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态移民让野生动物渐归

19.02.2018  21:30
            冬季大雪降临,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为野生动物投放饲草料,上百只鹅喉羚回归科克巴斯陶区域。新疆生态移民效果初显,近年来不少野生动物频现或重归。
科克巴斯陶位于新疆最大咸水湖——艾比湖北岸,这里又被人们称为“哈萨克村”,因为在2017年8月之前,这里生活着大约200名哈萨克族牧民。
            “哈萨克村”周围曾经植被十分茂盛,但由于处在新疆知名风口——阿拉山口的主风道上,生态环境脆弱,在牧民和牲畜进入这个大约25平方公里的区域后,挤占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牧民生活取暖需要每年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牲畜的啃食践踏使草木天然更新比较困难,呈严重退化的趋势。
              2015年,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申请中央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2500万元人民币,因“哈萨克村”处于艾比湖保护区缓冲区及核心区的交错地带,这里的牧民被纳入生态移民计划。经过多方努力,艾比湖保护区生态移民安置工程历经两年终于完成,去年8月,最后一批12户牧民搬离此地,“哈萨克村”成为历史。
            搬迁牧民阿扎提告诉记者,他们刚来这里的时候,艾比湖湖水就在眼前,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搬迁前,艾比湖的湖水已经远离牧民的视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刮大风,眼睛几乎睁不开,牧民都无法出门,一到下雨天则要担心房屋随时会垮塌。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新疆各地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布尔津县一只野生狐狸在雪地“卖萌”讨食吃成了“网红”,温泉县发现“鸟中熊猫”黑鹳。2017年12月中旬,又有特大天山马鹿种出现在天山天池景区。该天山马鹿种群是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历年来监测到的最大的天山马鹿种群。上述野生动物频现或者重回,部分显示了新疆保护生态的效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在日前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过去五年,新疆坚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森林覆盖率由4.24%提高到4.87%,绿洲森林覆盖率由23%提高到28%。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且破坏后不易恢复,要呵护好大美新疆,必须有强大的制度和举措作保障。
              雪克来提·扎克尔称,未来五年,新疆还将“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措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新疆”。
              牧民阿扎提则说:“更希望看到以前的艾比湖,那时候(湖里的)水满满的,各种鸟成群地飞,羊群走到哪里都有草吃。
我省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和恢复得到国家支持
  青海省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共计814.3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