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报告称:中美应共同发展“蓝色经济”

08.06.2015  17:35

近日,美国进步中心(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发布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和美国的蓝色经济》(Developing a Blue Economy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报告提出,如何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做好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是中国和美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蓝色经济”不同于“海洋经济

  中国和美国都是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海域”,中国也非常重视海洋经济。中国在2013年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2014年8月底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四届海洋部长会议上,“蓝色经济”作为会议的四大议题之一,写入了会议成果文件《厦门宣言》中。据进步中心报告,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迈向90亿大关,各个国家都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更多的资源以满足新增人口快速上涨的需求。地球上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不论是海上运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是海产品,海洋资源都能够大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海洋也通过吸收碳排放产生的热量而调节气温。在沿海区域,珊瑚礁和湿地系统也保护陆地远离风暴和洪水。

  该报告指出,目前“蓝色经济”还未形成一个世界范围内通用并被认可的准确定义。“蓝色经济”一词的使用最开始出现在岛屿国家,例如塞舌尔和印度尼西亚。目前为止,“蓝色经济”的定义还简单地停留在作为对海洋资源利用、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种方式,即所有和海洋、海岸生态系统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该报告作者之一、进步中心海洋政策研究主任迈克尔·科纳森(Michael Conathan)强调,以往海洋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例如近海的石油开采,导致自然资源的衰减,又造成碳排放和其他温室气体污染。而一种工业的发展意味着其他工业不能发展,例如一个地区如果建造成船运通道,就必须放弃其作为风力发电场的功用。因此,他希望“蓝色经济”不能是“海洋经济”换个标签而已,而是全新的、有细节阐述的定义。

  2014年1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可持续发展周期间举办的首届蓝色经济峰会上,“蓝色经济”的概念再次被提起。在此次会议上,“蓝色经济”被视为实现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其对于沿海国家,尤其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多次被提及和重申。会议更强调了“蓝色经济”的概念核心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之下,把自然(蓝色)资源的真正价值合并入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推动“蓝色经济”发展

  报告还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海洋资源的重视,近年来,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也日益重视海洋资源,都希望通过发展“蓝色经济”来推动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最终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而拥有广阔海岸线的中国和美国,对于理解、定义“蓝色经济”和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非常重要。该报告建议,中国和美国可以尝试共同开展学术研究,证明良性循环的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能够作出的长期经济贡献;进行海洋规划和蓝色科技发展方面的合作;增强和扩大现有的双边合作,发展新的规范和条约以确保双方分享关于海洋信息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报告的另一位作者、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员斯考特·摩尔(Scott Moore)最后强调,中美两国领导人都意识到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限制环境的损耗、降低碳排放和其他污染。两国政府要注意到广阔的海洋空间,继续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经济。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