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书写忠诚担当——陆军青藏兵站部官兵矢志改革强军纪事

30.07.2017  14:44

  青藏兵站部执勤官兵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西部军人雕像前宣誓。陆叶松摄

  六月下旬,某汽车团最后一个运输梯队安全返回营区。至此,陆军青藏兵站部今年第三趟进藏运输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运送物资无差损、人员无违纪、运输无事故、内外无纠纷的成绩。据该部政委常东华介绍说,今年以来,兵站部紧紧围绕改革部署谋划工作,各项计划与改革任务对表,各项工作向改革任务聚焦,科学处理抓改革与抓工作的关系,使落实改革举措与推动部队建设相得益彰,努力在改革大考中交出优秀答卷。

   越是改革越要强化“对党忠诚、听从号令”的政治担当——

  红色基因注入灵魂

  前不久,某团连长杨安洋发现,大学生士兵小朱整天无精打采,训练时常“开小差”。细一打听才得知,小朱本以为当了兵是“诗与远方”的浪漫生活,考军校、入党、提干等理想就能实现,没想到现实却让他傻了眼:史无前例的改革,部队面临撤并降改,自己或将成为三十万分之一,个人理想抱负难以实现。

  随着“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进,官兵思想日趋活跃。如何引导官兵正确对待利益调整,摆上了该部党委议事日程。

  “越是面临改革,心神越不能浮躁,心劲越不能懈怠。”党委会上,一班人形成共识。他们组织官兵认真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开展改革专题教育,党委常委分头走进基层,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摸清基层官兵的活思想,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惑工作,真心实意为官兵办实事、解难事。

  该部上高原执勤60多年来,历代官兵在建线、固线、拓线中,无论形势多么严峻,斗争多么复杂,都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把对党的无限忠诚镌刻在了雪山之巅,用热血和赤诚培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成为青藏线部队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在改革教育中,他们组织官兵到将军楼、望柳庄接受传统教育,到格尔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在唐古拉山口“西部军人雕像”前重温军人誓词,激励官兵传承红色基因,支持投身改革,当好红色传人。

  “进退走留听党的、尽职尽责看我的”……党员干部在组织生活会上,深入自我剖析,亮明现实思想,表明决心态度。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强化“四个意识”,以自身良好形象感召官兵。该部政委常东华,一直在内地部队和院校任职。可谁也没有想到,在改革关头,他却走上了高原,接过了这支英雄部队政委的重任。上任之初,他便顶风冒雪辗转数千公里,吃兵饭、睡兵铺、察兵情,既当改革精神的一线宣讲员,又在上线下基层中解难题、排兵忧。登录该部“雪线政工网”,部团领导和营连主官带头亮诺践诺,引来频频点赞。

   越是改革越要强化“练兵高原、亮剑雪域”的使命担当——

  练兵备战助力改革

  输油管线遭敌轰炸顿时火光冲天,指挥部迅速调度野战加油车支援;重装运输车在高寒缺氧、风沙弥漫的环境中疾驶,官兵始终以满格状态投入演练……笔者在某高原演训场看到,青藏兵站部在转型重塑中对表实战,设难置险查找训练短板,有针对性地锤炼保障精兵。

  “新体制下,兵站部要与野战部队同台竞技,训练和建设标准要求更高!”两年前,该部从原总后转隶陆军后,党委“一班人”清醒认识到:过去优秀不代表永远优秀。隶属关系变了,使命任务、建设标准等都发生深刻变化,思想观念必须主动转变。从上至下,他们迅速掀起了“体制变了,观念怎么转;职能变了,工作怎么干;任务变了,能力怎么强”大讨论,让人人摆问题、挖根源、找对策,积极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

  夜色茫茫,风沙骤起。在风雪青藏线上,某汽车团运输分队在夜幕和风沙掩护下,开设野战车场,闭灯快速驾驶,夜间抢修救护,组织战斗组实施穿插、迂回、包抄……一场夜间车队行进间防卫演练拉开帷幕。随着一阵急促的哨音骤然响起,运输分队快速隐蔽机动至某目标地域;严格灯火管制,指挥所内首长机关展开微光标图作业……夜间战术演练紧贴实战,隐蔽伪装、阵地设伏等课目连贯考核,多项险难课目在夜暗条件下进行检验,战术训练、战备方案中暴露出的短板得到补齐。

  “改革当前必须把练兵备战当主业摆主位,使工作‘准星’对准打仗‘靶心’。”该部着眼平时能保障、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职能任务,严密组织首长机关指挥和部队基础、单兵战术、专业技术训练,着力提升部队运输投送、油料保障、物资储供等能力。

  冰峰雪谷,千里鏖兵。官兵在海拔4000多米的复杂气象条件下陌生地域进行实战化训练,在“一日见四季”的恶劣环境中练体力、练耐力、练毅力、练技能。许多官兵脸颊被紫外线灼伤,有的高原反应严重。可官兵们说,训练越贴近实战越来劲,越挑战极限越兴奋。在各种陌生复杂地域摔打磨练,全面提升部队保障能力。从青海湖畔到唐古拉山,从大漠戈壁到藏北草原,官兵们面对改革不分心走神,铆在执勤训练一线,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

   越是改革越要强化“奋发有为、续写辉煌”的责任担当——

  荣誉之花绽放军营

  “如若组织需要你,我们在高原守着你,一如既往支持你;如若组织让你转身,我们依然爱着你,形影不离陪着你……”唐古拉山兵站站长张海彬妻子王金铃代表军嫂,在青藏兵站部执勤动员大会上的发言,见证了军嫂的大局意识。

  该部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军嫂素有“甘于舍小家为大家,大局面前不讲任何条件”的优良传统。60多年来部队历经5次调整改革,每次军嫂都无怨无悔支持丈夫听从组织安排。

  “改革难免有阵痛,但只要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就能把阵痛化为发展机遇。”在上世纪百万大裁军中,该部精简员额约40%,各级领导带头服从改革需要,用自身模范行动,带动官兵坚决落实上级要求,高标准完成改革任务。

  “前辈创造的光辉历史是一面旗帜,也是官兵矢志打赢的精神图腾。”某团政委杨果林说:“我们团在历次精简整编中,虽然人员和装备有所减少,但装备的科技含量、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部队保障能力越来越强。”

  走进该部军史馆,一组数据令人震撼:60多年来,有780多名官兵长眠于雪山冻土。一代代官兵穿行生命禁区,闯过死亡地带,用血肉之躯诠释军人使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典型是最好的引路人。他们通过开展“军歌嘹亮献给党”歌咏比赛、“高原精神代代相传”主题演讲、“感动雪线”人物评选表彰等活动,引导官兵传承和弘扬老一辈高原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改革强军新征程上谱写新辉煌。

   越是改革越要强化“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时代担当——

  幸福金桥圆梦小康

  “青藏公路沿线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我们注重用习主席讲话架起民族之间的‘连心桥’……”6月上旬,某团指导员李玉海作为先进个人,出席陆军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

  2016年8月,习主席视察青海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后,该部官兵深入沿线牧区、道班、学校宣讲习主席讲话,和牧民思考“青海发展干什么”“民族团结怎么办”,牧民发自内心地说:“金珠玛米把习主席讲话带进了帐篷,更带进了我们心里,我们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那样抱在一起、紧紧凝聚在核心周围。”

  当年,这支部队数万名官兵从内地奔赴高原,用铁锤和钢钎在永冻层上修建了一条青藏人民的“幸福路”——青藏公路。从此,该部官兵的命运便与青藏人民紧密相连。从上世纪50年代起,官兵们修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架设了祖国内地连接西南边陲的通信线路,铺设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线。进入新世纪,官兵们又参与修建了兰西拉光缆通信线和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等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青藏公路沿线地区群众在他们的带动下,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西宁市彭家寨镇火西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该部机关与火西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修建村级公路和人畜饮水工程,整修基础设施,结束村民祖祖辈辈吃窖水历史。据悉,近年来该部通过定点扶贫、挂钩扶贫、精准扶贫等形式,与236个村社、学校和道班结成帮扶对子,使15个村社实现脱贫致富,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贡献力量。

  “扶贫先治愚,治愚抓教育。”多年来,该部接力投身驻地教育事业,援建和帮助了191所学校,让230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同时,该部还挑选一批思想理论水平高的干部骨干,到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

  四千里青藏路犹如横亘在世界屋脊上的巨碑,镌刻着兵站部官兵用热血和忠诚写就的奉献之章,官兵们与恶劣环境抗争的无畏壮举,表达了他们对沿线各族群众的殷殷赤诚。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该部迅即组派运输、医疗、救援等11个应急分队,昼夜兼程驰援灾区,展开生命大救援。在玉树抗震救灾中,他们出动官兵1600多人,抽组车辆470多台,承运物资3400多吨,接诊巡诊伤员7800多人,保障油料近700吨。

  一代代官兵以抢险救灾、造福人民为己任,哪里有险情,他们就战斗在哪里。据统计,该部参加抢险救灾20多次,出动兵力3万余人次,抢救遇险群众近3万人,抢运救灾物资近30万吨,被藏族群众誉为“老百姓的救命菩萨”。(何勇民  )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