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人家”品牌崛起志在必得

08.11.2016  15:40

副省长匡湧视察撒拉族餐饮

别具特色的撒拉宴

撒拉茶餐悄然兴起

标准化服务初步形成

撒拉餐饮风靡杭州

别具一格的撒拉家院

特色鲜明的撒拉建筑

撒拉人家遍及全国

  青海新闻网讯 积石山在这里展示出山的恢弘,母亲河在这里洋溢着河的婀娜,山河的壮丽和娟秀在这里完美展现。积石山下黄河边,这里就是撒拉族的家园。撒拉族,这个从中亚阿什哈巴德走来,成为古老母亲河的新子孙,穿越了800年的历史时空,信守与生俱来的信仰,执着地守望着这片处女地般的神秘热土,用自己独有的民族个性谱写了属于撒拉尔民族、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之歌。

  在过去的800多年里,撒拉尔人秉承自己民族固有的生存之道,执着地守望着自己的家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绘就了“撒拉人家”熠熠生辉的民族餐饮产业品牌,承载着撒拉尔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令撒拉尔人倍加珍惜。如今这一品牌翻越积石山脉,穿过长江长城,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遍及全国,成为了撒拉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金色名片。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餐饮产业领军品牌和省级知名劳务品牌。

  在全国各地,仅撒拉尔人以“撒拉人家”为招牌开设的各类餐饮店达5600家,从业人员2.6万余人,年销售收入达近50亿元,纯收入达15亿元以上。形成了撒拉宴、特色民族小吃、茶餐、拉面四位一体的“撒拉人家”餐饮产业格局,对拉动全县城乡劳动者就业、增加群众持续稳定收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民族团结,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撒拉人家”品牌概念的精准定位,为这一品牌注入了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唯一性,准确和全面表达了品牌的地域特色、民族属性、文化内涵,体现了独一无二的品牌概念,在市场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易推介、易认知、易提升的优势。特别是循化县对“撒拉人家”的成功注册,确保了对这一品牌的拥有性,为这一品牌在县域多产业、多产品中的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循化县实现产业、产品品牌化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

  如今,循化县委、县政府将“撒拉人家”打造成民族餐饮产业领军品牌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撒拉人家”品牌崛起志在必得……

   创业路上凯歌嘹亮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势不可挡地吹进了撒拉故里,生性要强的撒拉尔人在时代大潮面前,以敢于在黄河浪尖上起舞弄潮的无畏精神,敢为人先,置身时代发展前沿,走出撒拉家园的篱笆,踏上了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和领域里创业的新征程。时代给了撒拉尔人新的发展机遇,撒拉尔人也准确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凭借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开始了新一轮史无前例的艰苦创业。

  置身人流涌动创业大军洪流里的撒拉尔人,以其敏锐的洞察天赋发现,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势必首先要打破人的区位格局,人口大流动,异地创业置业势必成为这个新时代的新特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劳务流动,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劳力输出,而是多元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是信息、物流的传播和互补;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发生深刻变化的启迪和前兆。其中正孕育着一个新的产业——民以食为天,家乡的味道首先是从舌尖上开始,食会成为社会最基本、最广泛的需求,餐饮业势必得到空前发展,而且发展前景广阔;餐饮文化势必凸显,广为传播和深度融合势在必行,志在必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餐饮业立于不败是显而易见的。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敏锐洞察,撒拉尔人以另辟蹊径的气魄,每走一地就支锅搭灶,让积石山下黄河边的味道飘溢开来。

  清洁卫生是撒拉尔人亘古不变的生活习惯,诚实守信是撒拉尔人安身立命之本,热情好客是撒拉尔人待人接物之道,加之撒拉尔人特有的饮食文化印记,让他们的锅灶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立住了脚,趟出了路,将青海拉面拉向了全国各地,也将更多的撒拉尔人拉进了餐饮产业的行列。

  毫无疑问,撒拉族餐饮走向全国,使全县三分之一的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占据全县城乡国民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群众首创,群众功不可没。为此后“撒拉人家”民族餐饮品牌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撒拉人家”民族餐饮品牌的广为传播和美誉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品牌意识成就产业

  随着一代撒拉尔人的艰苦创业,撒拉族餐饮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地位。

  但是,像任何事物发展都会遭遇困境一样,撒拉族餐饮产业在完成创业、继续提档升级,特别是打造品牌,向品牌化发展目标挺进的过程中,同样遭遇了发展中的矛盾,出现了不适应症,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气短”,品牌打造“缺氧”。就产业本身,由于多种原因,存在数量节节攀升,质量一直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个体规模化发展意识不强,管理提升能力达不到市场行为规范要求,产业整体化发展不协调、不一致、不统一,形似一体化,神却各不同,使产业发展没有整合功能,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品牌化。尤其是品牌化发展由于受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更加凸显出缺乏智力支撑的先天不足,靠产业自身根本无法实现产业化发展这一战略目标,使这一产业一直处于品牌效应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很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这样的局面,循化县委、县政府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逐步将政府引导这一产业发展提到了重要工作日程,形成了依托市场,政府引导,深度打造撒拉族餐饮民族品牌共识,迈出了以品牌化推进撒拉族餐饮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步伐,全面启动了品牌化发展战略。

  2003年,“撒拉人家”第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由于这四个字具有独特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唯一性,准确和全面表达品牌地域特色、民族属性、文化内涵,体现了独一无二的品牌概念,蕴含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亲和力,很快被社会、市场、经营者广泛认可,开始成为撒拉餐饮业高悬门头的醒目招牌。这一品牌通过3年多的本土成长,2006年循化县正式提出申请,开始了漫长的注册之路,由于品牌注册有关规定要求,这一品牌在当时未被批准。但是,循化县各级层面从未因此而放弃对这一品牌的打造。

  在此后的整整十年间,循化县全力打造“撒拉人家”民族餐饮品牌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而且越迈越大。县委、县政府和职能部门每年加大投入,不断刺激和扶持县域餐饮企业坚持打“撒拉人家”牌,政府出面聘请书法名家为此题词,投资设计“撒拉人家”招牌,免费发放给餐饮企业进行推广使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为这一品牌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经过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打造,使“撒拉人家”这一品牌从县域走向全省,从全省走向全国。截至目前,“撒拉人家”餐饮企业多达5600多家,有力推动了撒拉族民族餐饮产业的发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餐饮企业脱颖而出,走向了做大做强的道路。其麾下的“撒拉花儿”盛开京城,成为“撒拉人家”的知名品牌;以“撒拉人家”为龙头的“伊香苑”在省城异军突起,以每年新开一家新店的发展速度连续十年不断壮大;以创新发展开辟“撒拉人家”茶餐厅的“哈茹艾洛”引领茶餐迅速崛起。“撒拉人家”以每年新增300家的速度在发展。

  同时,积极引导“撒拉人家”餐饮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重点以改善经营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营销管理,提升饭菜质量以及菜品的创新和特色上提档升级。

  2015年7月,“撒拉人家”经过全县上下和餐饮企业的共同努力,成功注册。国家工商总局核发了商标注册证书,并被评为循化好商标,确保了对这一品牌的拥有性,为这一品牌在县域多产业、产品的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该县实现产业、产品品牌化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

   精心打造夯实基础

  “撒拉人家”的成功注册,为适应新形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使这一品牌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充分挖掘这一品牌潜在的产业拉动效应,县委、县政府和职能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海东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和民族地区发展进步,加强扶持,培育品牌企业,提升“撒拉人家”品牌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加快循化县品牌化战略步伐,仅2015年县财政投资210万元为800多家餐饮示范店挂牌“撒拉人家”,并为其发放了“撒拉人家示范店”牌匾。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设计制作了撒拉人家示范店服务员服装、抽纸、纸杯、围裙、桌签、菜单、桌布、碗筷等系列用品,分发给全国各地的“撒拉人家”示范店,以此鼓励和带动更多的拉面馆挂牌宣传撒拉人家品牌。

  与此同时,积极培育撒拉人家民族餐饮龙头企业,为品牌连锁经营打基础。已确立了北京的撒拉花儿,西宁的伊香苑、浙江嘉兴的马家牛肉面馆等15家作为撒拉人家民族餐饮重点打造的龙头企业予以了资金、政策上面的重点帮扶;将青岛、长沙、苏州等城市的的清真牛羊肉专卖店和县上的白驼肉食、仙红辣椒等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拉面经济的相关重点产业企业予以了重点推介;投资近20万元重点打造了循化“撒拉人家”一条街,优化了经营环境,有效提升了“撒拉人家”饮食文化的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了“守法经营好、文明经营好、环境卫生好、优质服务好、诚实守信好”的撒拉人家“五好经营户”创建活动,共为300户撒拉人家“五好经营户”发放了创建牌匾。

  深入开展了产业调研,不断理清拉面经济的发展思路。多次会同省、市、县领导分赴拉面馆较为集中的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区和城市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调研,并多次召集各地的办事处主任和餐饮代表进行座谈,商讨“撒拉人家”餐饮产业推进措施,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全县拉面经济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理清了下一步拉面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服务措施,制定了《循化县拉面经济管理办法》,为不断提升“撒拉人家”餐饮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此拉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品牌引领志在必得

  为充分挖掘这一品牌潜在的产业拉动效应,适应新形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加强扶持,培育品牌企业,提升“撒拉人家”品牌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加快循化品牌化战略步伐,目前正在酝酿实施“撒拉人家”品牌产业助推基地建设。

  “撒拉人家”品牌产业助推基地基础建设以政府为主体全额投资建设,建设项目由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厅、产业成果展示厅、产业实物展示厅、技能培训演绎厅、劳务对接服务厅六个方面组成。在此基础上,以政府购买服务的运行模式,推向市场进行运作,由有实力、有能力、懂管理的企业公司展开相关具体工作。

  由政府协调落实“撒拉人家”品牌产业助推基地建设场地,场地要求集中、系统、统一;预算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基地上述六个方面基础设施投入,统一规划进行建设;增加公益岗位工作人员名额,辅助基地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出台相应经费保障政策,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助推基地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在此基础上,筛选有实力、有能力、懂管理的企业公司展开具体工作,由政府与其签订购买服务合同,由签约企业公司推动基地运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

  围绕“撒拉人家”餐饮产业,设计专门信息软件,收集行业相关信息,用信息化产业支撑“撒拉人家”餐饮产业,以数据、文图、分析,直观地全面准确反映产业规模、产业布局、产业分布、人员结构、经营状况、食材流向、用工短缺、存在问题、应对办法、落实情况等动态信息。将其作为“撒拉人家”品牌产业核心构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工作。克服没有依据的、盲目的提供政府服务,致使对接不合理、供求关系存在沟壑,造成人财物方面的浪费,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达不到服务的目的。主要解决供求关系不合理的问题,以此优化政府服务手段,彻底打通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实现政府服务效益最大化。

  “撒拉人家”品牌产业助推基地建设依托县委、县政府层面的支持力度和相应的政策保障。一是基地场地的协调落实,根据基地功能设置,基地场地面积需要300平方米左右,其中厅式布局建筑不少于3个,每个适用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二是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落实,根据考察兄弟县区类似产业基地建设投入,结合该县意见设计布局实际,初步预算建设投入需要500万元左右;三是基地每年办公、运行、设备维护经费预算100万左右;四是基地专项宣传、技能演绎、影像制品制作、平面资料收集费用预算50万左右。

   同时,由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奖补资金落实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着力发展壮大“撒拉人家”品牌餐饮产业。到2030年,该县“撒拉人家”品牌餐饮店净增2500家,总店数达到1万家以上;从业人员净增2万人左右,总人数达到5万人以上,“撒拉人家”品牌餐饮及相关产业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亿元,实现纯收入4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带动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连锁经营店力争达到三分之一。“撒拉人家”品牌餐饮行业的有效服务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劳务输入输出地政府协同管理与行业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基本形成。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餐饮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率先扶持发展一批“撒拉人家”品牌餐饮连锁示范店,加快建立跨区域连锁经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打造“撒拉人家”这一民族餐饮品牌,推动“撒拉人家”餐饮业向中小城市、县乡延伸,抢占市场份额。鼓励和支持拉面经济经营者走出去,在中东,中亚等地区从事“撒拉人家”品牌相关产业的经营活动。

  同时,发挥“撒拉人家”的品牌效应,顺势发展电子信息化产业,做足“互联网+”产业文章,深度推动该县电商发展,为“撒拉人家”品牌跨行业经营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将“撒拉人家”打造成民族餐饮产业领军品牌。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