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洲越洋播撒医者大爱——记中国(青海)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

11.10.2022  07:42

队员们为当地患者诊疗。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打开手机中的“美篇”App,搜索并关注“中国(青海)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账号中79篇图文并茂的援外医疗日志赫然呈现在眼前。细细品读完这些“真情援非彰显大爱”的动人故事,油然而生的敬意与感动久久回荡在心间……

  自1987年起,青海省组建第一批医疗队远赴被誉为“非洲之心”的布隆迪开展援外医疗任务,到今年7月,中国(青海)第21批援布隆迪医疗队承接使命再出征,我省累计派出21批援外医疗队459名医疗队员。

  8月21日,随着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留守的最后7名队员平安归来,标志着由3个分队29名队员组成的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圆满完成各项援外医疗任务载誉凯旋。

  519个日夜坚守,他们远离祖国、告别亲人,克服重重困难,践行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以中国医务工作者的仁心,在异国他乡温暖人心。

队员们为当地患者诊疗。

   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

  数声巨响之后,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康金科和骨科主任医师李永刚接过电话后夺门而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急诊。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发生爆炸,50多名爆炸伤者涌进医院,一场惊心动魄、命悬一线的抢救拉开帷幕……

  先把时间拨回到爆炸案发生的前一天。

  2021年5月24日午后,由康金科、李永刚、泌尿外科主治医师马有才组成的外科组,在驻地布琼布拉大王子医院迎来再熟悉不过的三台急诊手术,因为这周是中国医生的急诊周,所以他们忙到次日凌晨5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所。

  2021年5月25日是中国医生的门诊,上午8时,几乎没怎么休息的康金科和李永刚,又从查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19时,在刚结束两台急诊手术,准备上第三台手术的时候,爆炸案发生了,二人立即加入抢救中。

  此时,正在住所的其他医疗队员也闻讯赶来,医院已聚集了很多头面部伤、骨折、闭合损伤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外伤患者,医疗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眼科李新章、泌尿科马有才、妇科魏民、中医洋忠才旦先为这些患者进行创伤的初步处理,并筛查需进一步手术的患者,随后李新章和马有才为患者进行头面部手术,最后就连洋忠才旦这个中医大夫也在手术台上当起了助手。而远在穆邦达分队的陈嘉龙队长和基特加分队的王晓队长也希望能够前来支援。

  “由于人手不足、医疗物资短缺,那一刻,我们这些‘专科医生’变身‘全科医生’,跨专业互帮互助。”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总队长、布琼布拉分队长李新章回忆说:“冲锋号已吹响,我们必须冲上去。宗旨只有一条,想办法救人!”

  医疗队快速反应、团结协作,为挽救患者生命竭尽全力。近5个小时的奋战,急诊第一阶段救治工作基本结束,时间已是2021年5月26日凌晨1时,队员们简单吃了口方便面后,又再次返回到医院继续开展救治工作,直到天亮,留下的是他们义无反顾、无畏向前的背影。

  逆行、逆行、再逆行。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的情况下,青海省援外医疗队冒着巨大的风险逆行出征,即便如此,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历时3个月,顺利完成由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组织实施、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承担的“春苗行动”,累计接种603剂次新冠病毒疫苗,为中资企业员工和在布华人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为提高驻布隆迪大学孔子学院教职工的防疫意识、加强疫情心理教育,医疗队走进布隆迪大学孔子学院举行《疫情期间防控知识和心理危机干预》讲座,并向即将归国的教师们捐赠防护物资,全力护航教师安全。

妇产科队员为当地妇女迎接新生命。

   医者仁心 护佑健康

  问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员们,哪个援助科室最忙碌,回答都是:妇产科和外科!

  布隆迪妇女的生育率很高,每个妇女最少生育5-6个孩子。在布隆迪,孕妇就医和分娩是免费的,但却没有规范的产前检查,疑难重症层出不穷,妇产科也因此成为最忙碌、最辛苦、风险最高的科室。

  刚到布隆迪上班的第一天,穆邦达医院的妇科副主任医师袁凤玲就被通知去手术室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她至今记忆犹新:一位产妇为第五次剖宫产,子宫已自行破裂,破口处出血明显,因多次手术导致皮下组织粘连,一道道陈旧的瘢痕清晰可见。外科副主任医师续建平见状立马协助袁凤玲一起进行手术,最终确保母子平安。

  像这样惊险的手术场面,在其他两个驻地医院的妇产科也时刻上演着。布琼布拉大王子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魏民为69岁患者成功开展了该院首例“经阴道子宫全切+阴道前壁修补术”;基特加医院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周菊和副主任医师卜志峰“开挂”一天连做三台剖宫产手术……

  这里的妇产科病人多医生少,很多时候门诊、急诊、产房、手术等都需要这几位铁娘子一肩挑,除此之外,她们还经常宣教孕产妇健康知识,用侠骨柔情诠释医者大爱,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

  而同样随叫随到、超负荷工作的还有援布的外科医生。布隆迪道路常年失修,多为坑坑洼洼的沙石路,交通事故频发。来就医的外伤患者要么危、难、急、重,要么因为首诊处理不当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在各驻地医院,经常能看到他们不分昼夜忙碌的身影。

  一位因车祸导致左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慕名来到穆邦达医院向医疗队寻求帮助,正吃着午饭的骨科主任医师李万年立马放下手中的碗筷对其进行诊疗。

  该患者开放性骨折病史已超过一年,情况较为严重,手术及术后感染的风险很大,而缺医少药也让患者的处境雪上加霜。“但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决不放弃。”李万年决定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时与医疗队专家组制定了两套手术方案。

  布隆迪医疗条件有限,医疗技术、器械设备落后,医院缺乏专科医生,这些都给医疗队开展工作带来了重重挑战。为了能及时高效的救治患者,医疗队创新思路,借鉴中国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诊疗模式,在各驻地也组建(MDT)团队并开启远程诊疗,既弥补了人员不足的困境,又整合了各专业优势,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处理各种复杂疾病和专业手术,为当地患者排忧解难。通过这种特殊环境中的(MDT)诊疗方法,医疗队在当地医院不断实现新突破,填补了一项项技术空白,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中国医生了不起”。

医疗队员与当地医生交流探讨。图片均由第20 批援布隆迪医疗队总队长李新章提供

   践行初心 大爱无疆

  2021年3月30日,布隆迪时间上午6时整,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在布琼布拉、穆邦达、基特加三个驻地同时举行庄重的升国旗仪式。全体队员身穿蓝色的援外医疗队服,胸前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山川异域,国旗同色,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指引着医疗队员们奋勇前进。

  援布隆迪的工作非常艰苦,虽然队员们都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医疗资源的匮乏、生活环境的简陋、传染病的肆虐,都让队员们对援外医疗工作的憧憬瞬间变成了压力。

  “越是艰险,我们越要全力以赴。”在队长李新章的带领下,队员们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迅速投入到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任务中,承担起布隆迪3家医院的骨科、外科、妇产科、眼科、放射科等10余个专业的诊疗工作,用勇气与担当践行医者大爱。

  在布隆迪,队员们为当地人民提供诊疗服务的同时,还心系同胞。医疗队多次组织队员们奔赴中资企业,为长期工作在这里又不方便就医的员工开展义诊和体检活动,做好在布华人的健康守护人。

  援布期间,医疗队将初心使命厚植非洲热土,不仅是“授人以鱼”的物资设备援助者,还“授人以渔”帮助布隆迪人民建立起、培养好自己的医疗人才队伍。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扎实的工作作风,带教和培养当地医务人员18人次、实习生489人次。

  医疗队员们经常为家庭困难的患者进行爱心捐款,用平凡善举温暖人心。除此之外,医疗队还在总队长、眼科主任医师李新章的带领下,做好“白衣外交官”,积极参与到总统夫人基金会“善行·明眸”活动中,顺利为47名眼疾患者免费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重获光明的他们为医疗队员跳起欢快的舞蹈表达谢意。

  ……

  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中国医生对生命的坚守。据统计,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在援助医疗期间,完成门急诊查房13784人次、手术826例、诊疗2615例、超声2978人次、放射检查419人次、各类重大手术技术50余种,获得当地政府和人民、国家卫生健康委、青海省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赞誉。

  去时无畏,归来无恙。

  如今,重返工作岗位的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员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这段有欢笑、有泪水、有奉献、有孤寂的援外医疗工作经历,将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财富。眼下,第21批援布隆迪医疗队已接过旗帜,在布隆迪大地上传承延续着中国医疗队精神,用仁心仁术浇灌中非友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