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西宁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26.12.2018  19:50

  改革,西宁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着力打造新时代高原绿色发展之城;深化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改革;扎实有序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打造放管服改革的“西宁样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发力;多项养老服务项目走在全国前列;持续深化社会治安改革。


  改革,西宁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迎难而上,破局开路。西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聚焦当好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大力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的排头兵,围绕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进一步奋力追赶,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力度、有分量的标志性改革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西宁答卷”。

  着力打造新时代高原绿色发展之城

  我市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幸福西宁的成长坐标,准确把握绿色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本质特征,以改革思维、方式、手段和机制,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地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高原绿色发展之城。

  我市深入实施“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等六大建设行动,6540亩工业用地调整为申办园博会园林绿化用地,规划建设217平方公里西堡森林公园;建成400公里城市绿道,公共交通全部实现了新能源,南北两山森林覆盖率增加到75%,城区绿化率达到4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1.1%,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保格局初步显现,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形成。

  深化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改革

  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医疗集团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健康共同体”改革之路。

  今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六位一体”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建成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眼科、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原消化病诊疗中心、市口腔医院口腔专科和市中医院康复中心等专科联盟,形成专科优势效应。推进“3+1+N”家庭医生签约和健康承包签约服务,截至10月底,全市重点人群签约率、履约率分别为79.98%和80.0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100%。

  扎实有序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我市将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工作在全市拓展、向基层延伸,探索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制度,扎实有序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来,我市建立了县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现场报告评议办法、监督执纪监察工作流程、留置场所管理办法等制度体系,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规范县区监察采取留置措施报批程序,推行执纪执法“一程序两报告”经验做法,全要素试用12种处置措施。将市纪委监委10个派驻纪检组统一更名为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市县(区)纪检派驻机构实现全覆盖。

  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

  今年,我市打破城乡区域、行政管理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涉及27所城区优质中小学、15所乡村中心校的12个教育集团,搭建“1+9”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体系,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市挤、乡村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三县四区均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改革成果惠及乡村1400名教师与1.6万名学生。

  我市持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率先在城区初中学校起始年级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改革试点。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动态监测和复查,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县域全覆盖,初步形成“一个集团、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教育集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同步网络课堂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打造放管服改革的“西宁样本

  我市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生所向,围绕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方案出台和举措落地同时抓,使改革措施直透基层,改革成果直达百姓。

  今年来,我市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一目录六清单”实施动态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由96项精简为93项;在全省各市(州)中率先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及实施清单编制工作。多形式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市级及各县区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梳理出全市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项4027项,“一次办”“马上办”“联合办”初见成效,商事登记事项“跑一次”办理全覆盖、审批事项申报“样本化”、审批事项网上申报三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人才创业“绿卡”服务属全国首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发力

  我市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检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主线和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有力支撑,积极谋划,着力构建“去、降、补”统筹推进的政策体系、“点、极、带”有机统一的供给体系和“产、学、研”协同发力的创新体系。

  今年来,我市坚决主动去产能,关停出清青海明胶、思维铜业等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7家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分类施策去库存,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金额达180.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7.1%。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缩短为6个月;防控风险去杠杆,推介融资需求4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5%预期目标内;多措并举降成本,巩固扩大“放管服”成果,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审批率90%,审批即办件办结率100%。为83户中小微企业落实扶持资金2400万元,共减免小微企业增值税、所得税4.38亿元;抓住关键补短板,推进脱贫攻坚,整合资金24.77亿元,重点实施150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补短板等项目。开展就业培训,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7497人。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八大类93个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凤凰山路、昆仑大道西延、市民中心等具有示范作用的重大工程和项目,128项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79%。

  多项养老服务项目走在全国前列

  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服务监管上求突破、在特色亮点上求创新、在提升质量上求发展,在精准服务、老年人幸福餐桌、养老信息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全市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今年12月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示范城市。

  今年来,我市明确了24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对全市特殊和困难老年人进行了筛查摸底,按照“1+7+N”三级养老服务格局,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解决了高龄、空巢、特困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缺乏精神慰藉等难题,农村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双证双营、民族特色养老走在了全国前列。

  持续深化社会治安改革

  我市科学分析研判社会治安形势,压实责任,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深化社会治安改革,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得到提升。据12月15日发布的《公共安全感蓝皮书: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18)》显示,西宁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达0.5192,位列全国第二。

  今年来,我市探索建立了社会治安“党委决策”“分级评估”“互动共治”“降级保良”四大体系,“党委治安”“数字治安”“全民治安”相融共促,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试点推进110接处警机制改革,实行“网格布警”,街面巡逻警力增加24%,出警效率较改革前提升30%。全面开展基层公安减负工作,减负事项达到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