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 精彩故事 小康路上:搬出去,还得能致富

01.09.2015  12:40

  “一只母兔一年生产7窝、40只小兔;一只小兔保护价45元,那么一只母兔一年的产值就在1800元左右;要是养殖100只母兔,一年下来收入相当可观啊。而且养兔子一天早晚各喂一次,总量不超过3两,家里的妇女就能养,还不影响男人们打工。”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桦林乡瓜拉大庄村村民李连青这样谋划着自家的致富梦想。

  8月4日,记者见到李连青时,他正在打扫自家的兔棚。80只雪白的獭兔极其可爱。“看看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浑身都是宝,就连屡便都是宝啊。我真的要好好感谢它们呢。”

  从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如果遇上雪天结冰难行的山上,从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坯房搬迁至现在靠近路边、交通便利的砖混结构的新房,如今又先于其他村民养起了獭兔,李连青眼神里流露出的就只有幸福了。一句“翻天覆地”道出了所有村民共同的心声。

  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搬迁扶贫是较好的选择。

  一栋栋外墙藏式风格的新居规划整齐,柏油马路串连其间。文化长廊、戏台、浮雕凉亭、青翠云杉,透着丝丝田园风光的风情。

  桦林乡瓜拉大庄村集中安置点,是大通县扶贫开发易地搬迁和“美丽乡村”项目试点村。“2013年,在省总工会、省住房城乡建设、扶贫、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共同帮扶下,我们村扶贫开发易地搬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去年又实施了美丽乡村项目,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和以前住在山上时相比完全就是天壤之别。搬迁对象是居住在山上的36户贫困户。”村党支部书记顾锡金告诉记者。

  要让群众搬得出,钱是最关键的问题。有条件、有能力的群众,自己早就搬了,剩下的都是单靠自己挪不动窝的。

  李金朋的新居就在村文化广场边上。修这栋新居,李金朋共花了10余万元,其中,政府奖励性住房1.7万元,易地扶贫搬迁4万元,自筹的6万多元除了家里的一点积蓄外,剩下的缺口向亲戚朋友们借了点。

  李金朋家的情况,正是大通县“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综合推进”解决搬迁资金难题的一个实例。

  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就是群众主动,政府不搞大包大揽,赶鸭子上架。群众成为搬迁主体,激发他们挪穷窝、快致富的内生动力。

  综合推进,就是各部门联动,整合资金,形成合力。政府把农村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易地搬迁补助资金整合在一起,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既然搬出去了,又怎能达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目标呢?贫困户搬得出,是第一步,关键还在能致富。

  为此,2014年,桦林乡瓜拉大庄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项目总投资260万元,新建占地20亩的獭兔养殖基地1处,新建兔舍7栋。涉及农户186户,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獭兔养殖规模。目前引进种兔1200只,预计年收益达30万元。

  同时,整村推进项目户均5000元,涉及农户108户的20亩青海云杉郁郁葱葱、长势正旺。“树苗太小卖不到好价,等再长几年,保准能赚钱。”看着30公分高的云杉,顾锡金满脸都洋溢着幸福。

  问及“瓜拉”二字的来由,得到的解释是缘于附近一处名为“瓜拉峡”的峡谷。

  峡谷孤傲峻秀,魁梧唯美、风景秀丽。但由于道路不通,有待开发,除了一些参加徒步活动的人问津外,算得上是鲜为人知了。

  在顾锡金看来,尽快修通通景公路,加快培育苗木、獭兔等特色产业,是让村民尽快致富最急迫的工作。“这些工作解决起来都需要一个过程,产业见效益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急不得。”顾锡金说。(林玟均 莫龑山)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