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八大重点工作惠及民生

12.02.2015  10:22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郝鹏作重要批示

  ●会议安排部署2015年8大重点工作

  2月11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省长郝鹏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当前计,为长远谋。各级政府、教育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强基固本,改善薄弱,着力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切实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高全省人口素质,让孩子们获得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省委常委、副省长马顺清在大会上讲话并对2015年全省教育三个方面8大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重点1

   破解学前教师短缺瓶颈

  【现状:入园难问题依然突出】我省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格局。但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目前仍是我省教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目前,全省仍有5万多名学龄前幼儿不能入园,入园难问题依然突出。全省学前教育师生比1:33,与国家1:9的标准相比差距明显。区域间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办学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对策:加快普及学前教育】2015年,我省一是将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即建立学前教育教师长效补充机制,通过专项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生均财政拨款等方式,破解学前教师短缺的瓶颈问题。支持解决好公办幼儿园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大规模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培训,提升全省幼教队伍的专业素质。二是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即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落实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建立幼儿园运行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行。

   重点2

   把流失的孩子们找回来

  【现状:巩固“两基”成果任务艰巨】我省2011年通过“两基”验收。2014年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66.62%,与我省“十二五”教育规划2015年达到98%的目标相比,相差30个百分点,巩固“两基”成果任务艰巨。

  【对策:负起责任把流失的孩子找回来】第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控辍保学,要把巩固率控到合理区间,确保打一场义务教育巩固攻坚战。第二,要客观准确分类分析学生减少原因,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发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把流失的孩子找回来。第三,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加强学生流动动态管理。减一个要查明原因,增加的要随时更新。

   重点3

   8700万元培训中小学教师

  【现状:教师队伍有4个短板】截至2014年底,全省中小学有专任教师48570名,这两年陆续增加了2137名中小学教师编制,招考录用了5710名中小学专任教师(包括双语教师)。我省中小学教师在学科结构、年龄、学历方面不断改善,但还存在4个短板:一是教师学科结构仍有待改善。二是学历合格率偏低。三是年龄结构需要改善。四是整体素质急需提高。

  【对策:师资建设要抓好三件事】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省要抓好三件事:第一,据初步了解,全省适宜开设英语和信息技术的小学共需补充英语和信息技术小学师资1130名,今年初步考虑把节余的中小学编制全部拿出来,再利用自然减员,招录所缺的教师。第二,要提高我省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和研究生占比。今年的自然减员要注意补充高质量的高中教师。第三,要严格按20%的比例大规模培训中小学教师,今年安排8700万元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

   重点4

   10亿改薄金改善办学条件

  【现状:与国家标准比仍有较大差距】我省中小学现有校舍面积生均为8.38平方米,部分学校生均面积不足5平方米,与国家标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寄宿制学校多人一床和大通铺的学校有287所,占寄宿制学校总数的42.6%。全省寄宿制学校没有浴室的学校396所,占寄宿制学校总数的58.8%。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普遍,小学达21.9%、初中达42.5%。部分学校和教学点没有实现信息化全覆盖,需要建设“班班通”,全省小学(除西宁市外)和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分别为4.71台和5.22台,比全国2013年平均水平分别少3.11台和7.04台。

  【对策:以改薄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今年我省要以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省政府与教育部协商,改造我省薄弱中小学办学条件2014—2017年总投入73.5亿元。今年政府预算已经安排了10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第一,加大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力度,确保今年全面消除全省24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D级危房。第二,改善教学基本条件,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便捷,按规定标准修建厕所;寄宿制学校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和食堂;使每个学生都有合格的课桌椅,消除寄宿制学校大通铺现象;对生均面积不达标的学校,通过新建、扩建完善功能,按标准配备教学仪器、体育设施。第三,着力解决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第四,加快学校宽带接入和校园网等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完善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第五,加大异地办班工作力度,争取2015年向省外输送异地高中(中职)班规模达到3000人。

   重点5

   调整规范高考加分政策

  【现状:考试招生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符合国情省情,社会认可,必须坚持。但也要看到,现行的制度确实存在着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考试招生改革势在必行。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等四个配套文件。

  【对策:多项改革促教育更公平】我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和工作任务。下一步工作,第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青海省规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初步意见,6月出台实施,下半年开始正式启动。第二,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上半年,出台青海省调整规范高考加分政策意见。第三,抓紧制定出台青海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的实施意见,完善单考单招、3+2、文化素质+技能测试等分类招生措施,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

   重点6

   让更多的青年找到工作

  【现状:职业教育与发展需要仍存较大差距】我省的职业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经历了几轮调整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看,总量不足,占比较小,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能力不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对策: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下气力办好六州职业教育,要借力乘势抓好六省市6个职教集团、12所民办本科学校对口支援六州职业学校的工作。要继续扶持13所国家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做优做强。要倾力办好新组建的三所综合高职院校,今年实现招生翻番,今年省财政预算继续支持三所高职建设。要使我省职业教育规模占高中阶段教育的50%左右,高职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规模的45%。第二,大力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增强职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职业教育要通过招生杠杆,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重点压缩就业率长期偏低专业的招生规模,增加工科等应用型专业的招生数量。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使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第三,要搭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会贯通,加快推进“知识+技能”招考改革,实行在校生学分制,使中职学生能够有机会升入高职、中高职学生有机会进入普高学习。第四,普通高校、开放大学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增强办学适应性。

   重点7

   高等教育要做发展排头兵

  【现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对策】第一要积极稳妥推进转型发展。继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大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第二要在创新驱动中有所作为,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成为青海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排头兵。第三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力培育后起之秀。

   重点8

   课业负担必须要减下来

  学生素质教育要重点做到:第一,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课业负担必须减下来。第二,要把过多过滥的教辅、教参大刀阔斧地砍掉,加强中小学生的音、体、美教育。第三,要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要大力提倡“人生百年,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教孩子六年,替孩子着想六十年”的观念。第四,要有效管理网络信息,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网络有害信息,保持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得舟)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