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一线故事: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22.07.2017  12:12

  2016年,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西山湾村被评为河西镇党建工作示范点。中央组织部、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先后到村里视察指导工作。究竟这个有着126户、 400多人的小村庄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这背后的故事,还得从村子里的“领头雁”杨明发说起……

  1984年,贵德县尕让乡马场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从马场搬到现在的西山湾村。这时的杨明发还是一名正在服役的军人。退伍后,回到村庄的杨明发凭着果敢、正直的性格,在大家的一致推选下,当选了村长。

  当时西山湾村劳力少、车少、路窄。为了顺利完成6公里的村道硬化,杨明发跑到各家各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力,现在想想,村里人真是能吃苦啊。”回想起当年跟群众一起吃苦的日子,杨明发动情地说。

  2003年,杨明发敏锐地发现建筑行业会有较好的收益。于是,他组织村里的一些劳动力到县城附近的工地上承接瓦工活,用积攒下来的钱投入到建设中,逐步提高工程质量。

  纸上谈兵无疆界,实地麾军才知难。虽然没地、没人、没钱,但凭着一股干劲,几年下来,找杨明发干活的人越来越多。终于,2013年在杨明发的带领下由100余人组成的西山湾村劳务输出队正式成立,而队员大多数都是村里的村民。有了“组织”后,村民外出务工多了一份保障。杨明发告诉记者,每年他给本村的务工人员发放的工资就达150多万元。

  回想创业时的每个日日夜夜,杨明发常常禁不住泪湿双眼。绘图、购料、检验工程,每个环节都少不了他。长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让他患上了糖尿病,有时头晕目眩还得咬牙坚持,家里人多次劝他住院治疗,但他哪里躺得住?有一次,他硬是拖着病体坚持到工程竣工才住进了医院。而日夜的辛劳使杨明发过早地显出“老成”面孔,见到的战友都说他:“50多岁的年纪,看起来像60多岁的人!”

  2005年,杨明发高票当选党支部书记,当时正值西山湾村新农村建设,根据整体规划,配套安排饮水、电网升级、村庄亮化、危房改造、信息网络和文化、体育设施等基础设施通村到户等一系列项目如同春雨一样洒落在西山湾。

  改造过程中,群众得自筹一部分资金。“像我这样的贫困户,一年挣的钱还不够吃药……”望着诱人的项目,村里的蔡连琦老人开始打退堂鼓,而像他这样的群众将近60余户。得知情况后,杨明发又一家一户做思想工作,可是谁都知道,钱是硬头货,没钱万事难办。

  “如果一个人条件好了以后,忘了乡亲,那就是忘本”。在村干部大会上杨明发坚定地说:“不能让任何一个乡亲掉队!”

  “那资金怎么办?村里也没那么多钱啊?”时任西山湾村的会计崔录忧心忡忡。

  “我来想办法,不管怎样,也要让这些群众住上宽敞的房子!”

  杨明发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为了让西山湾村新农村项目顺利完成,杨明发先后垫付资金280余万元。为了打消60户群众的顾虑,他挨家挨户跑去做工作。“钱啥时候有了再说,没有也不急,都是乡亲……”。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垫付的280万元资金还有一半还没有收回。“杨书记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谈起杨书记,村民李有元有些激动。

  其实,几十年来,杨明发资助过的人不计其数。逢年过节自掏腰包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众4万余元;替困难群众偿还贷款7万余元……

  提到前两年,河西镇党委政府想推荐他为“贵德好人”的事情,杨明发有些不好意思。“我是贵德人没错,至于‘好人’,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杨明发笑着说。(咸文静 童世钰)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