,识别出索尔干村低保贫困户24户76人。”冷有时说。

  索尔干村是三合镇6个贫困村之一。由于地处高位浅山,传统单纯的种养业,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加上困扰贫困山区的住房难、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娶妻难、增收难六难问题和近年来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索尔干村人口流出现象十分严重,225户的大村子,实际在本村居住的仅有34户68人,有130多户分布在平安镇的各村和高铁新区。

  “24户建档立卡户中,9户在本村,索尔干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村里留下来的除了空巢老人,也就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和出不去的困难户。由于居住分散,与别的村相比,索尔干的政策宣传、政策执行的工作量就大大增加了,每到镇上下达一项工作任务,别的村一天就能完成的这边就得用十天。”冷有时说。

  为了把各类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把符合条件的各类优惠政策与村里24户建档立卡户对接,变成他们脱贫的强大动力,冷有时和金跃财每天穿梭在索尔干村和平安镇的每个角落,穿梭在24户贫困户家中,为他们讲政策,出主意。“我们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还要反复做思想动员,确保他们想得通、能接受,落实后能增收。”冷有时说。

  金跃庆,是24户建档立卡户中的一户。家里有五口人,金跃庆和妻子、母亲都是残疾人,女儿初中毕业在西宁上职校,儿子上初一。为了供养子女上学,赡养老人,金跃庆常年开着破旧的三轮车在三合镇周边打工,由于没有固定的务工地以及缺少手艺,他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好。

  2016年,为了使他有一门技术,冷有时经过多次商议,鼓励金跃庆和妻子徐毓花参加三合镇和就业部门组织的种养、挖掘机、串珠培训班,并把金跃庆纳入生态护林员的岗位。2017年,对金跃庆一家来说可谓喜事连连,这一年他家从索尔干搬迁入住三合幸福家园,女儿职校毕业,在西宁一家幼儿园就职,家里的收入突破7万元,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我们向冷书记反映,他都会当自己的事情一样用心帮忙解决。”金跃庆感慨地说。

  为彻底解决平安区三合镇索尔干、窑洞、翻身、邦业隆和庄廓5个村群众的六难问题,三合镇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新模式,对村民采取“离山下川、进镇上楼”方式,在三合集镇统一规划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实现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

  如今三合幸福家园安置区内,一幢幢高大整齐的楼房错落有致,索尔干村98户集中安置户,住进了明亮宽敞的楼房,作为祖祖辈辈居住在索尔干的人来说,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如今竟成事实。2017年11月底,冷有时的办公地点也从索尔干村搬到安置区的楼房。村里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而当年索尔干村被镇党委评为先进村。

  2017年春节过后,24户建档立卡户的人均收入从初评时的2970元到2017年9月底全都达到了8000元以上。从2017年11月开始,索尔干村和其他的贫困村一样,从水电路、人均收入、住房等各个方面接受了区、市、省逐级的严格检查验收。2018年6月28日,索尔干村迎来了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并以高标准通过了验收。

  2018年4月,平安区国土局实施的土地复耕工作全面实施。昔日的索尔干,一个有着200多户700多人的村子,现如今除了几个生产合作社外,到处是庄稼和美丽的田园。“冷书记是来给我们办实事的!索尔干村脱贫这副重担,冷书记扛得稳!”在索尔干村,常有干部群众这样夸赞冷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