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很重要

21.03.2016  08:32

  青海新闻网讯 楼林立、树成行,溪水潺潺景色新。去年通过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托勒村110户395人(贫困户)告别了原来没有电、行路难、居住分散的“山窝窝”,搬迁至县城中心地带的富康小区。为了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省十分注重对搬迁群众后续产业的扶持。三年来,共计安排省级财政扶贫资金近1.56亿元,积极扶持脱离原经营耕地、草场,在乡镇、县城集中安置的贫困群众发展后续产业项目75个,扶持近1.66万户、7.1万人。

  “各炒一个菜,共办一桌席”,是对易地脱贫形象的概括。作为一种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脱贫方式,易地搬迁扶贫主要通过整合资金,聚合力量,以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目的。易地扶贫搬迁是对“一方水土养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分类实施”的原则,采取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和乡村旅游区安置、插花安置和投亲靠友等其他方式安置。

  但应当注意到,易地搬迁并非脱贫致富的“万能灵药”。易地搬迁只是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相对于脱掉贫困的“帽子”这一根本目的,只是扬汤止沸。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需要有釜底抽薪式的配套脱贫举措。要以后续产业为支撑,通过扶持后续产业,增强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具体体现在,夯实发展基础,拓宽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改变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输血型”扶贫方式;改善住房条件、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劳动力的转移,推动扶贫理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扶贫方式的根本改变,进而改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住进新房依旧受穷,甚至更“穷”的尴尬现状。因此,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培育发展适合当地的后续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样方能稳得住、能致富,才能彻底“搬掉”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