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 感恩——第五届杂多学生赴京参加“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25.08.2019  08:1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你好北京,我带着欣喜和向往来了。”

  “再见北京,我走了,我要去玉树草原播撒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种子了。”

  8月22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京城,50朵“格桑花”带着收获和理想踏上了回家的路。2700公里的“相约”,海拔4200米的跨越,10天时间里,杂多学生细细欣赏着北京的每一个日出与日落,品读北京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北京的繁荣与美丽,收获了希望与憧憬、理想与梦想。在美好的时光里,雪域高原杂多学生赴京参加“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

  10天访京“筑梦想”

  还记得,孩子们谈论起临行前的几个夜晚,激动的心,使得自己睡不着觉;

  还记得,乘上开往北京、通向梦想之旅的列车,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掩饰不住兴奋与喜悦,不断勾画着希望与憧憬;

  还记得,在北京的晨曦中,在嘹亮的国歌声里,同学们热切期待着;

  还记得,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讲解,争先恐后地去体验,在主动尝试中,在大胆实践里,汲取着科学知识的养分,探寻着科学技术的奥秘……

  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前往北京,“我从小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去北京亲眼看一看天安门广场,能爬上长城,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对于高原的孩子们而言,去看看首都北京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升国旗、唱国歌、拍合影;促膝谈、交真心,换真情,无疑,这是一次注定终生难忘的记忆。

  一次首都行,一生祖国情,杂多学生“三热爱”主题教育访京活动,是杂多学生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是真正开启“知识改变命运”之路的开端。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更桑久美怀揣着“梦想”说,看着精神抖擞的国旗班士兵迈着矫健的步伐从天安门城楼下威武地走出来,随后听到雄壮的国歌声嘹亮地响起,目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感受到了一次洗礼,真正感受到了为什么要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热爱伟大祖国、为什么要热爱社会主义。回去以后要把这次的经历,转化成好好学习、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学习不仅是为了以后的生活和生存,更是对杂多这片土地做更多的事情,让生活变得更好。

  十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祖国河山的壮丽和祖国母亲的强大,用自己的双耳倾听党和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置身其中、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一步步迈进了爱心、知识和理想的殿堂,收获了宝贵的人生财富。孩子们纷纷表示:“北京并不遥远,这是一次筑梦之旅,激情正飞扬,梦想在激荡,奋发图强正当时。”

  主题教育“展新风”

  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夜,萨呼腾镇中心寄校的尕巴小心翼翼地把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陶碗装进了行李,爱惜不已。他说:“这是我做的,我要把它带回家,给爷爷奶奶看。”

  锻炼动手能力的“主题教育”,学习才艺的“艺术教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拓展训练”……这次活动与往年不一样的还要属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精心设计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在学校的生物工程学院课堂上,老师讲解配制过程,手把手教孩子们配制唇膏和护手霜;

  在艺术学院,孩子们参观时装、手工艺品等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学做“智能小汽车”、动手捏陶罐……在体验现场,看到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所有人都被有趣的课堂所吸引。

  在北京国际青年营的特殊拓展训练中,射箭和真人CS对抗演练等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不仅让这群杂多孩子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让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不同“主题教育”的体验,勇气、智慧、互助,贯穿每一个活动环节,孩子们虽然忙得大汗淋漓,却收获满满。杂多县政协副主席吴金多杰说,看到孩子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他很感动,也很欣慰。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张晓刚介绍说,此次“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加了丰富的实践体验,以此增强孩子们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并且通过了解职业教育,来打开孩子们的认知,拓宽他们在成长中的路子,提供给他们未来更多的选择。

  而学校也应该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作为一份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提供对口支援的教育扶贫项目。

  如果说,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观看升国旗仪式,缅怀革命先烈,参观长城等这些活动是一项影响深远、富有大爱的活动,那么丰富有趣的“主题教育”活动则是可以帮助孩子打牢思想根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孩子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眼界之窗。

  河源之上“结亲缘”

  10天时间很短暂,离别的千言万语还未说出口,泪水已经决堤。抱一抱,不哭,我们还会相见。挥挥手,珍重,我们考上大学来看你们……一个在高原腹地,一个在首都北京。北京和杂多,原本很难拉上关系的两个地区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从1998年起杂多与《求是》杂志社的“亲缘”便开始了。

  到了2015年,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三热爱”教育实践访京活动启动,《求是》杂志社逐步把帮扶重点放在了帮助发展杂多县的基础教育上。而今,为期十天的第五届“三热爱”主题教育访京活动也圆满结束,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们深知在牧区,文化教育对于贫困地区的重要性。

  《求是》杂志社援青干部、杂多县委副书记公衍国说,虽然活动时间比较短,但在这些日子里,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开展拓展训练,每一项小活动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打开视野,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激励他们志存高远、发奋学习、早日成才的热情。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发展教育是解决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基础的根本之策。教育能为牧区孩子打开心灵之门、眼界之窗,帮助他们成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物资援助只能解决眼前问题,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才是脱贫的根本。21年帮扶,《求是》杂志社心系杂多贫困地区的发展,一批批求是干部,以浓浓真情和实际行动,真情帮扶,为杂多县这个“国定贫困县”留下宝贵的“财富。”

  ——投入60万元,在距离杂多县城40多公里的昂赛乡苏绕村修建了求是希望小学。

  ——每年帮扶杂多县20万元,用于教育:2012年,20万元的援助资金用于中小学生寒假补课; 2013年,20万元援助资金为第二民族中学修建学校旗杆、厕所和购置学生床;2014年,20万元援助资金为第三民族完小修建学生厕所和购置了300套学生床……

  ——为杂多县争取乙肝疫苗与冷藏车价值270万元。7.5万支疫苗对杂多县实现乙肝疫苗全覆盖。

  ……

  多年来,一批批帮扶干部的优良作风受到了各方好评。在近21年的定点帮扶过程中,《求是》杂志社一步一个脚印,为杂多人民的脱贫打下了基础。公衍国表示,相信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精神影响下,杂多县这片充满希冀的土地上会开出更多的希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