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 结构向优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吴海昆解读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03.08.2015  13:08

  时至8月,上半年全国各地经济运行“中考”成绩出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青海实现生产总值1011.3亿元,增长7.9%,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省内环境资源要素约束更加趋紧的情况下,青海这份“中考”成绩单背后的分量和质量如何?日前,记者就此专访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吴海昆,对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解读。

   记者: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极为错综复杂,我省面临的困难挑战增多。在此大环境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这个“稳”,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吴海昆: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发展方式面临深刻调整、多重困难和问题相互叠加的情况,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主动,创新作为,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缓中趋稳、稳中有进,处于年初确定的目标预期之中。经济结构和动力转换继续积极变化,民生进一步改善,各项改革加速推进,生态环保持续加强。

  这个“稳”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运行趋稳。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其中一产增长4.5%,服务业增长8.3%。特别是把稳工业放在首要位置,沉着应对,顶住了下行压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较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逐月环比提高,6月当月达到8.8%,电力、运输等先行指标降幅逐步收窄,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是投资稳步回升。上半年完成投资1327亿元,增长10.2%,增速环比提高,6月当月增长14.6%。160项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79%,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引水隧洞全线贯通,花土沟机场顺利通航,格库铁路等一批新项目开工,投资在稳增长中发挥主力作用。

  三是消费平稳增长。高铁游、自驾游、乡村游拉动强劲,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83.6亿元,增长18.7%。及时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意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销售面积由降转增,增长11.4%。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

  四是就业形势稳定。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奖励标准,继续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加大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力度。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91万人次,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63.6%和86.7%。

  五是价格涨幅平稳。建设平价商店23家,新建改造农产品市场25家,及时投放政府平价粮油,加大专项价格检查力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

   记者: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结构向优”的态势,这个“进”和“优”又有何体现?

  吴海昆: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处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之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经济运行呈现出许多新亮点、新趋势。

  首先是结构升级特征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上半年的3.3:56.9:39.8调整为3.2:54.4:42.4,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40%。工业转型步伐加快,轻工业、非公有工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比提高,资源类行业增长有所放缓,占比下降。农牧业进一步向特色化推进,“菜篮子”建设加速,畜牧业丰收在望,肉类、牛奶、水产品产量均有增长。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呈加速发展态势,电信业务量增长25%。投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惠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高速增长,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等工业投资保持较好增长。区域经济出现新变化,东部城市群项目多、转型快,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充分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二是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坚持民生领域投入不减,着力实施民生十项工程,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482亿元,增长17.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高于全国增幅。社会保障继续提标扩面,企业退休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标准提高、各项社保扩面任务均完成年度目标的95%以上。城乡各类保障房建设超额完成时间进度目标。

  三是生态环保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改革全面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祁连山生态保护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上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5%,单位GDP能耗下降8%。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7.9%,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四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围绕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转变职能等方面出台30多项重大举措。取消、停征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印发省级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4万户,注册资本464.7亿元,分别增长65.5%和50.9%。放开36项专业服务价格,修订青海省定价目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西宁、海东青年创业园和64个创业就业工作服务站相继建成。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颁布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建立了PPP项目库,推出85个鼓励社会投资项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壁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青洽会”、“藏毯展”、“清食展”等展会成果显著。

   记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上半年,我们经受住了考验,这也增强了青海的战略定力和发展自信。下半年,我们应如何作为实现全面目标任务?

  吴海昆:下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年初确定的目标不动摇,继续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既要全力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又要进一步研究谋划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定向精准发力,确保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扶持企业稳定生产,综合施策,支持企业挖潜改造、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强化电、气、运等要素保障,扩大稳岗政策实施范围。加快释放新增产能,力促新项目尽快达产达效,扶持1000户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扩大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池,协调金融机构对困难企业采取转贷、续贷等措施,设中小企业融资众筹平台,鼓励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强化产业对接,完成对接500亿元以上,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协作联盟。

  二是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建立全省重大项目月调度制度,力促重点行业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的10%,以增补欠、多做贡献。着力抓好已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包的28个重大项目和尚未开工的27个重点项目,力争尽快开工,完成年度投资目标。抓好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争取一批新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包,提前启动一批“十三五”项目。努力扩大社会投资,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等领域,推出一批PPP示范项目,力促一批招商项目年内落地。提升资源和土地保障能力,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三是育新扶优调整产业结构。制定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狠抓100个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和100个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加快发展特色轻工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出台《促进云计算发展培育大数据产业实施意见》,推进惠普、浪潮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增强创新驱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方案》,精准实施科技支撑工程。加快实施六大领域消费工程,积极引导住房消费,抓好旺季旅游,召开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发展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抓好夏秋季农牧业生产,确保增产增收。加快实施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等项目,改善农牧业发展基础条件。

  四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用好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资金,优化投入结构,加大统筹整合盘活力度,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发行第二批地方债,统筹运用好资金,尽快投入项目,形成实物量。量化分解月度支出任务,加快支出进度,避免资金沉淀。组织好财政收入,堵塞征管漏洞,力争中央各类补助资金持续增加。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持续扩大信贷规模,做好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引进工作,继续扩大直接融资。

  五是坚持不懈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好三江源二期、祁连山生态保护建设、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启动三江源玛多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深入推动节能减排,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抓好116项年度减排工程,制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意见。继续抓好木里矿区环境整治。推进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0%以上。治理湟水流域水污染,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三江源农牧区清洁工程和国省道交通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六是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好海东、格尔木新型城镇化试点,争取西宁列入国家第二批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理顺依附于户籍的教育、就业、社保等配套政策。搞好16个美丽城镇和300个美丽乡村建设。促进重点地区发展,西宁加快产业向特色高端化发展,加快海西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海东核心城区。重视藏区发展,抓好藏区“十二五”规划项目收尾,实施青川甘平安与振兴工程,落实支持果洛发展政策,推进对口援青。

  七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定价,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研究出台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等改革文件,设立全国性法人保险机构,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制定《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集中力量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项攻坚任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出台实施方案,建设机场国际货运港,巩固藏毯等产品出口优势。

  八是持之以恒保障民生需求。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市州至少建成1个创业孵化基地、每个高校建成1个创业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实施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完成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多措并举增加农牧民收入,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工资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出台我省精准扶贫工作意见。抓好重点民生工程,加快青海师大新校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省级三馆等建设进度,完成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有效稳控物价,强化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与省内“菜篮子”基地对接,搭建自产蔬菜产销平台,有效解决“买难、卖难”问题。

  九是集中精力编制“十三五”规划。切实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研究,找准符合省情实际的发展路径,按时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强化与国家部委的联系衔接,筛选一批重大骨干支撑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盘子。做好藏区“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对接,围绕藏区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争取国家新的支持。

  十是落实责任强化跟踪问效。全省上下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研究提出扩大增长点、抓好关键点的具体举措。实行重大事项联动推进制度,强化衔接配套,重点工作明确到具体单位,层层传导落实压力,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稳增长的强大合力。强化督导和考核评价,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张海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