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资产成倍增长

07.02.2015  09:20

  青海新闻网讯 2月6日,记者从青海省统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全省6000余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艰苦努力,历时两年多的青海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此次普查的对象是在我省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第二、三产增七成

  201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4451家,比2008年末(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0205家,增长42.1%;产业活动单位47323家,增加13572家,增长40.2%;个体经营户226595家,增加58864家,增长35.1%。其中,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17384家,比2008年末增加7568家,增长77.1%。

   新增就业36万余人

  201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146406人,比2008年末增加359117人,增长45.6%。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43416人,比2008年末增加103764人,增长30.6%。

   企业资产成倍增长

  201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20194.5亿元,比2008年末增加14104.9亿元,增长231.6%。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全部企业资产总计的32.8%,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67.2%。

   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

  2013年末,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9129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为84.6%,比2008年下降0.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712509人,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为62.2%,比2008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比重达94.1%

  2013年末,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6354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4.1%;从业人员358154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8.8%。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从法人单位看,第二产业占15.4%,比2008年末提高了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84.6%,下降了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37.8%,比2008年末下降了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62.2%,提高了1.9个百分点。

   □相关链接

   我省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实现四个率先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进一步查实服务业、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省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此次我省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不仅高标准完成了区域划分和电子地图绘制、“两员”选调培训、综合试点等业务准备工作,还在全国实现了多项“率先”。

  据了解,我省率先完成普查区域划分和电子地图绘制工作,为现场数据采集的顺利实施和普查成果的可视化展示奠定了基础;率先完成现场登记工作,为查遗补漏赢得了时间;率先建立登记期间的定期双向视频会议制度,靠前指挥,统筹调度,在确保全省普查系统的运转通畅和调度指挥高效灵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还在全国率先完成普查数据联审工作,率先通过国务院普查办审核确认,为数据汇总评估赢得了时间。

  此次普查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比较高,摸清了我省第二、三产业家底,真实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