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速引领新抵达
(一)
站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要说我们身边最为富集的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无不自豪:生态、资源、风光;
纵观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要说我们身边最为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的回答却是这样的尴尬:路网、速度、效益。
长期以来,兰新铁路是新疆通往内地的惟一铁路运输通道;兰青铁路也是青海惟一的出省连接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进出通道时常出现“肠梗阻”,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旅游业等的绿色产业发展严重受阻……
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全新的交通网络的构建;西部各省区之间的人民往来,亟待需要一条快速、便捷的新通道--决策者们将思考的方向瞄准了西部各省区共同面临的发展“短板”--铁路。所有的期盼在这里交汇--不是简单地把这块“短板”接长,而是建设以高铁为代表的更节能、节地,更高效、环保的现代化铁路。
于是,在各族人民的深切期盼中,兰新高铁项目应运而生。
从筹备到开工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省区发展的高度重视。而三省区党委、政府对铁路建设的大力支持,成为加快铁路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相同的目标和追求,让省、区、部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配合越来越默契。不到一年时间,原铁道部与三省区齐心协力,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2010年新年伊始,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即兰新高铁全线开工建设。
5年以后,从黄河之滨的金城兰州出发,动车组一眨眼的工夫就飞驰到了湟水谷地的夏都西宁,然后穿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再向西进入西域大地--兰新高铁的轨迹与古丝绸之路基本平行。在“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倡议提出的大背景下,这条“钢铁丝路”也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寄予了更持久的厚望。
(二)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产物,也影响着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发展走向。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西宁火车站无疑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物。它经历了岁月的洗涤,被赋予了很多的文化内涵。因为,每一次改造,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都会有浴火重生的辉煌,都会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夏都西宁。北山脚下的建筑密集区。一座崭新的铁路枢纽悄然屹立--这就是历时4年建成的西宁站。徜徉在被周边高楼环抱的车站广场,人们的视野却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了。在城市用地十分逼仄的西宁河谷地带,建成如此开阔、如此气派的车站枢纽和与之相配套的城市广场,我们有理由说,这是省会城市中迄今为止建成的面积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城市广场之一。
西宁站综合改造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省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铁路部门积极作为、西宁全市倾力而为、广大市民翘首期盼的重大工程。
改扩建后的西宁站,充分融合了古城西宁的历史文化及时代特征。站房形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蓝天白云下飞翔的高原雄鹰;建筑形态以流畅的水平线条表现三江之源的动感意象。同时,细节设计融合了民族特色和现代时尚风格,整体造型着力体现厚重雄浑的气势,与大美青海的大山大河大草原遥相呼应。
凭借全城之力,建设好铁路枢纽和车站广场以及相配套的商业服务区,极大地提升夏都西宁的城市形象——这是5年前,西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如今,宏伟的蓝图变成了现实,每一位西宁人都会感慨万千——
多少次苦口婆心的拆迁动员,无条件的全力清除私搭乱建,无数次召开联席会议、全方位进行项目协调,披星戴月赶工期、抓质量……可以说,西宁站改工程凝聚了各级领导、施工各方、街道社区、拆迁单位和住户的辛勤与付出,成就了全新的“西宁模式”,它将以现代化的建筑组合和精神载体交相辉映的方式,被铭记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里……
(三)
汽笛长鸣,巨龙飞驰。
一位在中国行走多年的外国友人说:站在这片土地上,你尤其需要想象力。当现代化列车驰过古丝绸之路上的嘉峪关,或是穿梭在冰峰耸立的祁连山地中,这一幕幕,颇有隐喻意味:快速行进的中国,经历了怎样的抵达?作为时代列车上的乘客,我们每一个人又有着怎样的畅想?
对于不少青海人来说,兰新高铁的开通意味着要重新寻找“时空坐标”。
“过去,每当站在离西宁100多公里,离县城也有两个小时行程的达坂山深处,我总感觉生我养我的村庄,是世界上最为偏僻、最为闭塞的角落。秋天回家来秋收时,亲眼看到高速列车已经在离我家不远处试运行了,我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今后,南来北往的乘客会看一眼我的家乡的风景吗?今后到新疆拾棉花、打工就能在大通西站坐动车了,太好了!”大通县塔尔镇一位农村青年的话,道出了地处边远的青海人对铁路交通“加速”的惊讶和渴望。
“我开始对火车要通过我们门源,似乎不太相信。后来看到铁路路基好像一夜间就修起来了,而且打通达坂山隧道的速度更是难以置信。九月里,看到动车试车到我们门源车站后,才知道它与电视上飞驰的列车一模一样。听说,乘坐动车南下西宁、北上张掖还不到一个小时,这不是在铁路上飞么!”一位在门源县青石嘴镇开“农家乐”的姓马的小老板如此感慨。
2015年1月1日早晨,西宁站宽敞明亮。记者登上首趟开往兰州的D2732次动车组。青海高原上第一批值乘的“动姐”在列车长的带领下迎接着旅客。许多将要上车的旅客兴奋地与“动姐”合影留念,庆幸自己坐上了新年第一天从西宁站发出的动车组。上午9时47分,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D2732次动车组驶出西宁站,朝着兰州方向奔驰而去。
网友秀生明清告所记者,以前青海人要去新疆探亲或者务工信心满满但是出行不便,先要从西宁坐火车到兰州,又转乘兰州前往乌鲁木齐的列车,费工费钱又费时。如今,我的两个妹妹随丈夫在新疆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第八师148团场定居。西宁到乌鲁木齐的动车开通了,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我们把这个喜讯评为了“2014年影响家庭生活的好消息”。
贴地“飞行”的高铁时代,必然带来一个人们观念上的巨大改变和出行中的重新选择。高铁时代的到来,铁路沿线以及辐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科技繁荣、交通旅游环境优化、民生改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等,都将发生令人振奋的跨越。
高铁沿线很多以行政辖区为界限的“边墙”一下子销声匿迹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彼此的交流,谁也可以在谈笑间做客访友--高铁真正成了连接彼此交往的纽带,也成为了一条互传祝福的银色哈达。
高铁西进缩小了西北三省区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大节约了“出门”的时间成本。随着高铁的通车,更多的人开始习惯并享受一种同城化生活。“我可以居住在兰州,而在西宁上班,一个小时的功夫即可到达,与京上广相比,兰州和西宁风土人情相似、饮食习惯相同,生活压力也不大,感觉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西北民族大学的大学生卓玛同学激动地说。
国家旅游局宣布,为推动国内旅游及出入境旅游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我国将2015年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由于兰新高铁途经之地风土人情迥异,民族宗教文化浓郁,荟萃了西部山川的大美风光,对许多以往“一票难求”的游客来说,兰新高铁的开通将大大改变这一状况,为游客开启更具魅力的“丝路之旅”风景线。
我们知道,制约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布局问题,由于空间跨度过大,阻碍了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集聚的进程。随着更多、更便捷的高铁线路的开通,西部城市间的交通可实现便利化、高速化,这将进一步加快产业联合发展,促进城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提高城市吸纳能力,从而实现西北重点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高铁一路延伸,西部的发展一路高歌。兰州、西宁、张掖、嘉峪关、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在这条钢铁大道的缀连之下,大西北的一座座城市,犹如一个个璀璨的明珠,将和着时代的节拍,昂首迈进幸福之城、宜居之城、时尚之城的行列!
西风烈,汽笛亮,新的时速引领新的抵达。我们看见,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向大西北呼啸而来……(张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