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高跷不姓老
青海新闻网讯 2月20日一大早,湟中县甘河滩镇前跃村的小广场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前跃村的高跷社火队登场表演,引来了众多村民和来自西宁的市民围观。村民们相互帮着系花、穿衣服、化妆……亲密得像一家人。“真热闹啊!在城市里真的很难看到这么精彩的高跷社火表演,今天真是大开眼界呀。”西宁市民陈志刚带着妻子和5岁的孩子开车来到了前跃村,一家人赶上了这难得一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
前跃村的高跷有上百年的历史
高跷表演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开始。只见高跷表演者们打扮成七仙女、王妈、媒婆、五虎上将等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在台前表演着。
前跃村的高跷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当地出了名,村里很多年轻人都会这个民间绝活儿。高跷队的负责人窦全孝告诉记者,高跷队有100多人,都来自本村的村民,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38岁。“我们村的高跷和社火很受年轻人的青睐,小伙子们光是熟练地踩上高跷走路都要学上个半年,更别说单腿跳跃、打醉拳这些花样了。”窦全孝说,社火和高跷在青海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
前跃村的这支高跷社火队在农历小年和大年初五就已经演出,在正月里还有更精彩的演出,这支高跷社火队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追捧。
90后大学生踩高跷
当日,前跃村的高跷社火队伍一出现,就引来无数喝彩声。高跷队里的年轻人特别惹眼,22岁的窦增通、26岁的窦增辉等人在台上表演得很起劲,甩动袖子的架势一点不输老艺人。
窦增通在南昌一所大学上学,他从6岁的时候就跟着家人开始学踩高跷了,特别喜欢那种唢呐吹起来时,踩着高跷边走边扭的感觉。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大家积极性特别高,尤其是村里的年轻人,都会踩上高跷耍一耍。今年刚一放寒假,我就赶紧回来,就是为了排练和演出。”窦增通告诉记者。
“不过学这个真是摔了无数次。”窦增通笑着说,刚刚踩上高跷的人会不习惯,他们几个年轻人踩的高跷高达两米,一般人踩上去以后除了胆子大以外还需要有足够的体力。
“演出的时候,5点起来化妆,8点开始穿衣服,最难的是‘装社火’”窦增通介绍,一场社火的准备,一般都是从早上5点开始。准备工作虽然繁琐,但是,每个步骤都缺一不可。
为了让演出的效果更好,高跷队演出时还要小酌两杯,“喝点小酒,一是可以驱寒,二是可以在表演时更有状态。”今年32岁的窦增东笑着对记者说,他也是高跷爱好者,他们家四辈人都踩过高跷。
窦增东说:“这是我们民间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有特色,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来参与活动,我们特别高兴,希望大家都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
有年轻人传承就有信心
“今天表演的社火和高跷属于咱们青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留下来的民俗活动。”22岁的窦增通告诉记者,高跷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也不陌生,不过现在的表演者大多还是以中年人为主。
窦增通说,他扮演的七仙女角色是反串,很是讨喜,一些动作和表情除了上一辈传下来的,还有的就是自己琢磨的。“今年是狗年,我们的队伍还摆出狗年旺的造型。”记者看到窦增通和窦增东能做一些跳起来的动作,踩着高跷做跳跃的动作的确有点难度。“以前我们踩的高跷有两米以上的,现在难度稍微有所降低,主要还是为了安全。”窦增东说。
谈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前景时,前跃村高跷社火队的负责人窦全孝也有一些担忧。“一方面是我们现在的活动经费不是很够,另一方面就是大家表演的时候万一发生安全问题没有人来负责。”谈及未来,窦全孝还说,“今天看到有几个年轻的朋友也参与表演,现场还有小孩子来体验,我对于今后的传承还是有信心的。”
(注:前跃村原名叫窦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