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瀚海戈壁永续发展的澎湃潮声

03.04.2018  16:12

 

  青海新闻网讯 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化解过剩产能、降本增效、优化供给体系、创新发展……走进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中,最能感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这个柴达木老牌支柱产业的推动作用。

  “搞好盐湖化工,对推进全国盐化工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关键在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路径要坚定不移。”在盐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谢康明的桌上摆放着一块巴掌大的镁块,正是这块不一样的镁块印证着盐湖公司从传统的钾肥、纯碱、氯化钾等原料的生产向以循环发展的“生态镁锂钾”过渡。

  位于“生态镁锂钾园区”的金属镁厂是当前企业循环发展的核心基地。从厂区外围的管道输进来自钾肥厂的生产废料,再通过溶解、脱水、电解、铸造等步骤,新能源材料金属镁便在这里诞生。

  “我们从生产氯化钾的废液中提取电解后加工成金属镁,全系生产设备也使用了天然气和日光电能,不仅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对环境也减轻了不少压力。”在仓储中心三期金属镁厂厂长党国元正在查看着这几日的统计册,足足700吨的金属镁锭铸造单元陈列于此。

  据统计,以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为核心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启动实施后,昔日的“废矿”变成了“金疙瘩”,钾资源利用率由27%提升至74%。

  “利用盐湖化工的废弃卤水,加上德令哈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可以生产耐火材料氧化镁、氢氧化镁等新型材料。同时生产出副产品氯化钙,可用于公路、机场跑道等融冰雪及制造防冻液用,基本做到吃干榨尽。”在德令哈市工业园内的西部镁业公司总工徐徽高兴地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企业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其他企业的生产废料,而产出的是高附加值产品。

  沐浴着深化改革的春风,众多像盐湖工业的支柱产业在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与新的发展点相继接轨。

  同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培育新动能续集了能量,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在地处德令哈市的锂电产业园里,青海聚之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2000吨六氟碳酸锂生产车间里,手拿工具的员工密切配合,有的拧螺丝,有的焊接忙,各个环节有条不紊……

  作为一家集锂电材料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其生产的六氟碳酸锂不仅是锂电池的核心原料,也是制造高性能汽车动力电池的重要材料。

  “如果说聚之源是我们的孩子,那政府就是企业的‘保姆’”,项目部经理梁如阳望着正在拔地而起的建筑开心地说道。对于从项目申报那天起就全程负责的他来说,一切都记忆犹新:项目选址、工商注册、环评、安评、能评等都是由园区管理委员会无偿代办的。甚至是这段时间临时用水、用电、临时道路、临时办公场所,企业管理人员的临时住房等这样的事情,他们都派专人来给我们协调。

  谈到未来的发展,梁如阳坚定地说道:“我们的目标就是奔向锂电产业发展最高端。”目前,在年产6000吨六氟碳酸锂生产线建成投产后,通过扩能改造,延伸产业链,在锂电母液里分别加上钴、石墨烯等元素,生产聚之源自己的锂电池。

  说到这里梁如阳算了笔账,与买锂电原料相比,新项目可增值300%到400%,项目全部达产达标后,年产值预计达40亿元。

  的确,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这对于长期深耕戈壁发展的众多企业来说是他们不远万里筑巢的根基,开放的经济政策、优厚的落地待遇、融洽的投资环境,甚至是从奠基那天起的“保姆式”服务,这一项项的发展成果都来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