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冷湖——中石油对口帮扶冷湖纪实

26.10.2015  09:48

  2015年9月20日,由中国石油援建冷湖设施农业种植园项目主体工程竣工,成为冷湖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杨树婆娑,环绕冷湖镇7公里防沙林带已经成形;

  在戈壁严冬,暖意洋洋的校舍、居民家中,盆景花卉绽放,春色盎然;

  甘洌的天然湖水沿着管道进入居民家中,吃着用“纯净水”做出的美味佳肴……

  这是五年来,中石油对口援建冷湖镇所带来的变化。

  水润冷湖

  “冷湖有湖,近在咫尺,可是湖水却解不了冷湖镇居民的‘渴’。”中国石油援青干部、挂职冷湖工行委副主任的狄万明说,“中国石油援建冷湖饮水工程从源头上彻底治理了冷湖镇水质问题,为冷湖发展增添了后劲。”

  中国石油援建冷湖饮水工程于2012年4月15日启动,同年9月15日投产。至此,冷湖镇2000多居民终于告别喝了40多年的“黄汤水”。

  水,让冷湖变得有了春的颜色。

  李英明,冷湖工行委干部,在冷湖生活了35年。他说,过去家里接待亲朋好友用的基本都是矿泉水,大桶纯净水每个月都要从200多公里外的敦煌买上几桶储存在家里做饭用,生活成本无形增加了一大块。

  “过去,冷湖得胆结石、肾结石的病人特别多,这与常年饮用不达标的自来水有着直接的关系。”冷湖人民医院护士王磊说。

  水,改变了冷湖,改变了冷湖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肤色”,让冷湖开始变得亮丽!

  “过去,冷湖镇居民每10个人拥有一棵树,而现在,平均1个人拥有10棵树。”冷湖工行委国土环保林业局局长张忠营说,“有了水,冷湖开始绿化,改善了镇区环境,3年绿化面积达到100亩,种树5000多棵。”

  水,为冷湖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年的财政收入将比5年前翻番,5家外地企业落户冷湖。

  气暖冷湖

  “轻轻一拧,一股蓝色的火苗便燃烧起来。”2015年3月25日,对于年近五旬的冷湖镇居民王海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因为他家是冷湖镇天然气入户的第一户人家。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是用煤炉取暖、做饭,房屋到处都被熏得黑黢黢的,煤烟中毒的事情经常发生。”在冷湖镇已经生活了37年的回族居民马二海说,“没想到天然气今天真的就通到家里来了。你看,这一大锅的羊肉10来分钟就开锅了。”

  “烧了20多年的煤,扛了10多年的液化气罐,每年冬天最头痛的事情就是洗澡。”今年65岁的倪大妈说,现在再也不用为洗澡、做饭发愁了。

  2013年12月21日,冷湖镇最后一台煤改气锅炉点炉成功。完全依靠煤炭取暖、供暖的历史在冷湖镇由此画上句号。

  洁净的天然气每天从200公里外的青海油田南八仙源源不断输送到冷湖镇,让这座高原小镇居住环境变得更加干净,镇区工业污染实现了零排放。

  居民刘晓丽说,是中国石油的“福气”改变了她的生活状况。

  “智扶”冷湖

  从2011年开始,中国石油对口援建冷湖不仅仅是在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在“智扶”冷湖上做文章。

  今年刚刚被成都理工大学录取的冷湖镇子弟王进说,他在读初中一年级以前,老师上地理、生物课都是“照本宣科”,他感觉十分枯燥,一点兴趣都没有。

  2013年,中国石油投资80万元援建的冷湖中学生物地理教学园投入教学后,首次让“封闭”的冷湖中学56名学生通过实物标本和三维图景身临其境地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

  王进告诉记者,打那以后,他喜欢上了地理和生物课,学习成绩也慢慢地好起来了,并考取了大学。

  五年间,冷湖工行委先后选派了2名行委副主任到中国石油总部挂职锻炼,学习中国石油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行委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

  同时,中国石油对口援建冷湖5年来,共选派三批15名干部赴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参加了集团公司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县乡干部培训班。

  “过去,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和专业学习的机会很少有过。”冷湖人民医院院长钱宏卫说,“中国石油对口援建冷湖以来,这个困扰了我们许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针对冷湖人民医院医疗设施落后,医务专业人才缺乏,辖区居民看病难的实际,中国石油将冷湖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培训列入到中国石油智力帮扶计划当中。2014年,冷湖人民医院首批3名医务人员前往中石油中心医院(廊坊管道局总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医护培训。2015年6月,第2批3名医务人员又结束培训归来。通过培训提高了冷湖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