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与朝鲜劳工的那些事儿

09.07.2015  11:05

7月5日晚,日本政府宣布明治日本的工业革命遗址申遗成功。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评论文章,包括对日韩关系的预测、对申遗事件的评论和剖析等。但是,其中的强制劳工、明治工业革命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日本到底有没有“工业革命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由上而下全面进行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其中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得特别迅速。

日本历史学家石井宽治将1886年—1907年称为日本的工业革命时期,但日本官方并没有对这一时间段做出具体的命名划分,“工业革命的遗址”这一说法也是因为此次申遗事件才首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

明治政府实行的殖产兴业政策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工业革命的样板,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当时,民间企业接收幕府和各藩经营的军工厂、矿山,引进英国等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聘用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建设了一批兵工厂、采矿场,以及以生产纺织品、水泥、玻璃、火柴为主的民用“模范工厂”。进入20世纪后,近代工业的主要部门都已经在日本建立起来,大机器生产发挥明显优势,日本已基本上实现了工业革命。

此次申遗名录中,确有不少遗址是明治工业革命时期所建,如韮山反射炉、集成馆等。但更主要的项目建于明治维新之后,与日本在明治时期以及此后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密不可分。

日本侵犯人权还要立牌坊

事情最早要回到2年前,2013年9月17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宣布,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内阁官房专家会议提议的“明治日本的工业革命遗产 九州、山口及相关地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随后,日本政府开始筹备申遗事项,最终确定申遗名录包含被称为“军舰岛”的长崎市端岛炭坑等建于幕末至明治时期(1850年至1910年间),体现钢铁冶炼、造船、煤炭等重工业发展历程的23个设施,分别分布在岩手、静冈、山口、福冈、佐贺、长崎、熊本、鹿儿岛8个县。其中不仅有日本海军的三重津遗址、位于下关的前田炮台,还包括目前仍在使用的位于北九州市的八幡制铁所和长崎造船所等工厂。名单中多处场所在二战期间使用了中国、朝鲜半岛和其他亚洲国家被强征的劳工。

安倍在申遗过程中曾表示,此次申遗将赌上他安倍晋三的个人威望,一定会成功,也必须成功。安倍一直以来都推崇日本明治时期的革新理念——实力至上,此次申遗更是妄图打着“工业遗产”的旗号为日本近代侵略扩张的元凶树碑立传。

二战受害者开启了韩国政府的反对之路

日本政府将明治产业革命遗址中建议申遗的遗址名单公布后,中韩两国的二战受害者首先对其提出了反对,两国部分受害者及家属分别将有关日企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申遗名单中的长崎造船厂隶属于三菱重工企业,是日本最大的军工设备制造厂之一。二战时期,曾经建造过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武藏号”战列舰。另外,它建造的驱逐舰“白露号”参加过1937年淞沪会战,战列舰“雾岛号”曾偷袭过珍珠港,而建造的“天城号”是截至目前日本乃至世界最后一艘在战争期间毁损的航母。目前,该造船厂是自卫队主要的驱逐舰生产厂家,先后建造过太刀风级、旗风级、榛名级、朝雾级、金刚级、高波级等多型舰艇。另一遗址八幡制铁厂是用甲午战争的赔款兴建的,二战前是日本最大的国营钢铁厂,在日本侵略扩张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对于韩国来讲,日本煤矿、造船厂等工业设施在二战期间沾染了数以万计朝鲜半岛劳工的血泪。据韩方统计,日本在二战期间曾施行强征劳工政策,强征大约5.79万名朝鲜半岛劳工,强迫他们在日本厂矿内从事非人的劳作,以致大量人员死亡。然而关于朝鲜半岛劳工的死亡人数,韩日统计存在分歧。按照日本共同社的说法,其间共有94人死亡;但韩国《朝鲜日报》报道,仅一家日本煤矿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便有122名朝鲜半岛劳工死亡。

强制劳工”是最大争议

今年3月31日,韩国政府公开表明了对日本申遗的反对意见,并表示自己身为联合国成员,会在审议投票时给出反对票。朴槿惠总统亲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表示对此事的担忧,联合国方面根据相关法案令日韩两国召开协调会议,自行商讨申遗纠纷的解决方案。

韩国反对的理由是,明治工业革命期间日本从朝鲜半岛强征大量劳工,相关设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违反旨在保护拥有人类普遍价值的遗产的《世界遗产公约》精神”。在最终投票前的2次日韩协调会议上,日韩两国政府就“强制劳工”一事展开探讨。日方虽承认强制劳工行为,但始终以“明治工业革命”的时间与二战时间不合为由不肯让步。

另外,根据《日韩请求权协定》(1965年日韩恢复基本邦交时签订的《日韩基本条约》中的一条),韩国于战后跟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全部失效,即韩国政府放弃了对日本的赔款索求。而此前,韩国的部分二战受害者已控告相关强制劳动的日企要求赔偿,韩国政府虽然对此次申遗事件一直持强硬态度,但其反对申辩的陈述词会间接影响到受害者们的诉讼赔偿成功与否,因此不得不对日本妥协。

在7月4日的最终陈述会议上,日韩两国围绕“明治日本的产业革命遗产”申遗一事,就来自朝鲜半岛的征用劳工在部分设施劳动的事实最终使用统一的英语表述“forced to work”。虽然日方将之译为“被要求劳动”,但承认大量朝鲜半岛人员“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被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