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拉面故事” 做大“拉面经济”——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管理服务“拉面匠”纪实

22.03.2016  11:11

   “再来一碗,太香啦!”1月22日,广州市海珠区敬老院内一片欢声笑语。

  这天一大早,在广州市民宗局的牵头和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的协调下,马青明、韩进财等30余名青海“拉面匠”,带着牛奶、砂糖桔,以及制作拉面的全套设备,现场为海珠区敬老院的老人们调制出一碗碗汤头清亮、面条滑口的青海拉面。

  也许是拉面师傅的抻面功夫让人眼花缭乱,亦或是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实在诱人,老人们簇拥着、围观着、品尝着,对青海拉面赞不绝口。

  眼前的这一幕,是在广东省从事餐饮业的青海籍务工人员集体组织的“送温暖、献爱心”公益活动;它同样吸引了广东电视台、凤凰网站等多家当地媒体的目光,并给予全程报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为在广东省从事餐饮业的青海籍务工人员提供信息帮助,协调解决矛盾纠纷,配合驻地政府共同做好拉面从业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化责任

  做好政府的“信息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扶持发展“拉面经济”作为全省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重心,通过政策优惠、政府贴息贷款、技术培训等方式,努力促进“拉面经济”扩面升级、转型增效。

  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走访拉面馆搞好“拉面经济”市场调研工作,并组织相关务工人员座谈交流,宣传省政府出台的《关于青海省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主动收集和报送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精准扶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据统计,目前在广东省约有15000多名青海籍务工人员,经营着1800多家拉面馆,且部分拉面馆已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如深圳的“中发源”、“星月阁”等青海清真餐饮品牌和快捷连锁店,不仅初具规模,而且年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

  调查数据也显示,仅化隆回族自治县2015年在广东省的劳务收入达3.1亿元,“拉面经济”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以上,成为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最有效、最直接的路子。同时,“拉面经济”还带动牛羊肉配送、副食品加工等产业的延伸发展,使“拉面匠”成为青海民族特色产业的生力军。

  突出职能

  做好政府的“特派员”

  为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积极联系驻地政府、有关部门,形成了运转有效的协作机制,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府“特派员”。

  今年年初,广州市番禹某食品厂因发放的宣传单涉及“兰州拉面蓬灰致癌”等内容,引发青海籍拉面从业人员的强烈不满,以至于要前往该食品厂讨说法。

  青海“拉面匠”大多为回族、撒拉族,且又在异地务工,维权事大,更攸关民族团结。闻讯后,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迅速联系化隆回族自治县驻穗办事处主任马青明,了解详情,回应关切,并积极配合广州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及时化解了一场即将上演的纠纷。

  为维护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拉面经济”的健康发展,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还经常派员参加广州市公安局与西北五省区驻粤办事处涉少数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我省民族团结工作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发挥效能

  做好务工人员的“守门员”

  广东省是青海劳务输出较多的地区。为协助驻地政府做好社会维稳工作,提高青海“拉面匠”文明守法水平,维护其合法权益,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积极配合驻地,组织拉面务工人员参加各种法制宣传活动。

  在广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举办的“在穗撒拉族群众代表法制宣传讲座”活动中,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一方面组织动员撒拉族拉面行业代表及群众参加讲座,一方面安排来穗支援民警韩成俊用撒拉族语言与群众代表交流,并就拉面店铺距离纠纷、房屋租用矛盾、孩子入学难等问题进行现场互动,使讲座更加通俗易懂、入心入脑。

  作为青海“拉面匠”外出务工的“守门员”,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已累计协调解决用工、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6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2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