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我省旅游亮点纷呈 自驾出游 观鸟赏花 乡村采摘 民俗赏玩

04.05.2016  22:36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阳光明媚,正是出游好时机。踏青嬉水、自驾出游、观鸟赏花、乡村采摘、民俗赏玩、购物休闲,这个小长假里,我省各地都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和假日旅游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据我省交通部门统计,2016年4月30日零时至5月2日24时,我省高等级公路累计通行7座(含7座)以下小型客车54.41万辆(次);国省道干线小型客车免费通行量为4.96万辆(次)。期间,全省日均投入客车3235辆8.71万座,累计发加班车117辆,包车19辆,累计完成客运量48.36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1%。

   短途自驾游成主打

  每年“五一”是青海湖鸟岛的最佳观鸟期,此时青海湖的四大夏候鸟棕头鸥、斑头雁、鸬鹚、鱼鸥大部分进入繁殖期,游客可以在鸟岛景区看到雏鸟出壳、试水等情景。小长假第一天,我省王牌景区青海湖就迎来游客小高峰,当天青海湖景区共接待游客1.1万人(次)。其中5月1日当天二郎剑景区游客接待量达5220人(次),较前一天增加了2725人(次);鸟岛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达8224人(次),较前一天增加了1764人(次)。

  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获悉,5月1日和2日进入该景区停车场车辆达到1200辆,其中以私家车居多。随着自驾游的兴起,今年“五一”小长假,青海湖游客以自驾游和自主游为主,大概占到游客总接待量的82%,除了本省自驾游客外还有很多从甘肃来的游客。

  此外,今年“五一”期间,乘坐火车去鸟岛的线路也已经恢复,鸟岛景区以新的姿态迎接八方客。据介绍,景区新增加两辆50座观光大巴,并向游客提供观光小火车。同时,有关部门也增加了刚察至鸟岛的班车,为前去观鸟的游客提供方便。另外,青海湖景区今年还新增了一艘游湖快艇,打破了青海湖鸟岛景区没有观光快艇的历史。

  除了青海湖景区游人如织外,塔尔寺、贵德黄河、民和桃花源、互助北山等地也都成了市民自驾游出行的主要目的地。数据显示,今年小长假首日,贵德县游客接待量就达到6.3万人(次),同比增长18.31%,旅游综合收入1796.62万元,同比增长21.71%。小长假中,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游客接待人数达到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5.1%。实现旅游收入1544.5万元,同比增长23.7%。

   各大公园游客“爆棚”

  随着气温的回暖,进入五月,西宁人民公园大面积的郁金香花渐次盛开,娇艳欲滴的各色郁金香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郁金香被世人尊为“花中皇后”,典雅高贵的形态和丰富艳丽的色彩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自1989年青海从荷兰引种郁金香成功后,便成为人民公园的一大胜景,每年“五一”期间都有众多游人慕名前往。

  5月1日,各种色彩徇丽的郁金香吸引着游客陶醉在花海里赏花、谈花、拍花,走在郁金香旁边的小道上,听到的都是赞美讨论郁金香的话题。除了娇艳欲滴的花朵,公园里的各类游乐项目也吸引着市民“乐翻天”,一路走去,有人在赏花拍照、有人在划船戏水,欢笑声此起彼伏。市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忘品尝各色小吃,酸奶、甜醅、凉面、羊肉串、盖碗茶等青海特色小吃也让八方来客体验了一把“舌尖上的青海”。

  与此同时,西宁野生动物园内全长285米的猛兽区栈桥上也排起了长龙。据西宁野生动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西宁野生动物园猛兽区又有了一种全新参观模式——栈道参观。动物园在猛兽区上空修建了一条全长285米的栈道,在上面可以参观狮、虎、熊、狼四个区。步行在栈道上,可以领略东北虎、非洲狮、亚洲黑熊、欧洲棕熊等百余头(只)动物的英姿。“以往猛兽区有4辆参观车,一次最多可容纳80人参观,大部分游客都需要排队等待。修建栈道后,每天有望最多容纳上万人次的参观。”该负责人说。栈道的修建将极大地满足游客对参观大型猛兽的需求。

  此外,从今年初开始,西宁野生动物园喜讯连连,环尾狐猴、小熊、狮子宝宝、蛮羊等一波小动物相继诞生,更有我省繁育成功的第一只阿拉伯狒狒呱呱坠地。一大波动物宝宝的出生,为游客们带来了更多乐趣。

  记者从西宁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截至5月2日18时许,西宁市各公园及几家公园景区的游园人数近82万人(次),创造了西宁市各公园自免费开放以来的新高。其中人民公园游客接待量与去年同比增加17万人(次);南山公园同比增加4790人(次);野生动物园当日游客量创建园以来单日接待游客量最高值,同比增加6197人(次)。

   购物消费持续升温

  三天假期里,我省各地主要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市民们纷纷上街购物游玩,乐此不疲。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五一”期间,大幅度的促销活动使得消费品市场异常火爆,不少人当起了“血拼族”。

  5月2日,记者在西宁市多家大型商超看到,各商家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消费品市场高潮迭起。各大商贸企业发挥自身品牌优势、网络优势,筹办主题活动。受气温影响,各大商场的夏装尤其受欢迎。而在市区各大超市,食品、日用品等促销力度也较大,端午节的粽子也被提前搬上了货架,吸引了不少顾客挑选。

  除了传统的促销方式,一些商家还利用网络打起了“线上促销战”。尤其是一些家电卖场,一系列促销活动,采取购物抽奖、打折让利、线上秒杀、微信导购等多种促销手段,营造叠加效应,市民消费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除了商场和超市的优惠活动吸引市民眼球,餐饮商店更是抢抓假日商机,推出面向大众消费的特色菜品、系列套餐,主打“亲民牌”,提升上座率。各餐饮实体店线上点餐、餐位预订、团购、外卖、移动支付等方式受到消费者欢迎。据相关监测情况显示,“五一”期间,全省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价格平稳,需求稳中见旺。

  记者从青海省旅游局了解到,小长假期间,全省旅游市场秩序井然,省外游客众多,自驾游、休闲游、度假游、养生游、乡村游、周边游广受游客青睐。

   民俗旅游渐成新宠

  逛土族农家乐、品撒拉宴席……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互助、循化等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旅游目的地已成为旅游业的新宠。

  伴着暖阳,走进民和县川口镇驼岭村的水源山宗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十多亩钢架结构的生态温棚内,一颗颗桃树挂满了繁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与此同时,随着民和永录民俗博物馆开馆,今年“五一”假期,市民去民和旅游又有了观光新去处。据了解,馆内分别藏有河湟民俗藏品4000余件、明清红木家具1000余件、乌木及金丝楠木雕刻艺术品150余件、景泰蓝等艺术珍品300余件。小长假期间,这些民俗珍品吸引了诸多游客前往观赏。

  素有“高原西双版纳”美誉的循化县,将旅游、生态、文化、民俗资源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了“一带五区”,黄河旅游景观带、孟达天池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区、以骆驼泉为核心的撒拉族民俗文化体验区、以班禅故居和文都大寺为核心的藏族民俗风情区、以查汗都斯红光清真寺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文化区、以波浪滩为核心的国家级休闲度假区,吸引着省内外游客。

  小长假期间,互助县除传统的旅游观光、旅游体验项目外,还将高尔夫球场、健身馆、互助酒厂等全部向游客开放,游客到互助后,除了观光、享受美食,还可以体验健身游,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据了解,“五一”期间,互助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旅游收入达16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