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统计调查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23.09.2015  15:56
新常态一词成为经济理论界、媒体及日常生活中的热词,高度概括了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变化,描述了目前面临的新形势。统计调查部门及其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常态,通过相应的改革促进统计调查工作的健康发展呢? 
  新常态下统计调查工作面临的挑战
  市场主体多元化,对统计调查服务的需求多样化。新常态下,国家鼓励创业,自谋职业,市场的参与者日益增多,经济成分复杂,不再是以前那么简单的分类,国有、集体、个体、三资企业泾渭分明,通过股份制纽带,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同处竞争的市场格局中,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各类市场主体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经济信息,统计调查部门能提供的经济信息的数量、时效性与需求存在不小的缺口。
  产业转型升级,统计调查指标设计的配套滞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要提质增效,农业要产业化、现代化,创新产业要规模化、差异化,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既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要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走出去,占领世界市场。目前,我国的统计调查部门在上述领域的方案设计存在滞后现象,统计调查指标重产量、产值,轻效益、效率,重数量、轻结构,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与产业转型升级配套的指标不完善。
  社会转型,针对民生服务的统计调查不足。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高速交通网的完善,资金流、物资流快速流转与人口大规模流动成了我国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职业风险加大,一定的失业率成为常态,生老病死不像原来计划经济时期那样由国家包下来,就业出现多样性、灵活性,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经商、务工,目前就业统计调查的范围比较狭窄,不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就业现状,相应地,劳动工资调查统计留有空白,没有对就业者进行全覆盖,劳动工资统计调查数据常受诟病。失业率统计调查方法不适应,给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工作带来被动。在教育、医疗领域,民营、私立教育、医疗机构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医疗统计调查提出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无处不在,统计调查数据搜集手段仍较传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互联网日益融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颠覆性地改变了以往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互联网大大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信息的产生和传递瞬间完成。互联网的标志就是大数据的涌现。而目前的统计调查工作对互联网的运用只能说尚在初级阶段,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尚在探索阶段。统计调查部门大多数专业仍然用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从上往下层层布置,由下往上层层上报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效性不强,环节过多,容易出现差错,一些关乎地方政绩的敏感指标,存在人为干扰的隐患。调查队系统专业数据基本采用抽样调查,由于市场瞬息万变,人们的消费结构稳定性有限,调查对象变化较快,作为抽样的总体不可能在调查周期内保持稳定,囿于人力、物力,专业抽样调查的样本不可能理想化放大,这就造成样本出偏,代表性不足。不少专业仍然采取人海战术,聘请辅助调查员,入户调查,上门采价,记账户纸质记账,手段传统落后。
  部门各自为政,行政记录为统计调查所用比例有待提高。职能部门为了加强和改进对社会经济的管理,都有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拥有大量的原始数据。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期,各部门的信息资源难于做到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瓶颈已不复存在,可现实情况是,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人为的藩篱犹在,统计调查部门难于运用部门的行政记录。比如:人口资料,公安户籍部门有,卫生计划生育部门也有,统计部门无法整合成人口变动资料。基本单位名录库调查,工商管理部门掌握一部分,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掌握一部分,统计部门还要定期开展调查。企业的财务数据,税务部门掌握较全的资料,统计部门又要另外开展调查。粮食产量调查,农业部门开展,粮食部门也开展,统计调查部门也开展,浪费人力、物力,增加了调查对象的负担。统计调查部门充分运用部门行政记录是提高效率、确保数据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调查工作改革发展的努力方向 
  转变观念,学会用新常态思维。要认识新常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要适应新常态,主动适应继续沿袭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就会被淘汰出局的紧迫感。统计调查工作将工作重心由反映数量变化、速度增长向质量变化、结构改善、效益提升转变,着力描述和监测:转型升级,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态势;生态保护和能源消耗;人才、科技创新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增强发展内驱动力的大趋势。要用好新常态。发挥统计调查部门的优势,抓住机遇,充分挖掘潜力,破解人才、技术瓶颈制约,确保统计调查工作适应新常态。 
  加强学习,提升队伍素质。做好新常态下的统计调查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统计调查队伍。第一政治上要过硬,第二业务上要精通,第三知识面要宽泛。
  拥抱互联网,采用新技术收集数据。目前统计调查专业几乎都能从大数据方向取得相应数据,包括GDP核算、劳动工资统计、商业贸易统计、工业增加值统计、粮食产量调查、居民收入调查、市场物价调查等等。积极应对大数据,需要我们提高认识,树立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调查工作的新思维。推动统计调查改革,重塑政府统计调查的生产流程,包括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等环节。统计调查部门要加强技术攻关,根据统计数据本身的特点和业务需要来开发适合自己的技术软件。大数据的收集、运用对政府统计调查部门的调查权、调查对象的填报义务、隐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对现行的统计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加强对大数据运用的法制保障。对于大数据在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运用,要谋划长远发展战略,制定在统计调查中运用大数据的规划,规范大数据利用标准和分类,明确各专业在统计调查中利用大数据的分工和职责,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改进服务,提高统计调查成果的社会效益。统计调查部门应顺应时代潮流,在遵守《统计法》、《保密法》有关保守国家秘密、企事业单位的商业秘密、社会公众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在发布渠道上,除利用好传统的报纸、电视台、电台媒体外,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搭建网络平台,创建统计调查微信公众号,便于公众查阅统计调查资料。在发布内容上,丰富发布内容。比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社会公众除了对总指数感兴趣外,还对分类指数,甚至权数都希望了解,目前,统计调查部门还没有做到公布分类指数,特别是权数。还有就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目前只有城镇单位职工的,民营、个体、私营经济的缺乏,也没有细分行业的平均工资,社会公众老是戏称“被平均”。在发布时效上,尽量缩短数据产生到发布的时间,及时回应社会热点,体现统计调查数据的新闻性。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