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羌村发家致富的秘诀——互助县塘川镇高羌村党建工作综述

26.12.2014  16:53
核心提示:  干净整洁的乡村广场 本网记者刘志强(10月26日摄)   (本网记者 刘志强 摄影 报道)深冬的午后,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高羌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农村新景象:一栋栋整齐

  干净整洁的乡村广场 本网记者刘志强(10月26日摄)

   (本网记者 刘志强 摄影 报道)深冬的午后,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高羌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农村新景象:一栋栋整齐的温室大棚,一座座新式的民居,无不展示出高羌村群众发展特色致富产业,努力建设新农村和幸福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

  高羌村地处塘川河上游,全村350户、1408人,党员48名。一直以来,高羌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时刻做到发展为了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走出了一条为群众谋福利、靠群众促发展的新路子,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没有一座像样的瓦房

  2005年以前,全村几乎没有一座像样的瓦房,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大部分农户靠外出“站大脚”获得微薄收入,贫困一直是高羌村挥之不去的阴影。

  农村要想富,主要靠支部,堡垒要坚固,关键看干部。基层基础工作事关群众的生产生活,是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工作,高羌村党支部通过选优配强村干部、加强党员队伍、强化活动阵地、深化主题活动等有利措施,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班子自身建设。通过换届选举,把群众信任、能带领群众致富、年轻有为的人才推选到村两委班子当中,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进一步优化,两委班子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做到了大梁有人挑,后继有人选。

  新班子选出后,以改以往跑跑腿,说说话的老套作风,立马召集会议,讨论起了如何发展本村经济、如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大事。通过“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建设项目、联姻帮扶、自筹资金等方式,建成集文化广场、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为一体的二层14间开放式高标准村级活动室。同时,结合“五有五能、五讲五比”创建活动,认真分析“四培双带”、“三争”、“承诺”等活动的具体要求及内在联系,尤其注重在创建当中把各项活动与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了重点突出、全面开展、整体推进。

  随后,班子成员分头到群众当中,征求群众意见,寻求脱贫路子。如何走富裕之路,找准方向是关键,新一届班子经过认真分析总结,认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对实施设施农业建设的农户国家给予补贴,发展设施农业大有可为,高羌村党支部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终于确定了建立温棚蔬菜生产基地,依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现“富民强村”之路。

  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因为是第一次种菜,群众心里都没有底,积极性不高。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没有一个团结坚强的核心,群众就会是一盘散沙,要想迈好发展计划的第一步,首先要有党员干部来带头。村支部书记赵延凯、村委主任赵延财、村妇联主任黄生萍、村委会计王德勇、党员景仕奎站在前面,带头建起了7栋百米温棚、四栋百米拱棚,温室大棚。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群众都活跃起来,参与到了温棚种植的行列中。截止目前,新的温棚蔬菜种植基地初具规模,其中党员温室大棚占到了26%,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群众都活跃起来,参与到了温棚种植的行列中,党支部带头铺就致富路,承担起了百栋温棚建设任务。随着百栋温室基地建设序幕的拉开,高羌村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大好机遇。

  温棚建成只是个开始,如何使温棚发挥效益,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路,才是村党支部工作的重点。温棚建成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成员“三天两头一次会,东奔西走寻门道”。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村干部帮助大家选择种植品种,签订供销合同,聘请技术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一年下来,每个大棚都有了3600元左右的收入,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收益,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积极性。冬季来临,看到菜农冬季挑水浇菜,支部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如何解决浇水问题?经支部会议协商研究,想到了“就地挖井”,支部书记担起了第一个试验挖井任务,七天的时间,水井挖成功了,村支部及时召开会议,动员群众就地挖井,20天时间种植户全部挖出了了自己的浇水井。为了给群众节省费用,村干部及时到农业主管部门争取项目,他们的工作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县蔬菜中心为每户温棚种植户解决了1台潜水泵,无偿的投资,大力的支持,增加了菜农的积极性。随后在村党支部的积极争取下,县蔬菜中心无偿投资管道、水泵,安装了自动卷帘机,并对蔬菜基地的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资金达到30多万元。通过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温棚蔬菜基地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建立了产供销一体化渠道,引导群众做精做细、做大做强特色蔬菜种植业,一个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基地正在兴起。

  截止目前,全村相继建成新型节能温棚208栋,占地330亩,经营农户53户,棚均收入1.5万元,占全村收入的40%以上,另外露天种植的章丘大葱、娃娃菜等蔬菜有170亩。设施农业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并成功注册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青塘川”蔬菜品牌。同时,结合“五有五能、五讲五比”创建活动,高羌村根据面临的发展机遇,结合本村生产实际、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了以温棚蔬菜种植为主导的特色种植型创建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建成树莓种植基地1000亩、小麦制种田160亩。2012年,全村产出蔬菜184吨,高于粮食产值,全村经营总收入达858.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960元,走在了全镇的前列。到田地里走一走,整齐有序的温室大棚交织着繁忙的运菜车辆,衬托出了村民们收获的喜悦,展现出一幅别开生面的“农忙”景象。

  新农村带给老百姓新面貌

  一切工作为了群众,只有切实为群众办好实事才是一切工作的重心所在。近年来,高羌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目标,以转变干部作风、打造服务型干部队伍为关键,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能。实行“1+1”结对帮扶工作。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村党支部积极与联点单位协调,根据县、镇领导班子成员对口帮扶一户农户或一名贫困党员的要求,村党支部通过和广大群众交心谈心、了解基本情况,认真确定了帮扶对象,为4户困难群众解决资金1400元,面粉4袋。落实项目服务中,结合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建设,高羌村党支部多次与上级部门衔接,争取村道硬化4.6公里。投资52万元修建20平方米的温室看守房61套,实施了257户农户人畜饮水工程,切实解决高羌村257户农户的村民们饮水难的问题。

  高羌村在“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建设中,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原则,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人居环境,达到农户院墙和大门统一改造、村道全部硬化、危房基本改造、村庄环境有效治理等目标,村党支部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承诺事项,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村党员干部带头拆除破旧房屋及棚圈、清理建筑垃圾、搬迁等工作,全村仅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集中完成拆迁房屋12间28平方米、拆除残墙断壁1347米,清理乱堆乱放垃圾45处,有力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在项目建设中,村党支部主动到与共建单位、县级联点部门协调,跑前跑后,把每件事都当成自家的事办,共落实资金2668.41万元,完成村道硬化4.6公里,大门改造330户、修建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

  如今的高羌村面貌焕然一新,当年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洁净的硬化路、样式统一的围墙大门,家家户户是清一色的红瓦房,还有20多户人家建起了小洋楼。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村卫生室等也相继入驻新村,6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娱乐广场也成了村民日常健身、打球的好去处。而更让村民高兴的是,村里的人畜饮水改造工程,让村民吃上了甘甜的深井水,切实解决了257户农户的村民们饮水难的问题。

  如今的高羌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已是声名远播,村党支部先后被海东地委、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富民好支部、优秀村支部,2012年高羌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党支部”。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支踏实肯干的党员队伍成了高羌村发家致富的秘诀。塘川镇高羌村党支部带领本村开拓创新,不懈进取,正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目标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