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说不完的故事,剪不断的情丝

13.07.2019  09:03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当初之所以会选择来这里,是因为我心里知道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需要‘智力援助’,这里的医院需要我们的技术,需要我们的经验,而这样的工作也更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范剑的一席话道出的是选择来这里开展援青工作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真实想法。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图的就是让海西的老百姓可以放心看病。

  2016年3月份,对于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范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处于事业攀升期的他接到了医院的通知,征求他是否愿意前往海西州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援青工作。

  会不会对你现在的事业发展有影响?那么艰苦的地方还是别去的好!身边的同事和家人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有些担忧。但是,范剑还是毅然决定担起这份责任,踏上了援青这条路。

  初来乍到的范剑并没有被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所阻挠,反而是海西州人民医院落后的医疗条件和不健全的机制让他犯了难。迎难而上,就这样从未接触过行政工作的范剑挑起了海西州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的大任。

  多年来在大医院工作的丰富经验,让范剑深知制度和管理的重要性。他先是利用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人脉,帮助医院建立起电子医务管理系统。然后,与同来的四名援青医生组建起了专家团队,在短期内新增完善了1127项制度,让海西州人民医院的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2018年范剑又提出了绩效改革制度,带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泌尿科主任周建峰说,自从范院长来了之后,医院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化,绩效改革后,医院上下也是干劲越来越足。

  医院的管理在范剑的努力下提上去了,接下来就是援青工作的核心任务——迅速提升海西州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可是一年半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回到家乡的范剑始终还是放不下这里的工作,2018年9月,范剑又主动申请重新回到了海西州人民医院继续开展工作。

  在过去,海西州人民医院在百姓的印象中就只能解决感冒之类的小病,医疗纠纷更会层出不穷。当地不少群众如果遇到大病就会选择驱车到西宁看病就医。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外乎是海西州人民医院医疗水平有限、医疗器械落后,人才流失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范剑“因病施药”,先是通过浙江省援青指挥部申请到了300万元资金,利用自己检验专业的优势,成立了青海省首家州级临床检验中心,该项目在2017年8月落地投入使用。

  范剑说:“检验专业就好比医生的耳朵和眼睛,只有耳朵灵敏,眼睛明亮才能看好病。过去这里的检验仪器落后,检测结果不准确,让医生看病没有信心,百姓不敢来看病。”

  耳朵灵敏了,眼睛明亮了,让海西州人民医院的医生们也越来越有信心了,从2016年到2018年来医院就诊的病人逐年递增。有了群众和同事的认可,范剑又带着自己的团队,根据海西常见病和多发病,协助海西州人民医院成立了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建成海西州东部区域医联体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

  不光如此,范剑还带领医院内部人才不断研发新的诊疗技术,三年下来填补了海西州医疗技术空白48项,其中钬激光碎石、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术、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等4项技术达到青海省领先水平,其中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被认定为“青海省级三新技术项目”。

  “过去都是州上的人跑着去西宁看病,现在反而是有的患者专程从西宁来海西州医院看病,就是因为我们的技术新。”范剑欣慰地说。

  为了加快医院发展的步伐,在范剑的助力下,2018年医院完成了信息系统的全面改造和升级。此后医生看病、学习都和互联网挂上了钩,医院专家不够用时,就可以靠远程会诊、远程查房来解决。为了培育人才医院定期举办远程培训、护理系列讲座,选派海西州优秀人才去浙江培训学习,让输血变成造血,从根本解决人才问题。

  范剑是个闲不住的性格,他知道海西州还有不少地方的群众看病难,所以一有时间就会带领团队送医下乡,三年时间送医行程5000公里,为3600位农牧民群众进行义诊……

  三年的援青时间很快就又要结束了,7月份范剑就要返回家乡了。三年来,范剑带给海西州人民医院的不仅仅是思想观点的改变、医疗水平的提升,还有医生对未来的希望、病人对医院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