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巡礼 小峡镇:湟水南岸气象新

14.06.2015  10:58

  青海新闻网讯 沿着109国道从西宁出发一路向东,一到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王家庄村,目光立即被两侧独有的“风景”所吸引。

  沿街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家家门前绿树成荫。80多户村民家门口那一排排三层的奇石展台形成了一条奇石文化长廊。目光所及之处,一块块奇石宛如一幅幅精美的写意画,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我们了解到,作为一件件艺术品,这些奇石如今已经成为当地村民文化增收的好项目。收藏了300余块奇石的村民韩成明每年仅经营奇石的收入就有数万元。“收藏这些奇石,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生活,还在不断学习中提高了个人的鉴赏能力。现在我们村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奇石收藏和销售活动中,我希望将河湟奇石推向更大更广阔的市场。”

  就在韩成明忙着收藏奇石的同时,三十里铺村的王占梅老人已经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做好了准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香包让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我绣这些东西已经有30多年了。每逢端午节,我就去县城将做好的香包卖出去,慢慢地绣的东西越来越多。”刺绣这门手艺不仅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还鼓起了她的钱袋子,去年一年,通过出售这些手工艺品,老人的收入就达8000余元。

  这些年,小峡镇大力开展“文化中心户”、“十星级文明农户”、“诚信农户”创建评选活动。目前,全镇已培养出韩成明、王占梅这样的文化中心户13户,创建文化大院1个,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两年前,作为连接西宁市和海东临空综合经济园区的“咽喉”,三十里铺村没有文化活动广场、没有村卫生室、没有像样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里垃圾乱倒、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脏乱差现象普遍;农户院墙、大门、土墙、圈舍都没有改造……

  可是当记者于6月初走进这个昔日的“六无”村庄时,一幅“新型生态农村社区”的画面跃然纸上。“2013年,我们村被确定为省级党政军企共建村。投资3256万元实施的5大项目包括了村里建设的方方面面。高标准的综合服务中心、3612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包括健身活动场地等内容的小游园都让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村委会主任田林山告诉记者。

  而让老百姓高兴的事情还不止这些。家庭卫生厕所、太阳能路灯和发展后续产业的整村推进项目都让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

  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如今的三十里铺村通过实施农村保洁工程,面貌大大改善。村民候元顺说:“4名保洁员每天都会打扫,垃圾箱一满就有人去清理。老百姓的素质也提高了,每天早上,大家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垃圾袋带到巷道里的垃圾箱里。” 

  镇容村貌改善了,镇村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高。在花成行、树成荫的小游园里,“大红袍”曲艺队的“艺术家”们又在为村民们表演节目。伴随着阵阵掌声,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作为一个已经成立十五年的曲艺队来说,这样的表演形式是他们最擅长、最喜欢的。曲艺队负责人李玉贵笑着说:“你看我们的这个尕公园环境多好!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我们这些人一有空就愿意来这里唱上几首,给村民们表演一番。村上也特别支持我们,还在服务中心给我们腾出了一间房子。”

  在小峡镇,像“大红袍”这样的曲艺队并非个例,平常各村的花儿演唱会,农民运动会接连不断。目前全镇不仅有100多名民间艺人,镇上还为下红庄、古城崖、王家庄、红土庄、西上庄、百草湾6村配备了各类乐器、服装、棋牌等文化用品。除了文艺表演,村民们还充分利用阅报栏、阅览室和电教室,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如今的小峡镇,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连接12个村庄的家家户户,干净整洁的新农村承载了9个民族群众的欢声笑语。这个湟水河南岸的全国文明镇,正在展示着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