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拥有自主操控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平台

06.06.2016  11:42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面积之大、周期之长,国内罕见。工程实施十几年以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用人工的力量难以作出科学判断,而遥感用它的一双慧眼在短期内完成这项工作,且监测范围之广、数据精确度之高,是人工监测难以企及的。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我省拥有自主操控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平台,适时为我省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

  “最简单的理解,遥感技术犹如架在天空的一架照相机。它的真正作用是将信息从‘照片’中提取并得以应用。”6月2日,随着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副主任、中组部第十六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胡勇的介绍,我们初步认识到,遥感技术在监测青海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青海是三江之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保护好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举足轻重。在胡勇看来,三江源区区域面积大,适于遥感技术的应用。基于此,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青海省内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的考核评估、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评价等重要任务,通过遥感技术完成。

  地处黄河源头的玛多县,被誉为“千湖之县”。在方圆百公里的草地上,湖泊星罗棋布。然而,长期以来,这众多湖泊具体的分布区域、面积、数量,用人工的力量难以统计。而利用遥感技术,能精准地完成这项工作。

  “三江源地区不同于外地,毕竟地广人稀,人工的力量难以长时间跟踪调查草地覆盖度、产草量、水质浑浊度,以及相应的人类活动情况。而遥感技术,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遥感技术,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地跟踪拍摄,通过遥感监测数据,对三江源区植被、草皮的质量、数量,以及各流域的水质做到心中有数。”胡勇说,遥感技术有许多优势,利用卫星监测数据比依靠人工实地调查的工作方式极大节约成本,另外,遥感监测范围能覆盖青海全境,探测波段既有可见光部分,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和微波部分,在探测能力、完成时效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各种卫星遥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一应俱全。以最新3D技术支持的环境遥感综合诊断室已顺利建成并投入运用。3D技术的运用,更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各种数据。另外,在环保部卫星应用中心支持下完成的高分数据推送系统,可将我省的HJ-1A/B,以及GF-1卫星16米数据的最新产品传送入库,并向社会提供免费服务。

  近年来,在人员、技术和设备有限的情况下,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和实际调查,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生态成效评估报告》《青海省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年至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价》,以及完成两期湟水河谷区824平方千米级分辨率裸地调查,为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支持;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提交了大量关于试点区的土地利用、覆被调查、区划和制图等成果;与中国资源卫星中心、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合作的“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综合数据处理系统及应用研究”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评为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度全省生态环境状况遥感调查与评价数据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质控审查,数据质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