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岩画是多民族文化的荟萃——《青海印记 岩画史诗》系列报道之五

08.06.2015  11:45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岩画委员会执委、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汤惠生先生对我省古岩画做了翔实的调查和考证。他认为——青海岩画是多民族文化的荟萃

   记者:汤老师您好!请谈谈青海岩画的分布特点?

  汤惠生:从已有考古学资料来看,青海岩画主要分布在海南、海北、海西、玉树等地,主要集中在祁连山系、昆仑山系区域,而在河湟东部农业区鲜有出现。呈现这样的分布特点,是因为岩画是游牧民族的文化产品,而青海的游牧民族多分布在祁连山系、昆仑山系,东部河湟地区则为农业区,所以东部鲜见岩画。

   记者:青海岩画主要的上下年限为新石器时代至唐代,时间跨度大,分布地域广,较之全国目前已发现的岩画遗存,青海岩画有什么艺术特点,它又反应了不同时代背景下,青海怎样的社会状况?

  汤惠生:青海岩画的时间上限应在距今3000年以内,主要属于青铜时代,少部分一直延续到历史时期。事实上我国整个北方草原岩画也正是这个时期创作的。新考古学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体外方式,作为文化的一项内容,岩画也肯定反映出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交流状况。青海岩画中的牦牛、虎、车猎、生殖,以及早期苯教符号等便反映出青海岩画的特色。至于青海地区岩画的主人,我们通过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的是羌人;不过同样可以明确的是,青海地区史前岩画的创造者绝不仅限于羌人,还包括匈奴、月氏、鲜卑人,以及藏族等。

   记者:为何青海岩画创作会在唐之后突然中断呢?

  汤惠生:岩画是史前人类用于与神进行沟通,或者仅用于精神世界表述的工具,而唐代以后,青藏高原草原地区进入文明时代,文字出现了。在文明社会中,用于信息交流的手段全部由文字所代替,岩画当然也就随之衰落。

   记者:在早些时候的采访中,您认为卢山岩画在青海众多的岩画遗存中,最具代表性。那么,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呢?

  汤惠生:实际上作为史前文化遗迹而言,每一处的特点和价值都是无可替代的,但如果非要列举出有代表性的地点,就目前发现的岩画地点来看,最能代表青海岩画创作水平的应该是卢山岩画点,它证明了汉代青藏高原和北方草原各民族间的大迁徙和大融合这一史实。

  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卢山岩画中的生殖图案。这种有关生殖和交配的图案是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一直到铁器时代,乃至今天,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经久不衰的艺术主题。人类之所以对此津津乐道的原因并不是像孟子所云:食色,性也,而是缘于与人类自身以及世界万物的繁衍密切相关的生殖巫术。本世纪初,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布留尔以及布日耶诸人认为,在原始人的眼中,巫术仪式对于客观世界具有刺激和诱发作用。换言之,在田地里交媾,将促使庄稼生长;在牧场上交媾,将促使牧草与牛羊繁殖与生长。卢山周围的牧场算是上好的牧场了,然而清流芳草不一定就意味着水草肥美和牛羊遍野,必须还要生殖巫术的介入。卢山岩画交媾图中的男女形象已经风蚀不清了,但男女形象下面交融在一起的代表男性的曲线和代表女性的圆点,则依然清楚地表明着古代人的生殖思想。用曲线和圆点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固然是一种象征手法,但为什么要用这两种图形来象征?其良有以也!曲线和圆点除了在形状上可以与男女生殖器相类譬以外,它们还有一种更深层的生殖内涵象征:曲线与诸多圆点结合,望之如同蛙、鱼、蝶以及昆虫产出的卵一样。而蛙、鱼、蝶等则又是繁殖力极强的象征物。我们在马家窑和仰韶文化彩陶上可以屡屡发现这种图案,文化功能都与生殖相关。

   记者:青海岩画反映了青海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怎样的社会风貌?

  汤惠生:正如现在的情况一样,比如藏族,玉树、果洛地区的主要以游牧为主要经济形态,而位于东部农业区的平安、乐都、民和、化隆等地则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假如多少年以后我们再来研究分别处于牧业区和农业区的不同藏族,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文化形态上很不一样,比如首先住房不一样,由于饮食不同,所以在很多厨房或居家使用器具上也很不相同,以至我们会认为他们是不同的民族。不过也会在很多地方呈现出一致性,比如在宗教信仰方面,诸如寺院、嘛呢石、佛像、唐卡等等。除了藏族,还有很多其他民族,如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等。

  如何通过文化来区分民族呢?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们再回头看看历史上的情况,情况就更为复杂,以至于要做明确的划分几乎不可能,同时也无必要。比如海西地区现在的藏族,商周时期可能是羌人、秦汉时期可能是月氏或匈奴人、魏晋以后可能是鲜卑人、唐以后变成吐蕃人等等。既然民族是一个自我认同的归属的话,我们便无必要非在物质文化和民族名称之间确立一种清晰的联系。但是在不同的经济形态社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定然是必要且有迹可循,历史上最典型的便是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之间的茶马互市。当然,茶马互市只是经济上的互动,那么文化上,特别是上层建筑方面,以及精神方面的交流是什么?根据时代的不同,交流的内容也不同,比如青铜时代早期的连臂舞、蹲踞式人形、青铜器装饰品、海贝,历史时期特别是唐代以后的藏传佛教等等。记者:您在青海从事了长达19年的岩画考古调查工作,这样的经历对于您之后从事岩画学研究并跻身世界岩画学术界有何助益?青海岩画最大的历史价值在哪里?

  汤惠生:青海岩画是我学术生涯开始的地方,是我现在学术大厦(如果有的话)的奠基之地。坦率地说,青海岩画数量并不是太多,与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比较起来,青海虽然版图不小,但岩画数量远不如人家多。所以当初无论调查还是研究时,总觉得人家是岩画大省从而一直仰视着。但多少年以后发现,如同整个北方草原地区岩画一样,青海岩画虽然数量较少,但同样是青铜时代整个欧亚草原大陆文化迁播和运动的一部分,青海岩画只是整个欧亚大陆青铜文化这座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同样是“一带一路”之属。研究青海岩画,绝不仅仅是研究刻凿在青海境内几块岩石上的图形与画面,而是研究青铜时代整个欧亚草原大陆的人群与文化互动、迁移,与传播。(郭晓芸)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