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9周年啦!那些年,我们被iPhone改造的生活

01.07.2015  15:31

9年前,乔布斯在iPhone一代发布会上说:“一台iPod、一部手机和一台互联网沟通工具……但这些都不是三样分开的设备,而是集中到一台设备,我们称它为iPhone!

彼时,诺基亚还是市场老大,“摔不坏、能碎核桃”还没有成为人们调笑的段子。

当时坐在台下的人中,有多少人会想到,眼前这部只有触摸屏的“一块直板”将重新定义什么是手机,甚至重新定义什么是生活。

今天距离iPhone问世已整整九年。而这九年也见证了从平板时代到移动互联,技术驱动带来的时代变革。如果要为这场革命找到一个小小引爆点的话,iPhone可能是最早也最直接的信号。

时光无法倒回,可是记忆还留着过去的影子。iPhone开启了整个智能手机时代,你还能记起那些如今习以为常、当时却无法想象的变化吗?下面这份盘点,可能会直接戳中你的记忆“痛点”。

1、屏幕 只要可触摸的

现在随便去手机论坛上逛一圈,关于屏幕的评测名目众多,各类技术流的分类让你眼花缭乱。当看到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手机屏只分LCD和OLED材质时,先按下时间的暂停键,回想一下,9年前你买手机时,会关心屏幕材质是什么鬼?

的确,9年前的手机里最炫的还是翻盖机呢。

前翻

后翻

侧面翻

而现在的手机,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最直观的差异仅仅是屏幕大小。

如果说iPhone重塑了手机行业,那么重塑的第一步便是“可触摸屏”。

事实上,在iPhone出现之前,已经有一些手机产品配备了可触摸屏。然而,触摸屏对于它们来说,不过是键盘的锦上添花。是iPhone,彻底改变了触摸屏花瓶式的命运;是iPhone,“强制”用户甩掉手机键盘。

有意思的是,诺基亚自负而衰败的命运也于2007年初现端倪。一群工程师将iPhone放置在五英尺的高度,自由坠落,然后看着地上屏幕被摔得稀烂的iPhone,自得不已,认为iPhone太不扛摔,不足以构成威胁。

技术为时代开了个小小玩笑,iPhone当年没有通过诺基亚的“坠落实验”,然而多年后的今天,谁会舍得让自己手心里的宝贝正面着地?

2、手机还要负责审美

这是看技术的时代,也是看脸的时代。在一群外貌协会工程师的带领下,iPhone开启了手机也要拼脸的时代。

铝制边框,弧度设计,屏幕与边框也要优雅地接缝,这些机身上的美学细节,让iPhone握在手里“温润如玉”,所以你才不舍得让它有一点点刮痕。

从材质选取到弧度设定,从机身手感到home键设计,iPhone的细节是匠人手艺,严谨而专注。如果要为手机的貌美程度做一个注解的话,能够形容iPhone的只有“优美”。

有人专门评价过iPhone的美学特征:仅仅是icon设计,方寸之间,也大有可为。“比如备忘录的icon上可以看到便签纸被撕去所残留下的边缘。指南针icon的设计中,精细地刻画出360个刻度。

乔布斯不是处女座,却是强迫症和细节控。前几代iPhone的产品设计,都深深地打下了他的审美烙印。简约美,是iPhone为手机行业贡献的另一大革新性理念。

3、操作系统 颠覆性创新

如今的你,用手机收发邮件、查看地图、上网浏览、下载软件等等,早已对这些便捷的功能习以为常。但不要小瞧这些功能,回顾9年前,用手机上wap都那么费劲。

这些功能便捷性的提升,有赖于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键盘时代,操作系统还是诺基亚塞班,微软Windows Mobile,黑莓OS三分天下。当iPhone的出现同时带来IOS时,这些巨头闻风欲动,却碍于架构复杂、决策不清,而导致研发缓慢。

只有Google,敏锐察觉到操作系统新时代即将到来的脚步声,并且迅速地跟了上去——iPhone推出一个月后,Google联合HTC、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开始尝试开发Android操作系统,才造就了现在IOS、Android二元对立的局面。

4、拍照 进入一键美图时代

iPhone的出现,拉大了真人与照片的差距。

还记得“论坛时代”人们晒照的模式吗?备好相机,拍照,photoshop精修,NG多幅后终于选定满意的照片,慢吞吞上传,最后才能看到照片被坛友们顶贴点赞。

现在呢?在iPhone发布9年之后,你只需掏出手机,开启前置镜头,咔嚓一声,看心情选择某个美颜App,发个朋友圈So easy!

对于广大业余晒照人士来说,拍摄设备从相机变成手机,P图软件从photoshop、ACDSee变成各类美图应用:一键磨皮,一键美肤,自选场景效果,动动手指而已,分享变得容易多了。

这可以说是对手机及修图软件行业性的重构。在iPhone引领的手机拍照潮流下,那些宣传攻势一时无两的傻瓜式相机,现在已难觅踪迹。9年前你可能没听说过美图应用,而如今,多家应用公司已成为市值过亿美元的网络新贵。

5、App 深入人心的3个字母

如今,连对英文不甚了解的父母一辈,都明白App是什么意思。在OTT概念火热朝天的今天,人们已很难想象没有App的日子。而应用商店的最早雏形,便源自AppStore。

2008年,IOS完成2.0版本的更新,iPhone上第一次出现AppStore。这个被通称为应用商店的东西起初只能下载一些类似国际象棋、跳棋这样的小游戏和小应用。

最初的“热心用户”们并不满足于这几款应用,他们利用黑客技术为iPhone增加第三方越狱,这也是最早的“越狱”。

苹果虽然对此不满,但却从“第三方”概念中汲取极大灵感。苹果创建AppStore,并凭此重塑了应用软件分销模式。所谓第三方开发,是指所有的软件开发者都可以为iPhone开发应用,并可提交给苹果审核。审核通过后,产品在AppStore上架,苹果会将应用销售额的70%返还给开发者,自己保留30%作为佣金。

这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及合作模式,无疑加快催生出移动化的时代变革。

6、生活 不可逆地碎片化

9年前,“无纸化”阅读还不过是各类电子书或报刊在电脑端的展示,至多包括手机端TXT文本阅读。而如今,各类手机阅读应用和平板阅读器早已改写了“电子版”的定义。

这些,都始于iPhone上那个名为iBooks的小小图标。虽然现在有更多阅读应用可供选择,各类文档打开器既可阅读文件,也可做批注笔记,实用性已超越了iBooks,但其带给阅读的颠覆感,仍无可比拟。

然而,由阅读始,推及各类聚合类信息服务应用,人们的生活形态早已不可逆地走向碎片化时代。早餐、地铁、等人,甚至如厕时间你都可以接收到各类讯息——仅仅是通过一部手机。

移动设备不知不觉塑造了人们移动阅读的习惯,进而“更新”了你我的生活状态。干货有用论、注意力经济、智能算法推荐等叫得响亮的名词概念都已成为谈资主流。

而传媒业也在移动时代大动筋骨。各路媒体纷纷宣布“产业转型”、“结构调整”,要在移动战场上攻城略地。

在9年后的今天,当苹果推出革新性新闻应用“News”之后,个性化推送机制再一次狠狠地冲击了媒体形态。比转型思考更让媒体人焦虑的,是“媒体机构还有无存在必要”的争论。

iPhone从诞生之时起,就已跳脱手机就是通讯设备的设定,它重塑了手机业,重构了软件产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甚至已成为生活本身。那么,下一个颠覆iPhone的设备会是什么?下一场颠覆移动时代的革命何时到来?或许,能够颠覆iPhone的,只有iPhone本身,而它又将引领甚至发明另一中生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