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给物 不如建个好支部——湟中土门关乡后沟村党支部

30.06.2015  10:59

   “2013年度综合考核三等奖”“2014年度综合考核一等奖”“湟中县民族团结创建先进示范区”“西宁市基层党建工作优秀创新案例”……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西宁市湟中县土门关乡后沟村民对村党支部的信任。

  后沟村距湟中县城24公里,近年来,后沟村在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祁永彦的带领下,围绕“抓班子、强堡垒,抓项目、干实事,建新村、美环境,理思路、兴产业”的目标,在不断探索中引领群众奔向小康生活。

  提升班子凝聚力

  常言道: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开展基层服务性党组织建设以来,后沟村党支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支部一班人在增强素质、提升能力、服务群众上下工夫,使党支部成为会办事、办实事、得民心的战斗堡垒。

  “村里的大小事情我们都参与了,他们花掉的每笔钱我们都心中有数,我们对村干部很放心。”说起村两委,后沟村八成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2014年后沟村新一届村干部上任以来,在全面推行“五权三公开”“三议一表决”等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制定了“三议三榜”公示制度,即凡是事关低保评定、“两房”建设、财务收支方面的事项,首先由村两委班子商议,然后党员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决议,并将商议、审议、决议结果及时向党员群众进行公示,经过三次张榜公示后方可执行。同时,村级财务管理严格落实“四人会签”制,每产生一笔开支,均由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后方可入账,并将财务情况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开,做到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构建和谐新农村

  “以前,村里脏、乱、差,有门路的人纷纷想着法子往外迁,今年搞‘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大变样了,村庄整洁了,我们的生活舒心多了。”这是后沟村全体村民的心声。

  的确,没有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没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很难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2014年开始,后沟村党支部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生活方式,新农村建设热潮在后沟村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拆除违章建筑、改建农户家的厕所,不计报酬投工投劳……后沟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带领村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没有项目,村党支部书记祁永彦带领班子成员不厌其烦地向上跑政策,争取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缺少资金,积极走访县交通、城建、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争取了上百万元建设资金,用于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不理解,村党支部多次组织村民到邻近乡镇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作动员,打消村民的疑虑。通过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后沟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

  鼓实农民钱袋子

  后沟村地处浅脑山,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长期以来,后沟村经济发展不快,村民生活水平不高。贫困的面貌,使村干部抬不起头来。知耻后勇,穷则思变。

  2014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之后,连选连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祁永彦和新一届班子成员就定下目标:“这一届班子在任期内,努力使群众收入翻番”。为此,支部一班人带头走访农户,认真听取广大村民对发展村级经济和增加村民收入的意见建议,聚民意、纳民智,经过研究,确定了“依托地理优势做文章,利用田间资源抓开发”的发展思路,建立了“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由党支部全面负责,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014年发动农户40户,整合280亩土地进行燕麦种植,亩均收入达900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2015年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党支部采取“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连片种植马铃薯双垄集雨100亩,以党员入股的方式种植药材180亩,实现了党建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互促共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