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生幸福 讲述青海故事 记者深入基层与群众共度除夕

28.01.2017  12:35

敬上美酒,欢乐和谐一家亲。(孙肇明)

记者尹耀增在贫困户李生才老汉家感受农家年味。(李云云)

   牧民家里话幸福

  农历除夕,辞旧迎新的日子,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乌兰哈达村村党支部书记才郎东珠一家身着民族服饰,正在为团圆饭忙碌着,幸福的滋味从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就可以看得出来。

  大嫂煮着肉、二嫂炸油香,大哥倒着酒、二哥忙沏茶,76岁的老父亲金梅一脸喜气,和老伴儿说着悄悄话……

  日头还高挂在天上,饭食已经准备就绪,团圆饭即将“上演”。大孙子龙什腾携着哈达,端着盛满美酒的银碗、唱歌蒙古族动听的歌谣向长辈们送上节日的祝福。

  “这酒是幸福酒啊!儿孙们都出息了,我当然要喝。”金梅老人连干四杯,特别开心。

  才郎东珠所在的哈勒景乡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民族团结先进村,而在这些荣誉上,这个蒙古族家庭在乡里算得上是佼佼者,生活蒸蒸日上,从席间谈吐就可窥得一斑。

  “想当初我们在草原上过年,哪有这么多吃的,酒也没有这么香,满满几大碗下肚也是为了御寒啊。”大姐夫干本接过酒说道。

  金梅也说道:“要不是在县城上买的新房子,我们还在村里架炉子呢,条件好了娃娃们才这么出息。”

  观念转变极快的才郎东珠早早在县城买了房,如今,大女儿取得了双学位即将大学毕业,儿子正在读高三,长得结实、歌声嘹亮。

  才郎东珠看着一双儿女感慨地说过:“多亏了政策好啊,环境好了、住房好了、经济也好了,大家都在一心搞发展,变化大着哩!”

  一家人欢声笑语,美酒加美食,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才郎东珠许下一个新年心愿:新的一年,不仅要让家里人更幸福,更要带着全村的老百姓一起谋发展!(孙肇明 丁玉梅)

   团圆就是最大的幸福

  农历大年三十,记者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赛钦家园小区。刚到中午,院子里玩耍的几个孩子就已经穿上了新衣,红扑扑的小脸上,挂满了笑容。作为共和县游牧民定居点之一,这个小区600多户居民来自全县11个乡镇。

  豆拉太一家来自石乃亥乡鲁色村,跟邻居们一样,5年前,豆拉太一家还是地地道道的牧民。“当年这房子要14万,政府给我们补贴了7万多。刚搬到城里那会儿,还有点不适应,现在觉得太方便啦!”

  今年51岁的豆拉太有4个儿女,平日里,儿女们都很忙碌,就连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子加华多杰都住在学校,所以对于豆拉太而言,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就是过年这几天。“你看,我的孩子们都回来了!”

  一家人团聚的时光总是显得忙碌而又幸福。女主人赛忠吉在厨房张罗着一家人团圆饭,儿媳赛措和女儿看卓吉在一旁帮忙。很快,收拾干净的茶几上,摆好炸好的馍馍、苹果和糖果。

  “这么简单?”在记者的印象中,过年这些天,藏族家里桌子上可是摆满了东西。

  “这几年我们改规矩啦!村规民约上写的清清楚楚,要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原来那些东西通通不买,就放这三样!你看,我们牧民进了城,这落后的老观念也改进了吧?”豆拉太说着笑了起来。

  “这学期我孙子进步挺大,考了第六名呢,我盼着他将来能考个好大学!”看着孙子可爱的样子,豆拉太连连点头,语气里都充满了自豪。

  “来来来,大家吃饺子啦!”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豆拉太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聊着、笑着。(咸文静)

1月27日,记者陈曦和林小军一同在赵延强家包饺子,迎新年。(赵盛国)

   别样的“城管年”

  鞭炮声声,辞旧迎新,又是一年春来到。

  1月27日,农历除夕,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西宁市城中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一中队队长林小军和同事们深入辖区大街小巷,依然坚守岗位。

  “赵老板,祝你新年快乐,生意兴隆啊!一会儿放鞭炮可要注意安全。”在北大街巡查时,林小军提醒门店老板注意安全,排除安全隐患。

  林小军告诉记者,东西南北大街的商铺众多,春节时,大家都会在关门歇业时放鞭炮,加上莫家街等市场更是人流众多,为了使广大市民有一个安全干净的过节环境,每年这些地方都是巡查的重点区域,不能松懈。

  走过南山路、东西南北大街、滨河路……除了中午一点匆忙的吃点饭外,林小军和同事们一直忙碌在岗位上。下午五点,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林小军将工作交接后没有回自己家,而是受邀来到了同事赵延强的家中。

  “父母和妻子孩子都回老家了,今年就我一个人在青海过年,晚上去同事家过个我们自己的“城管年”,明天早上还要继续上班,站好最后一班岗。”林小军说,这样的“城管年”已经过了27年了,由于工作的原因,每到重要节假日,都会比平时更忙,也就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一进家门,赵延强的父母和爷爷早已在家中等待,妻子武丹丹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年夜饭,拌好了饺子馅,等着大家一起回来包饺子,过新年。

  “尽好自己的职责,让城市时刻保持规范整洁,我们才能过个踏实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能够更加爱护我们的城市。“林小军说。(陈曦)

   养殖大户的红火日子

  农历大年三十,冬日的暖阳斜照弄晴,沿着宽阔笔直的公路向南行驶,一路上年味十足。

  在海东市乐都区瞿坛镇的大街上,人们正在抓紧办年货,两边的商铺、超市前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现在镇上就可以买到所有年货了,水果、蔬菜都很新鲜。”正在蔬菜超市旁选购的居民尕桑旦智说道。

  浪上村位于公路旁,抬头便能看见新建的村党员活动中心和广场,别具一格。

  在广场旁的硬化路上,我们遇到了村上的养殖大户尕桑纽智,他正赶着一群羊回家准备今晚的年夜饭。

  等把羊都赶进围栏后,一家四口开始忙活了起来。这时,家里的女主人羊怀吉把羊肉煮进了锅里,还包起了饺子,桌子上已经摆好了各类瓜果和饮料,一家人和和美美等待团聚的时刻。

  “锅里煮的都是自家养的羊肉,现在,我们也过上了绿色生态的低碳生活!”羊怀吉欣喜地说道。

  两年前,在诺木洪种植枸杞的尕桑纽智两口回到了家里,由于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当时没有其他收入的尕桑纽智便有了舍饲养殖的想法。

  “外面转了一圈后,眼界开阔了不少,所以就想着在村里做点事情,增加收入。”

  从刚开始饲养了70只藏系羊到现在差不多有200多只的规模,尕桑纽智成为了村里的养殖大户,生活条件也日臻向上…

  “前不久刚出栏了120只羊,每只按840元来算,抛去投进去的差不多有三万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人,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尕桑纽智高兴地说道,“今晚这一大桌子菜都要感谢我的每一只羊。”

  就这样,尕桑纽智一家人共聚一堂,品着自己辛勤劳作而得的“年夜饭”,欢声笑语,观看着春节电视节目。尕桑纽智希望今年能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村里的合作社项目早日实现,让自己和更多的村民生活更富有、更美好。(苏烽)

   旦才家的除夕

  农历腊月三十,藏语称之为“南刚”,除夕之意。这一天,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的牧民们开始忙起来了。家家户户把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村里处处洋溢着忙碌、热闹的气氛。

  记者走到协隆村,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牧民旦才家,门前停着一辆小轿车,家里整洁干净,还有光鲜亮丽的各种摆设。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食品:有人参果、奶渣、酸奶、糖果、烟酒、肉包子、牛羊肉,一应俱全。

  这时,旦才老人笑盈盈走上前跟记者聊起了家常,“这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了,一年比一年热闹了。今年最值得高兴的是,我远在他乡的女儿一家人也回来跟我们一起过年。花久公路修成后,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他端起热腾腾的奶茶吮了一口,接着说,“更可喜的是,我们今年搬进了新家。你看,房间宽敞明亮,家具家电都不缺,还有可观的收入,可以说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

  旦才的老伴穿着崭新的藏袍满面春风走过来,“以前我们以放牧为生,一年四季都住在帐篷里,而且过得是不定居的生活,做饭烧牛粪,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单一的牛羊肉。多少个日日夜夜风里来雨里去,还每天心惊胆战,怕有个天灾人祸。”她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往事。

  旦才老人打断了老伴的话,“老伴,咱俩老来得福,现在儿女绕膝,条件优越,以前受点苦也是值得的,常言道,先苦后甜嘛!”

  女婿买菜回来了,女儿们在嬉闹声中把准备好的饭菜一一端上了茶几,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大家陆续坐到桌旁,在说笑声中迎接新春的到来。(才让多杰)

   “在岗位上过年心里踏实”

  除夕,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处处张灯结彩,红火喜庆。院落外、巷道间,三三两两的孩童燃放着爆竹,欢呼雀跃,为小镇增添了几分热闹。

  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组织委员项旦加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而对他们来说,镇政府厨师卡毛和他们的同事久美喜饶亲手包的饺子就是最可口的年夜饭。

  与平日里焦头烂额的忙碌相比,这天前来办事的居民少了很多,可在马克唐镇政府办公室里,项旦加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项旦加看来,在岗位上过年,会让他心里更加充实,这样的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我还准备了传统民歌《欢歌今日唱》,打算晚上给同事们献上一首,呵呵!”项旦加脸上挂满笑容。

  “我们在单位值班也不缺美味佳肴啊!再说还有这么多同事陪着,晚上闲了还可以放点烟火啊什么的,热闹着呢!”干部马国庆和气地送走前来办事的居民。

  走进镇政府餐厅,圆桌上摆着馓子、包子、水果、饮料等各色饮食。

  穿过餐厅,干部久美喜饶满面春风哼唱着民歌,在厨房里帮厨。很快,200多只“更岁饺子”包好了,慵懒地躺在笼屉上。

  “饺子快好啦!叫大伙来吃饭咯!”久美喜饶打电话叫办公室的同事们下楼吃饭。

  “开席了”!得意的久美喜饶将饺子和手抓羊肉端了上来,大家围着餐桌落了座,欢声笑语中,品尝起同事亲手做的“年夜饭”,喜悦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笑声充满了整个院子,这一刻,他们仿佛完全忘却了所有的疲惫与烦恼。(公保安加)

   过个文明神气的春节

  以往过年,各家各户比的都是谁家年货办得多,办得好。但今年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西杭街道办比的是谁家的精气神儿足,谁家评选了“五星级文明户”。

  1月27日,农历腊月三十,禅古村村民尼周和自己的妻子把自己的家收拾得整洁有序,桌子凳子都擦得亮堂堂的,室内的摆设虽然不是很豪华,有的看着还有点陈旧,但非常干净整洁。桌子上摆放着糖果饮料,客厅古董架上放着各式各样的全家福照片,温馨的气息充满着整个房间。

  今年年过40岁的尼周是个老党员,以前算是村里面数一数二的勤劳致富能手,在外奔波的几年时间里,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自玉树市精神文明创建以来,尼周慢慢地意识到了创建工作的意义,不仅自己积极配合,还经常帮助邻里办好事,哪家哪户有困难了,尼周总能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助,春节前夕,尼周自己还特意帮忙村里的三家困难户置办年货。

  按照尼周的理解:“五星级文明户”归根就是精气神儿,比起物质和财富,精神的满足才是最有意义的。

  除夕夜全家团圆时,记者拨通了尼周的电话,当回忆起被评上“五星级文明户”的情形,电话那头尼周激动不已,他说,“自从挂上了五星级文明示范户的牌子,这是新年里我们家最荣耀的事。我一定要带好这个头,发挥五星级文明示范户的作用,要引领和带动村周围的村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努力使禅古每一家,每一户都成为‘五星级文明户’。”说话间,尼周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记者的耳旁。(洪玉杰)

   在唐古拉山守望万家团圆

  辞旧迎新,除夕又至。青藏兵站部唐古拉山兵站官兵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将牵挂和思念深深藏进心里。他们忠实地坚守在岗位上,守望着万家团圆的欢聚时刻,履行着捍卫和平的神圣职责。

  唐古拉山,意为“高原上的山”“雄鹰飞不过去的山”,是青藏线上海拔最高、气压最低、环境最苦的地方。多年来,一代代官兵舍小家为大家,同风雪严寒搏斗、与锅碗瓢盆作伴,圆满完成了以食宿保障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大年三十,雪山下的兵站营院内,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一串串灯笼高高挂起,官兵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兵站副政治教导员李金柏介绍说:“因为高原缺氧、寒冷异常,室外活动取消了,但有丰富多彩的年货,有豪情满怀的对联,还组织战士们动手包饺子,让他们在雪域军营里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当然,国不可一日无防,过节不能忘战备,我们干部还要替战士站班岗,让他们好好休息,吃顿水饺、看看春晚、打个电话。”李金柏补充说。

  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炊事班长余金涛带领着几个战士正在准备饺子馅。这位来自贵州龙里的老兵,在唐古拉山兵站已经默默奉献了13年。稀疏的头发、酱紫的脸庞、乌黑的嘴唇,刚刚30出头的他,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不少。

  谈及过年不能回家,余金涛虽然觉得已经习惯,但心中最亏欠的还是父母和妻儿。他深情地说:“既然选择了这身军装,就意味着与普通人不一样。我的家人都很理解我、支持我,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所以,我在这里的坚守很值得,也很快乐。”

  万家团圆日,肩上责任重。在兵站,像余金涛一样坚守岗位的官兵还有很多。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抱怨牢骚,但在这最坚定的守卫里,有他们心中崇高的信仰、真挚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

  向西部军人敬礼,为高原官兵祝福!(黄瑾辰 陆叶松)

记者和豆拉太一家人共度除夕。(看卓吉)

  凯歌辞旧岁,金鸡迎新春。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来到到三江源头,来到河湟谷地,来到海南草原,与农牧民、与困难群众、与基层干部、与企业职工共度除夕。走进群众家中,坐在炕头上,记者用心感受民生温度,倾情报道我省各地欢度节日、百姓享受幸福生活的喜人景象,反映普通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愿望,展现基层干部群众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点滴中感受青海大地发生的喜人变化。

  除夕这天,记者咸文静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的赛钦小区,进城定居的豆拉太一家人向她讲述了近年来生活的可喜变化,出行方便了、收入增加了、观念改变了,日子过得就像端在手里的那一碗碗饺子,热气腾腾,有滋有味。

  “在岗位上过年心里踏实!”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记者公保安加看到组织委员项旦加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虽然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可他们却说这个年过得格外有意义。

  唐古拉山是青藏线上海拔最高、气压最低、环境最苦的地方。雪山下的兵站营院内却年味十足,红旗迎风飘扬,灯笼高高挂起,官兵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当记者黄瑾辰与他们电话连线时,官兵们说:既然选择了这身军装,就意味着与普通人不一样,能在这里的守卫,很骄傲,也很快乐。

  喜庆的对联、红红的灯笼,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乡总垣村一社,浓浓的年味弥漫了整个村庄,在贫困户李生才的家中,记者尹耀增听到更多的是李生才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我再加把劲,新的一年我就能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在海东市乐都区瞿坛镇,大年三十的街道上依旧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伴随着浓浓的年味,浪营上村的养殖大户尕桑旦智一家人拉着记者苏烽聊起了自己的致富路。“还记得刚开始时,只有70只羊,现在有200多只。发展养殖业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当新春的气息飘洒在三江源头时,“五星级文明户”成了这个春节基层群众最值得骄傲的“年货”,这种精神面貌的变化让记者洪玉杰印象深刻。“以前,各家各户比的都是谁家年货办得多,今年我们比的是谁家的精气神足!”

  除夕,记者才让多杰来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协隆村的牧民旦才家,新房宽敞明亮,各种家电一应俱全。“这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热闹,花久公路修成后,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旦才家的年过得有滋有味,对新生活充满了期盼。

  用心走基层,用情写群众。“新春走基层”已成为新闻单位“走转改”“三贴近”的重要实践。自1月12日以来,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社区、访农家、入企业,紧密结合我省各地基层的发展变化,用鲜活生动的新闻故事,充分报道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无论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还是农户社区,都有记者活跃的身影,他们倾听群众的声音,感受群众的期盼,讲述精彩动人的百姓故事。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极富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新闻报道见诸报端,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咸文静)

 

记者和豆拉太一家人共度除夕。看卓吉摄

  青海新闻网讯 凯歌辞旧岁,金鸡迎新春。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来到到三江源头,来到河湟谷地,来到海南草原,与农牧民、与困难群众、与基层干部、与企业职工共度除夕。走进群众家中,坐在炕头上,记者用心感受民生温度,倾情报道我省各地欢度节日、百姓享受幸福生活的喜人景象,反映普通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愿望,展现基层干部群众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点滴中感受青海大地发生的喜人变化。

  除夕这天,记者咸文静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的赛钦小区,进城定居的豆拉太一家人向她讲述了近年来生活的可喜变化,出行方便了、收入增加了、观念改变了,日子过得就像端在手里的那一碗碗饺子,热气腾腾,有滋有味。

  “在岗位上过年心里踏实!”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记者公保安加看到组织委员项旦加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虽然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可他们却说这个年过得格外有意义。

  唐古拉山是青藏线上海拔最高、气压最低、环境最苦的地方。雪山下的兵站营院内却年味十足,红旗迎风飘扬,灯笼高高挂起,官兵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当记者黄瑾辰与他们电话连线时,官兵们说:既然选择了这身军装,就意味着与普通人不一样,能在这里的守卫,很骄傲,也很快乐。

  喜庆的对联、红红的灯笼,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乡总垣村一社,浓浓的年味弥漫了整个村庄,在贫困户李生才的家中,记者尹耀增听到更多的是李生才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我再加把劲,新的一年我就能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在海东市乐都区瞿坛镇,大年三十的街道上依旧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伴随着浓浓的年味,浪营上村的养殖大户尕桑旦智一家人拉着记者苏烽聊起了自己的致富路。“还记得刚开始时,只有70只羊,现在有200多只。发展养殖业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当新春的气息飘洒在三江源头时,“五星级文明户”成了这个春节基层群众最值得骄傲的“年货”,这种精神面貌的变化让记者洪玉杰印象深刻。“以前,各家各户比的都是谁家年货办得多,今年我们比的是谁家的精气神足!”

  除夕,记者才让多杰来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协隆村的牧民旦才家,新房宽敞明亮,各种家电一应俱全。“这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热闹,花久公路修成后,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旦才家的年过得有滋有味,对新生活充满了期盼。

  用心走基层,用情写群众。“新春走基层”已成为新闻单位“走转改”“三贴近”的重要实践。自1月12日以来,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社区、访农家、入企业,紧密结合我省各地基层的发展变化,用鲜活生动的新闻故事,充分报道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无论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还是农户社区,都有记者活跃的身影,他们倾听群众的声音,感受群众的期盼,讲述精彩动人的百姓故事。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极富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新闻报道见诸报端,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
规上工业80.9%贡献率来自西宁——全省经济半年报之七
  2021年上半年,西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人民政府
在实践中展示青海担当作出青海贡献 ——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重在行动,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