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角色”间的“最美”人生 ——访我省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先进典型代表武伟安

02.02.2017  11:34

  青海新闻网讯 天刚蒙蒙亮,武伟安就起床了。洗漱过后,穿好迷彩服,戴上帽子,习惯性地整理衣角,像往常一样,武伟安步伐轻快地走出宿舍大门。

  农历正月初五,武警青海总队海北支队的大院里显得有些冷清,高原清晨的寒意并没有因为浓浓的年味有所减退,没走几步,武伟安的脸就已冻得发红。“我们这个院子还不错吧,就是过年了,留着值班的人不多。”若不是一开口语音中还有些“河南味道”,中等个头、浓眉大眼、嘴唇微微发青的武伟安更像个地地道道的青海人。

  提起武伟安,人们对他了解更多的是:第二届“最美青海人”助人为乐模范;和官兵一起在109国道旁设立便民服务联系电话和爱心救助点;为过往游客讲解高原旅行注意事项,免费发放抗高原反应药品,测量血压,提供热水;处置车辆侧翻、被困等各类险情,热心救助群众……

  在武警青海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工作的那几年,这样助人救人的事情对于武伟安来说太多了。可细细采访下来,记者看到的不仅是他在荣誉面前的那份责任与担当,还有荣誉背后那有笑有泪、有悲有喜的平凡人生。

  父母是我最好的老师

  “我出生在河南农村,家里兄弟三人,我排老大!”说起自己的家乡,武伟安的笑容格外灿烂。在他的印象中,当年的日子过得虽然困难,但却有滋有味。

  “我父母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可在我们村,他俩的口碑都挺好。”好口碑离不开好人品。武伟安说,早在二十几年前,村上有个五保户,生活捉襟见肘。虽然四处找人借钱,可大家都因为他没有能力偿还将他拒之门外,而父亲武清保却二话不说把十几块钱塞到他手里。

  “那会儿我还小,我就问我爸为啥明知他还不了还借钱给他,我爸说:他一个人也不容易。这句话我记到现在。”就是因为这样一件件的小事,让武伟安从老实本分的父母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也正是因为这种家风,让武伟安在部队的十多年里,始终保持助人为乐的品质。

  2016年9月,休假回家看望父母的武伟安将自己“最美青海人”的获奖证书带回了老家。虽然早就得知了儿子获奖的消息,可看到证书的一瞬间,母亲高香枝还是喜极而泣。

  “我平时很少能回家看望他们,更别提在他们身边尽孝,通过这份荣誉,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没给他们丢人。对于一名军人而言,我觉得把工作干好,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武伟安说。

  军装是我最高的荣誉

  2000年,19岁的武伟安当兵了。从未离开过县城的他不仅走出河南,还一下子到了青海——这个曾经无数次被当过解放军的姥爷跟他提起过的地方。

  “我从小姥爷就给我讲他当兵时候的故事,我听着很羡慕,觉得这辈子能穿上军装,值了!”说起当兵的初衷,武伟安显得很兴奋。“刚开始我是在西川监狱当一名战士,一直到2004年9月份,考上了武警西宁指挥学校。”

  回忆起十多年前的这段校园时光,武伟安的脸上写满了留恋。其实,对于他来说,

  这段幸福的时光不仅仅是重回校园的那份满足,还有件至今依然被同学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当年我是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份中国少儿基金会的倡议书,心里很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可我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记得有一次学校刚开完运动会,我看到垃圾桶里不少饮料瓶,就想卖废品攒点钱。”就这样,下定决心的武伟安每天早上都早起半小时,拿着编织袋开始在校园里“扫荡”,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当把校园里所有的饮料瓶都捡回去,放在专门腾出一块地方的杂物室之后,他再赶回去出早操。

  “那会儿一到周末我就特别高兴,花5元钱在校门口租个三轮车把这些饮料瓶拉到多巴废品收购站,等卖了钱再去附近的邮政储蓄所汇钱,我记得有一次最多寄了40多元钱!”说起这段经历,较真的武伟安认认真真地告诉记者,买编织袋、租车和汇款的费用都是自己掏的,卖瓶子的钱我一分都没动过。

  寒来暑往,刚开始以为武伟安只是一时兴起的同学们谁也没有想到他一做就坚持到了毕业。捡回来的一个个饮料瓶子变成了他手里的一张张汇款单,“捡垃圾的红肩章”成为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时间在变,所在的单位在变,但武伟安做人的态度没有变。

  同在海北支队的戴峰认识武伟安有十多年了,在他眼里,最能形容武伟安的两个字就是老实。“老武不抽烟不喝酒,平时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当年在昆仑山口条件多艰苦啊,可每次看到他,他都笑呵呵的没有半点抱怨!”

  “我的原则就是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当记者问起获得荣誉后自己最大的收获,武伟安笑着说,“以前做的事情,以后更要做好!”

  家人是我最强的后盾

  2005年,武伟安和张娜结婚了。也就是这一年,他被分配到了武警青海总队原第四支队。

  婚后聚少离多的日子让原本柔柔弱弱的张娜一点点变成了“女汉子”,如今解决电线跳闸、水管漏水这些事情早已手到擒来。

  说起自己的丈夫,张娜是又爱又恨,爱他是因为他长年工作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下,却从不言苦,用行动履行着军人的职责和使命,是父母和儿子心目中的英雄。恨他是因为他把家庭的重担全都抛给自己。

  “我平时不仅要忙着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和家里的老人,有时候孩子半夜突然发高烧,我只能自己背着他去医院打针。当年我怀孕时险些出意外,我妈用轮椅一步步把我推到医院,而他在单位工作,没法赶回来……”想起往事,张娜内心有些酸楚。

  到2016年9月份,武伟安的儿子珂珂就要上小学了。看着手机里儿子虎头虎脑的照片,武伟安的眼睛里盛满了父爱。

  因为武伟安常年在部队,他和儿子见面的次数并不多。直到珂珂三岁时,还对“爸爸”这个称呼十分陌生,看到武伟安回家,珂珂总是学着妈妈对他直呼其名。

  “2014年,我休假前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定要用这个假期让儿子学会叫我爸爸。一回家我就陪他做游戏、看动画片,假期快结束时,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时隔好几年,儿子第一次叫自己爸爸的情形,武伟安还记忆犹新。

  珂珂刚学会叫爸爸没几天,武伟安就回部队了。可能是因为脑海中对爸爸的印象就是那一身军装,所以每次在大街上看到穿军装的人,珂珂都会大声叫爸爸。张娜只能一边抱歉地跟人家解释,一边带着珂珂快步离开。

  ……

  是军人,是儿子,是丈夫,也是一名父亲,对于多重身份的武伟安来说,每种身份都有不同的含义。采访的最后,当记者问他,在这四个角色中对哪一个最满意时,武伟安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军人。

  “对于其他的角色来说,我都有亏欠。只有军人这个身份,我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