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草原新活力

11.03.2015  11:25

  年末岁初,一场大雪将青海湖北岸的千里草原装扮得银装素裹。踏着积雪,记者再次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闻讯而来的村委会主任才保将我们迎进了自己装修一新的家。

  “去年,全省在刚察县沙柳河镇和泉吉乡开展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发放与保护责任、保护效果挂钩的绩效管理试点。这项改革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草原,深得广大牧民拥护。”作为宁夏村致富能手的才保,深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对牧民意味着什么。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通过改革实现生态好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三赢”目标。一年来,宁夏村组织草原管护员严格核实分户禁牧区域、面积及牲畜数量,制定减畜计划,落实减畜措施和管护责任制。全县按照《刚察县补奖机制牧户绩效考核表》对牧户、草原管护员、村委会和乡(镇)政府进行逐级考核。

  村党支部书记张兴隆告诉记者:“现在70%补奖资金通过‘一卡通’打入牧民账户,预留的30%通过绩效考核进行兑现。如果牧民在禁牧期放牧一天将扣减1%的禁牧补助资金,最高扣减30%;牲畜超载1%,扣减草畜平衡奖励资金1%,最高扣减30%。这些扣减的奖补资金,我们主要用于奖励突出牧户、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

  用绩效考核制度与牧户禁牧补助资金挂钩,让牧民群众在享受政策补贴的同时,主动落实禁牧减畜、实现草畜平衡,将保护草原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从而构建草原环境有效保护、生态生产良性发展的共赢局面。通过绩效管理试点,刚察县找到了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新方法,标志着我省率先在全国初步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绩效考核办法。

  墨守成规,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创新,却激发出草原新活力。从探索高原现代畜牧业“双转双赢”,到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推广,再到实现藏系母羊“两年三胎”目标,宁夏村始终站在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最前沿,村民每年收入均以千元的数额增加。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1.2万元左右。

  “走正确的路,用科技的成果,发展规模化养殖,我们牧民的生活才会大变样!”才保说,去年宁夏村为保护草原生态,全村90%的牧户采用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进行舍饲半舍饲养殖。尤其村支书带头示范藏系母羊“两年三胎”试验项目,两年净增收入10万余元,为全村牧民增收又趟出了一条致富路。

  “要实现生态根本好转、牧民增收致富和市场供给不减,就要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打破传统、转变生产方式,依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养殖,向科学适用的技术和精细化的管理要效益。”县农牧局局长才让介绍,通过试点,宁夏村禁牧减畜得到全面落实,很多牧民开始投入饲草产业、发展规模养殖和从事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已走上了多元化增收的渠道。(罗连军)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