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包忽图 寻踪湟水源(中)

06.05.2019  11:3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对水的称谓有多种,水流量较大的常称江、河、水,而流量较小的,则有溪、泉等称谓。通常来说,河流的大小,在于水流量、河长等。自河口沿干流至支流最远点的长度称为河长。河长基本上反映出河流集水面积的大小。作为黄河第三大支流的湟水河,长349千米,流域面积3200多平方千米,年径流量46.3亿立方米,这些数字是湟水河的几何特征,也是其之所以得到湟水称谓的缘由。那么,被青海人称为母亲河的湟水河,她的源头到底在哪里?源头又有着怎样的景象?时报记者进行了水源寻踪。

   物众地大湟水源

  也是从严凤兰老师的文字里我们了解到,包忽图水源的深处,生长着黄蘑菇、野大黄、雪莲、贝母、柴胡、冬春夏草等名贵药材,还有玉石、玛瑙等宝藏。

  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黄蘑菇系祁连山地区特产,素有青海“十宝”之一的美称。我省海北州祁连县是主产区。祁连山半山坡一带,森林、草原资源丰富,无污染,海拔高,所产黄蘑菇个大、肉厚、水分少,质地细密,是青藏高原上有名的山珍。黄蘑菇2008年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据说,雍正时期,年羹尧率清军平定青藏叛乱,青海当地土王臣服,向朝廷敬献的贡品当中就有黄蘑菇,所以又称“皇菇”。

  同行的王主任告诉我们,每到夏末秋初,这里金露梅、银露梅竞相绽放,一米左右高的灌木(鞭麻、高山柳)把山坡装点得多姿多彩。锦鸡、雪鸡、野兔、野鹿随处可见,这里更是牦牛和羊群的天堂。

  关于包忽图,有许多传说故事,其中一个和西王母有关。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害的长生女神。部分学者认为西王母是西羌祖先神化的始祖女神。相传很久以前,在西王母掌管这片草原的时候,包忽图也和其他草原一样昌盛。包忽图的鹿群中有一只神鹿,是鹿群之王。它的茸角十分特别,像珊瑚一样美观,不但朝前伸着,而且弯曲的部分耷拉在鹿头的两边。鹿王体格健壮,听觉和嗅觉十分灵敏,只要有风吹草动,它就站在包忽图那最高的“埃吾让”山顶上,发出一阵阵“呦呦——呦呦——”之声,其他的鹿群听到鹿王的警示,立即钻进深山的柳丛之中隐藏起来。

  因为鹿的全身都是宝,神鹿更是稀缺罕见。有一个贪婪的猎人打起了这只鹿王的主意。由于神鹿的警惕性很高,让他的贪念一次次落空。他不甘心,把怒气集中在鹿王身上,想方设法要除掉鹿王。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占有。于是歹毒的猎人在鹿王出没的路径上挖了好几个陷阱,布好了套扣、弩弓。还用鞭麻在自己身上缠了又缠,伪装好后隐藏在鹿王发令的附近。

  这一天,几个挖药材的人结伴行进到包忽图,鹿王照例登上那山顶,向它的子民们发出了“呦呦——呦呦的”呼叫,大鹿小鹿迅速隐藏好后,鹿王就转身离开那山顶,在返回的途中,不幸掉进了陷阱,成了猎人的猎物。

  猎人回家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每到天快亮的时候,猎人就会听到那只神鹿发出的哀嚎。从此猎人大病不起,他的家人也遭遇了种种不祥。悔恨莫及的猎人决定进山去赎罪。当猎人走进包忽图,隐隐约约又听到了“呦呦——呦蚴”的声音,神鹿高傲的身影仿佛游走在山巅,那叫声直令他喘不过气来。贪婪的猎人倒在陷阱不远处,从此闭上了那双贪心而又悔恨的眼睛。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我认为这里有点小小的问题,就是西王母的作用完全被淡化了。如果一定要让这个神话合乎逻辑,应该说是西王母发挥神力的结果。传说难免夸张虚构,却也在告诫世人:不要轻易伤害野生动物!鹿是湟水源头的精灵,它生存的家园就在此地。

   千岩万壑同宝山

  到包忽图不能就近探访,仅凭一点文字资料自然难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到不了源头,能就近到源头附近的地方看看感受一下也好,我提出了这个要求。

  “没问题。既然这个季节这里冰天雪地。但就近选一些点还是可以的。”王主任说。于是,她很快进行了协调安排。

  第二天,天气晴好。迎着初升的灿烂朝阳,我们向着第一站进发。

  大片大片的草被积雪覆盖,偶尔露出一点枯黄。不时有成群的牛羊进入眼帘,有的低头啃食干草,有的则似闲庭信步。

  经过原子弹研制基地,在青海湖乡政府接到包村干部后安永顺后,我们一行人继续前进。

  安永顺已经在同宝村驻村两年。同宝村位于海北州青海湖乡青海湖北岸,距海晏县城40公里,距州府所在地西海镇30公里,东与三角城镇相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牧业村,共307户1000多人。安永顺告诉我们,整个同宝村分为三块,北边为幸福滩村,西南为海滩村,北边为农事队。

  随着蜿蜒的道路行进,同宝山时隐时现。同宝山位于221厂七厂区西边,是群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4025米。这里气候恶劣,天气变化无常,缺氧十分严重。

  据海晏文史资料的记载,1966年3月30日,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视察221厂时,顺便上同宝山,看望了守卫221厂的干部战士。

  火炉点不燃,开水烧不开,馒头蒸不熟,米饭煮不烂。面对同宝山的恶劣环境与实际困难,邓小平同志吩咐221厂的领导:要尽快为同宝山送上电,让官兵们吃好喝好,方能搞好战备,保卫好221厂。

  电业人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了一班人马,一场为同宝山送电的战役就此打响。

  从221厂到同宝山的高压线路有10多公里的路程,因从电厂到同宝山要取捷径架线,没有路,电业人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加班加点地忘我劳作。十几个人抬着一根电线杆,一根一根地往山上运送。山上山下都是石头,挖埋电线杆的坑全要人工解决,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最后终于将线路架到同宝山上。

  从此,同宝山有了光明、有了电,为战士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战备训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路上,可以看见221厂哨口。想象当年的沸腾,遥望如今的冷寂,不能不感慨历史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