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让民族团结之花更加艳丽

22.12.2017  09:59

  在合肥的撒拉族餐饮企业家韩福忠的团队里有撒拉、回、土、藏、汉五个民族。图为部分管理层人员召开例会。

    青海新闻网讯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拉面店宣讲中,化隆县就业服务局局长赵鸿告诉记者:“随着拉面经济的发展,这碗面让民族团结之花也更加艳丽。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对青海穆斯林群众有了深刻了解,也对青海藏族、土族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和谐局面日益形成。同时,拉面经济在回族、撒拉族为主的基础上,汉族、藏族、土族等民族也融入其中,并且相互扶持,相互合作,开创了民族团结新局面。”

  如是所言,拉面经济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不仅使青海少数民族务工人员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全国各地就业,融入当地社会脱贫、致富、奔向小康,也让全国各族群众对青海各民族增进了了解和信任,为民族团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拉面经济不再仅仅是一种方便实惠的快餐,拉面所到之处,备受市民青睐,极大地方便了有特殊饮食需求的人群并充裕了日常快餐类的供给需要。

  拉面产业的发展也让各民族企业家情有独钟。在北京就有一段回汉拉面企业家联手兴办拉面企业8年形同一家、情似手足的佳话。8年前,汉族企业家许灶保有意涉足拉面产业,便试探性地向回族拉面人冶成德流露了心迹,没想到与冶成德一拍即合,共同组建了北京伊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8年的合作过程中不仅使企业越做越大,而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响应化隆县政府提出的“带薪实训”计划,先后接受了24名各族贫困劳务人员到该企业实地培训,来者一律不问民族,都视为手足,手把手传授拉面技艺,授受餐饮服务管理知识。其中13名藏族、4名汉族、2名土族青年男女学有所成,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就业,并使上述人员家庭实现了当年脱贫。

  在上海也流传着一个汉族青年在拉面馆的感人故事。2006年盛夏,在上海开拉面馆的马春虎到附近的公交车站乘车时,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趴在公交站亭下睡觉。马春虎用手轻轻推了一下男孩,发现男孩蓬头垢面,看了他一眼又捂头睡在地上。马春虎本想拉男孩站起来,看见公交车进站,他回头看了一眼,匆忙上了车。办完事回到拉面馆,马春虎发现刚才在公交站亭看见的男孩站在门口,便叫他进来,盛上热腾腾的盖浇饭给男孩吃。

  后来在交流中,马春虎发现男孩有精神障碍,说不清楚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又不是当地人,马春虎起了善心,他给男孩买了衣服,洗了澡,将其留在了店里。

  这一留就是十一年。一天天长大的少年不仅成为了店里的伙计,而且讲着一口流利的青海话,期间由于他为人诚实、干活踏实,被隔壁店的一位老板相中,私下商议给马春虎5万元钱把这个小伙子让给他,马春虎一口回绝。

  今年11月,马春虎回乡创业,但是他放心不下这个小伙子,便四处托人,通过西宁警方最终得知该青年名叫郑信龙华,贵州省兴义市桔山镇人。通过这一线索联系到了其家人,11月11日,郑信龙华与失散多年的父亲、哥哥、姐夫在海东平安重逢。十一年了,马春虎把郑信龙华的工资一直保存到今天,共存了14万元,当场如数交给了郑信龙华的父母。郑信龙华带着对马春虎兄弟的不舍,离开了青海,离开了陪他一起生活了十一年的马氏兄弟,演绎了民族大家庭温暖无处不在感人故事。

  近几年,海东市各级党委、政府将发展“拉面经济”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的有力抓手,通过促进“拉面经济”提档升级、转型增效,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同时,拉面经济的发展使大山深处的农民融入了当地,其待人接物,言谈举止都紧跟时代的变迁,脑子变活了,思想解放了,法制观念强了,诚实守信意识浓了,服务也更趋规范了。一代又一代拉面人努力为促进拉面经济提档升级、转型增效,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海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