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奋斗就是一种幸福

22.02.2018  08:55

  青海新闻网讯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加快建设幸福西宁,要靠我们自己去奋斗,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春节假日里,晚报记者在基层走访,处处品味到浓浓年味,时时感受着奋斗气息。有的村庄脱贫了,有些家庭搬进了新房子,有的人一直坚守岗位,有的人在谋划未来……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展现出新时代的新气象。

   越是节日越要守住“安全”两字

  2月19日,农历大年初四早上,位于花土沟的青海油田采气一厂第一采气作业区副经理严成云和岗位员工一起步入5号集输站,开始了紧张细致的安全生产检查。

  场站里天然气管线发出细小的声音,“要做到日常巡检及时、台账更新及时、资料录取及时、问题处理及时、防冻保温及时……”严成云一边检查,一边嘱咐着当班员工。

  严成云主要负责涩北气田第一采气作业区地质开发、安全生产及各重点环节的物资保障、人员培训和安全检查等工作。严成云告诉记者,从2008年到现在,他春节回家过年只有4次。

  春节期间,是天然气保供的重要时期。“我们年前就做好了春节期间的生产部署,并在强化生产运行、深耕气田开发、优化措施作业、精细单井管理上科学筹划,统筹安排生产任务,实行领导值班和驻岗制度。”他说:“春节期间正是全省用户使用天然气的最高峰,为保障所有用户能安全足量的用上天然气,油田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都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大家抢抓时间,鼓足干劲力争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天然气,让用户过好节日。”

  中午,严成云来到2号集气站,恰好碰见了第一采气作业区采气工程师常迪,两人简单交流了一下生产运行及安全情况。

  “这里许多人都和我一样,不能回家团聚,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岗位过年,这是工作所需,也是一种奋斗的幸福。”(记者 芳 旭)

   默默守护黄琳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除夕夜一家人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是最幸福的事情。而在这个合家欢乐的时刻,有一群铁路人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或是在寒风吹过的站台上指挥着列车出站进站,或是随时准备着去排除铁路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当我们记录这些为了乘客而坚守的铁路人时,看到的依旧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今年51岁的黄琳是西宁车辆段一线年纪最大的职工。15日18时许,黄琳还接受着行车室传达的检修命令,在除夕夜值班的近6个小时里,检修人员之间的传唤应答几乎从未间断过。春节期间加班车多,作业时间大幅减少,必须利用好时间,一个班下来,走上十几公里的路都是家常便饭。家在西宁的黄琳,已是多次在除夕夜里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她告诉记者:“安全就是生命线,每天晚上的检修施工,都是为第二天的安全运行打好基础,不能有半点疏忽。”

  一夜的默默付出,圆满完成任务后已是凌晨,耳边的鞭炮声越来越密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黄琳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一年又一年,黄琳和自己的工友,一直坚守在这里,默默守护归乡的旅客回家过年!(实习记者 闫鸿 摄影报道)

   “我们的春晚是‘坚守岗位’”

  除夕是全国的狂欢夜,一切的辞旧迎新、祈福迎祥都在这一夜。全家团团围坐举行家宴,互相祝福的时候,城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城管人依旧坚守岗位,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说:“我们的春晚是‘坚守岗位’”。

  大年三十下午4时许,城北区城管局小桥执法指挥中心副队长杨继梁和其他同事一样,身着城管制服,站在单位院内等候集合。为了让市民过一个干净、祥和的春节,每年除夕,城管人都会沿街值守,劝导市民文明祭祀。27岁的杨继梁加入城管队伍已是第4个年头,连续4个除夕,他都履行着作为城管人的职责,坚守岗位,无法与家人围坐在饭桌前享受举家团圆的祥和氛围。如今,他已是一个3岁孩子的父亲,妻子怀了二胎刚刚3个多月,被记者问起,想不想回家过年时,杨继梁笑着说:“当然想了,但我肩上有更重要的职责,虽然不能回家吃年夜饭、看春晚,但和同事们一起在街上值守,看到来来往往的人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心里也很满足。”

  比杨继梁年长1岁的刘强,是城北区城管局朝阳执法指挥中心的副队长,他比杨继梁早一年加入城管队伍。除夕夜晚9时许,他被安排在秀水北路值守,劝导市民文明祭祀。忽然手机响起,“爸爸新年快乐!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们给你留了好多你爱吃的肉,我们等你回来!”电话那头传来可爱女儿的声音。“5年没在家里过除夕了,起初家人不太理解,但现在他们都很支持我,他们常说,我是舍小家为大家。”刘强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说。(记者 刘瑜 摄影报道)

   到湟中老家过一个有温度的年

  “虽然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每逢过年我还是想回到老家,听一听‘花儿’,看一看社火,过一个有温度的年!”这是西宁市民王先生的心声。

  说起回家过年,在西宁上班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每逢过年最让他期待的还是回到湟中县的老家里,亲戚朋友围聚在一起,坐在烧得热乎乎的炕上,一边吃一边唱,这样的“年”才能填满自己对家的想念。跟随着王先生归家的脚步,记者也来到了湟中县鲁沙尔镇阴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曾经的黄土路也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些在外谋生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还为家里添置了汽车,乡亲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村民赵咏梅告诉记者:“这几年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一走进王先生的家中,记者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桌上的菜肴已经摆好,铜火锅里不断冒着热气,窗户上新剪的窗花格外艳丽。王先生家算得上是村子里的“大户”,家里大大小小加在一起有20多口人,全家人的新年聚会将宽敞的新房挤得是满当当的……酒席上,一大家子人吃的兴起时,优美的花儿就开始唱起来了,歌声中满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着一家人如此高兴,王先生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能看着家里人聚在一起过一个幸福年,就觉得什么都是值得了。在阴坡村过这样有温度的年,是我最开心的事。”

  正值新年,阴坡村热闹非凡,你看,村民们在文化广场的演出开始了……(记者 王瑞欣)

   合家欢:最浓的年味儿是团圆

  “饺子来了,饺子来了,快腾点地方……”周姨端着刚出锅的水饺大声喊道。电视里,央视春晚的节目正在播放着。今年春节,城北区柴达木路青塘小镇丁光铎家再次合家欢聚,热闹非凡。

  今年62岁的丁光铎笑着告诉记者,由于几个兄弟都在外地,春节才回家,因此,每年过年,大家都会帮忙早早地准备饭菜,多抽出些时间陪陪老母亲。“现在我们家是四世同堂。我母亲已经92岁了,每年春节,大家都会赶回来和老人一起过年,20多人欢聚一堂非常热闹。”

  2月15日(大年三十)下午3时,丁光铎的妻子周姨和儿媳已经在厨房里忙碌,两个孙子拿着玩具,蹦蹦跳跳地满屋子跑。趁着家人准备晚饭的时间,丁光铎给孙子们讲起除夕的典故来,孩子们都被吸引住了。谈起过年习俗,丁光铎告诉记者,北方人过年都要吃饺子,放鞭炮。

  不到下午6时,饭桌上已经摆满了饭菜。卤牛肉、蒜薹炒肉、凉拌三丝、红烧鲳鱼等,还有旁边已经包好的饺子。丁光铎的外甥贴心地为长辈倒红酒和饮料,小孙子则不时举杯祝长辈身体健康,小大人的模样逗笑了全家人。饭后,老人们坐在一起打麻将,年轻人带着小孩去放炮。皎洁的月光下,烟花在天空中不停地绽放,孩子们唱着童谣《新年快乐》,稚嫩清亮的童声给温馨的夜晚增添了许多欢乐。(记者 樊娅楠)

   把乘客安全送达就是幸福

  除夕夜,当人们都沉寂在万家团圆、迎接新年的高兴氛围中时,夜班公交车的驾驶员们却开始忙碌起来,擦车、清扫车内卫生、检查车辆性能……为了保障夜间出行市民的需求,夜班公交车在过年期间并未停止运营。

  和夜班公交车驾驶员一样在春节期间同样坚守岗位的还有西宁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辖的四个营运分公司的2900名驾驶员和1700辆公交车,这些驾驶员和车辆在春节期间全部上岗,并严格执行早、晚班发车时间,确保着市民走亲访友的便利。

  驾驶23路公交车的宇华宁和驾驶17路公交车的吴桂兰是夫妻俩。从2000年至今的18个春节,总是他们夫妻俩最为忙碌的时刻。除夕夜要安全送走最后一批乘客,他们才能回家团聚,虽然同在一个公司、一个车队,但他们每天见面的时间也仅仅只有晚上收车后,因为他们一个跑早班车、一个跑晚班车。对于每年春节都在工作岗位上迎接新年、从未完整地和妻子看过一个春节联欢晚会的宇华宁觉得对家人和妻子亏欠得很,但是既然选择了公交车驾驶员这一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在过年期间,每每看到乘客被他们夫妻俩安全送达目的地,他和妻子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新的一年,宇华宁和妻子仍将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努力、热情服务、诚信友善地为每一位乘客服务,因为他们坚信“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他们将会为幸福西宁添砖加瓦。(记者 一丁 摄影报道)

西宁:每天100万人次乘公交出行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一丁    西宁市民享青海热线
老乡拼私车回家过年正流行
  青海新闻网讯 2月4日天刚蒙蒙亮,Qhnews.Com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