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支队城北分局联合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13.06.2016  19:08




根据市局统一安排,由市局督察支队和城北分局民警组成的联合扶贫工作队于今年元月入驻大通县宝库乡孔家梁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驻村以来,工作队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工作要求,牢记使命,认真履职,积极会同乡、村两委班子科学谋划、因情实策,狠抓“八个一批”脱贫措施的落实,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宝库乡孔家梁村位于大通县境西北角达坂山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气候寒冷。全村耕地面积897亩,草山5万亩,主要以种植饲草、油菜和养殖牛羊为主,种植、养殖业虽有一定发展,但经济效益不乐观,加之该村位于黑泉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异地搬迁等问题长期制约着村庄经济发展。

面对重重困难和突出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不等不靠、穷尽办法、认真履职,帮助村两委及时理清发展思路,全面推动扶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 第一时间会同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召开工作会议,认真传达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及各项惠民政策,让广大村民真正了解和掌握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 二是 按照精准识别贫困户的要求,“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深入每家每户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民意,精准识别脱贫人口,最终确定贫困户29户,118人,并逐户逐人建档立卡。 三是 全面落实“责任到人、任务上肩、纵向到底”的工作职责,根据已确定的扶贫对象,结队认亲开展帮扶。工作队成员,每人结对一户,市、县、乡各级领导每人帮扶一户,结合慰问座谈等形式,使全体贫困户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帮扶脱贫攻坚的坚强决心。 四是 认真分析村庄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结构等各个环节,找准致贫原因,会同村两委班子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和扶贫计划,选准选实发展路子,使精准扶贫更具操作性。 五是 为解决村民异地搬迁生活的后顾之忧,积极与县乡有关部门联系,动员组织适龄村民村民参加挖掘机、电焊工、刺绣等技能的免费培训。 六是 针对孔家梁村信息不畅、办法不多致使种植的大量青海云杉苗木无法售出的问题,积极联系青海省电子商务机构和大通县林业部门,在青海省电商平台制作网页发布销售青海云杉和流转耕地的信息,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多方努力,目前已帮助全村销售青海云杉50余万株,其中贫困户出售6万余株,人均增收约2000余元;联系商家成功流转耕地100亩作为实验田种植蕨麻,待今年蕨麻收获后,商家将大面积流转耕地种植蕨麻,使村民进一步增收。 七是 指导村民合理使用帮扶资金,经与两委班子和贫困户商议后,决定利用政府提供的扶贫款项在县城购买商铺,通过资产收益使贫困户增收。扶贫工作队会同村两委经多次实地考察,最终在大通县城中心市场购买了一套面积34平米、价值70万元的商铺用于对外出租,并聘请专家撰写了产业扶贫商铺购置项目实施方案上报县扶贫办,待批复后进行购置。 八是 为切实解决拟搬迁贫困户普遍缺少劳动力、经营能力差和发展产业选择难等问题,工作队积极联系林业部门,安置10名贫困人员为护林员,每月收入1200元;多次联系、会同大通县农商行为29户贫困户全部进行了分级授信,目前已为11户发放扶贫贷款46万元;在村民中选定3名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

下一步,为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宝库乡孔家梁村扶贫工作队将始终坚持“眼睛盯着扶贫,脑子想着扶贫,心里装着扶贫,手里抓着扶贫”,依托合作社等形式,利用好草山、耕地,发展好搬迁后续产业,切实保证29户贫、118名贫困户在今年底全部脱贫,整村异地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用好红色资源筑牢初心使命省民政厅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近日,省民政厅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参观学习,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丰富学习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增信走心有新意......民政厅
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
  9月24日,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副省长、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匡湧主持召开......民政厅
阿更登副厅长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
  10月12日,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阿更登率队深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纳家村,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县委副书记赵以鸿到村陪同调研......民政厅
青海省特困人员认定有新变化保障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近日,省民政厅修订印发了《青海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重点对特困人员认定的核心内容,即“三无”的认定条件涉及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扩大了特困人员认定保障范围,细化了特困人员收入财产认定标准等......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