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地区通电点燃沟里牧民心中的希望

10.07.2014  22:12
核心提示:   夕阳西下,在朦胧的烛光下,辛苦劳作一天的家人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是多么温馨而又浪漫。然而对于家住都兰县沟里乡的牧民们来说,他们不是在追求浪漫,这是他们最平常不过的晚餐,因为还没有通电,&l

   夕阳西下,在朦胧的烛光下,辛苦劳作一天的家人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是多么温馨而又浪漫。然而对于家住都兰县沟里乡的牧民们来说,他们不是在追求浪漫,这是他们最平常不过的晚餐,因为还没有通电,“洋蜡黑饭”实属无奈之举。

  7月2日,我们从都兰县驱车前往154公里外的沟里乡智玉村,沿途山体高峻,随山势走向,山坡有急有缓,阳坡陡峭,阴坡平坦;期间沟岔曲折,冈峦兀立。山柳、茅草丛生,蓝天白云下,成群的岩羊不时出没……

  沟里乡位于青海省都兰县东南端,平均海拔4100米,乡政府驻地曲日昂距都兰县城130公里,下辖热龙、智玉、秀毛三个自然村,村民以藏族主,生产方式为牧业生产。由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居住远离电网负荷中心,这里的牧民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无电生活,他们热切地期盼着有电的生活。2014年,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将惠及这里,点燃牧民心中的希望。

  沿路,架设索道、车拉肩扛……一根根电杆、一盘盘导线、一台台变压器,正以一种原始与现代相交织的方式,越过河流浅滩、跨过高山峡谷,一路艰辛运抵海拔4000米左右的都兰县沟里乡。一声声响亮的号子打破了山里的沉静,这里是沟里无电地区通电的施工现场,一些沟里乡的牧民群众特地骑着马来了,他们来看这些将给他们带来电能,改变他们生活的电杆与电线。

  经过3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智玉村。走进村子,一个身着藏族服饰约六七岁的小女孩正在家门口玩,看到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我们就大声朝家里喊:“阿爸,上次来通电的叔叔又来了。”又向我们跑来,拉着赵成刚的手问道:“叔叔,你们是来给我们通电的吧?是不是很快就有电了?”赵成刚蹲下身,笑着说:“快了,快了。年底你们就可以用上电了。”小女孩高兴地欢呼起来。一个藏族汉子从屋内走了出来,热情招呼我们去家里做客,藏族汉子叫加木措,那个小女孩是他女儿,叫卓玛。加木措笑着说:“自从上次你们来,孩子就天天问什么时候能通电。”

  走进低矮陈旧的土坯房内,此时虽是黄昏时分,天色还亮,然屋内却是漆黑一片,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楚。只听见“嗒、嗒……”几声,寻声望去,看见加木措手中拿着被点燃的蜡烛,此时微弱的烛光驱散了黑暗,为屋内带来了一点亮光。屋内陈设简单,却不失民族特色。加木措指着用毛毡遮盖的通风口说:“我们这里气候不好,冬天太冷,风沙又大,只有两扇小‘窗户’。”

  加木措笑着说:“我们以放牧为生,游走于秋冬两个牧场之间,这几年青海省政府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我们村已开工建设,而且今年听说要通电,到时候可以住进有了电的新房子里,晚上再也不用点着蜡烛吃饭了,再买上一台电视、一台冰箱……”加木措向我们描绘着他对新生活的向往。

  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总工程师李沛然告诉笔者,沟里乡无电地区建设工程总投资4270万元,其中35kV输电电工程4266万元,新建35kV线路全长68.045km,10kV配出14万元,将解决热龙、智玉、秀毛3个村287户用电。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差、无电人口居住偏远分散,交通条件差、运输成本高、道路艰险困难,电网延伸工程造价高,任务十分艰巨。

  为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公司领导挂钩督导机制,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工程完工时间;加强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工作。

  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国家电网人的使命。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克服高海拔、气候恶劣的困难,加快无电地区施工建设步伐。5月5日,沟里、宗加等5个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陆续开工。目前,工程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计划11月30日投建,届时都兰县沟里乡3个村、287户牧民将告别无电时代。无电地区的电力建设,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