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国家文化战略 全力推进文化名省建设──部省联合文化活动成为2017青海文化旅游节亮点

11.09.2017  16:27

  9月1日,由文化部支持、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主办的2017青海文化旅游节文化活动版块之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协同发展论坛经过两天的研讨交流后,顺利在湟中县落下帷幕。这已是本届文化旅游节期间我省举办的第四个部省联合文化活动。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积极协调促合作,精心谋划抓落实,连续举办部省联合文化活动,主动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青海文化名省建设。

  一、“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中外学者来我省调研交流

  7月26-29日,参加“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的中外学者20余人来我省调研交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

 

  会见了中外学者,副省长韩建华向中外学者致以问候。

  张西明向客人们介绍了青海省情,希望各国汉学家深入了解、热情介绍青海和中国广阔的西部,更好发挥友谊桥梁和文化使者的积极作用。他表示,世界范围内的汉学热说明当代中国正越来越深刻地融入世界、世界也越来越渴望了解中国,“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为各国汉学家用深厚学识、独到视角和本土化语言更好地介绍中国,同时把本国优秀文化介绍给中国提供了一个重要交流平台,相信这次多国汉学家的青海之行,一定会进一步深化专家学者们对中国发展的全面了解。

  会见中,张西明用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事例向中外专家介绍了青海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用现实对比的数据说明了当代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多方面的新变化新进展,引起了各国汉学家浓厚兴趣,他们表示愿在青海多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融合共生的神韵和魅力,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发展多做贡献。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围绕座谈会主题,精心安排了考察调研、论坛交流等活动,在展示青海地大物博、生态多样、文化多元、山川壮美的“大美青海”形象的同时,凸显民族团结进步、多民族和谐共融、生态文明建设的青海新形象。中外学者参观考察了塔尔寺、青海湖、循化等地,并在青海湖畔举行了“大美青海多元文化”论坛。论坛期间,来自18个国家的20余位汉学家和多位中国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分享和交流了各自的体会和经验,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在考察调研中,在实地了解撒拉族从撒马尔罕东迁到青海定居,并与其它民族和谐相处的故事后,中外学者纷纷表示,“青海太美了!”“文化独特而多样,相互交流,和谐共处!”。本次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得到了文化部和中外嘉宾的高度评价。主要工作成效是中外学者领略了青海“大美”,增进了“一带一路”共识,架起了青海对外文化交流新桥梁,交流了思想,建立了感情。

  二、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

  7月26日至27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召开。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并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在会上作了书面致辞。

  项兆伦强调,在保护区建设中要着眼于突出非遗传承人和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突出社区的承载作用,注重氛围建设,增强民众的获得感。保护区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以及非遗项目所在的社区和传承人群,地方政府应主动承担保护责任和义务。要将保护区作为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重点实施地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重点实施地区、传统表演艺术展演活动的重点地区、支持非遗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地区、开展非遗品牌活动的重点地区。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文化部对青海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谢意,向参会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青海将把保护区与生态强省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旅融合发展、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各保护区形成特色亮点,让各族群众通过保护区建设得到实在的幸福感、获得感,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努力使青海在全国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成为示范。

  座谈会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1处,其中我省黄南、果洛、玉树州各有1处。

  就在座谈会后不久,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意见》指出,青海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也是特色文化生态的重要涵养地。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战略和文化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着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着力推进核心区域的整体性保护,着力培育和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着力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力度,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到2020年,区域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各保护区“项目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三、举办第六期全国县级图书馆馆长培训班

  8月12日,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承办、青海省图书馆和青海省图书馆学会协办的“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第六期全国县级图书馆馆长培训班”在青海省西宁市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县级公共图书馆馆长142人在西宁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培训。

  在培训班上,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程萍,苏州图书馆原馆长、研究员邱冠华等专家教授讲授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县级图书馆馆长领导力提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县级图书馆管理”“县级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县级图书馆服务体系和总分馆制建设”等课程内容。

  培训期间,全体学员以“贯彻落实保障法,推进公共文化领域的重点改革任务”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座谈研讨。此次培训班,学习时间较长,培训内容丰富,专家授课精彩纷呈,学员互动气氛热烈,所学内容,对提升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馆长的政治理论、公共文化政策、县级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和业务建设以及领导力等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协同发展论坛在我省举行

  8月30日,由文化部支持、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主办的2017青海文化旅游节文化活动版块之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协同发展论坛在湟中县举行。副省长韩建华书面致辞。

  论坛活动中,来自文化部、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及四川、陕西等地的专家学者们紧扣“协同、创新、发展”的论坛主题,分别就藏羌彝建设的意义和实践、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国际化、特色文化经济与藏羌彝高起点发展、加强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等议题做了精彩的演讲,既有宝贵经验和做法,又有宏观政策理论层面的独到见解,还有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处处体现着关于协同发展的新论断、新亮点,为共同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搭建了一个交流经验、学习互鉴的平台,也为青海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出谋划策、传经送宝。

  为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文化部、财政部印发实施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近年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相关地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设施建设、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举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协同发展论坛,旨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共同打造西部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带。

  五、文化部驻外文化机构负责人下基层(青海)调研

  拟于本月举办文化部驻外文化机构负责人下基层(青海)调研开班式暨“大美青海·多元文化”座谈会。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精心安排座谈会议程和调研行程,展示青海资源富集、生态良好、文化多元、民族融合的“大美青海”形象,凸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形象。

  六、举办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培训班

  拟于本月中旬举办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为:“十三五”期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解读;文化产业财政政策解读;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与金融、企业债权、基金等融合发展。培训对象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分管改革发展工作的副局长,各省局负责规划编制或产业发展指导等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战略发展工作的副总经理,集团战略发展部门负责人。

  (厅办公室)

 

我省藏区文化产业销售收入逾十五亿元
  记者8月30日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协同发展论坛获悉,自文化部和财政部实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以来,我省纳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的6个藏族自治州陆续推动实施17个文化产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20多个亿,截止到2016年底,我省藏区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15.人民政府
文化之光照亮前方
  今年上半年,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