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节明开幕

28.08.2015  13:46

  

   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为重点,全力稳定增长,加快结构调整,狠抓改革攻坚,突出依法行政,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改善民生,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海西州委常委、格尔木市委书记王勇

   要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发展。今年是格尔木市首次被列入省直考县范围,这些指标任务容不得半点折扣,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确保完成。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推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使全市经济尽快止跌回稳、健康发展。

  ——格尔木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天晓

  “弘扬昆仑文化·促进旅游发展”。8月29日至9月2日,2015·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节将在格尔木拉开帷幕!

  七月、八月的格尔木,蓝天白云和明媚的阳光是主色调,偶尔也会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昆仑山顶的白雪亮得耀眼,雪山融水奔流直下到达河东农场、河西农场和盐湖工业区,浇灌了这座青藏高原上海拔约2800米的小城。

  除了美景,吸引人们聚焦目光的还有格尔木的昆仑文化。这座在戈壁荒漠建设起来的年轻城市,虽然年轻但并不缺乏底蕴。已举办多届的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节,让更多的人通过昆仑文化知晓了格尔木,也让昆仑文化成为了这座城市鲜活的个性与标志,这种“文化格尔木”景观,引人注目。

  借助2015·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节平台,格尔木将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构建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旅游新格局,打造昆仑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展示中国盐湖城·魅力格尔木文化旅游新形象。同样将在世人面前展示出一个砥砺奋进发展之城的新形象。

  经济发展呈现积极变化

  格尔木市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一些积极变化和新的亮点。

  ——项目工作成效显著。坚持“一项一策”工作模式,以目标倒逼进度,突破常规,保障投入,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全力促进项目开(复)工。全市12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为91.7%,36个州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为78%,占投资总量78.5%的46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为83%,53个历年沉淀资金项目有52个开工建设。

  ●创新优化政府投资管理。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审计等方面的政策,全面推行“并联审批”措施,项目前期手续简化为28项、办理时间缩短至30天以内。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通过“青洽会”、“世界钾盐(钾肥)大会”、“浙商走进格尔木”等活动,签约项目31个,签约资金223亿元,已有16个项目开工。

  ——工业经济逐步企稳。进一步完善“一企一策”,着力解决好重点企业生产经营问题。

  ●重点企业生产稳定。全市68家规上企业中,有61家正常生产。坚持抓大不放小,深入开展干部入企服务活动,梳理汇总各类问题114件、已协调解决80件,打通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工业投资降幅逐渐收窄。1月至7月,工业完成投资104亿元、下降32.7%,占全市完成总投资的84.2%,增速较1月至6月、1月至5月分别回升8.6个和21.9个百分点。

  b政银企平台对接常态化机制建立,工业贷款增长12.1%。货运量、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4%和3.8%。上下游产业对接规模达到56.2亿元,涉及40家企业、30种产品和5个工业项目。

  戈壁上有座美丽新城区

  走进格尔木,两旁郁郁葱葱的白杨林,蜿蜒徘徊于人行道、街角的清清溪水,宽敞的马路、林立的高楼,眼前的景致会让你有种进入了南方小城的错觉。为了在戈壁建起一座美丽的城区,格尔木不断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坚持补齐短板、完善功能,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实现“双提升”。

  ——切实增强规划的调控作用。建立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园区总体规划、重大项目布局的统筹协调机制,“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稳步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规划、格尔木枢纽站控制性项目规划形成初步成果。制定了规划编制审查、建筑设计、市政管线等一系列技术导则和工作标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更为规范和精细。

  ——努力加快重点项目进度。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规划通过评审,星园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即将开工,1700套城镇保障性住房、240户农村保障性住房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依法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土地管理审查机制,制定了国有未利用土地用于生态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驻格单位和军警部队土地租赁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开垦种植国有未利用土地、林地及草原活动,在依法解决土地管理突出问题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和实践。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江源”二期唐古拉山镇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第二次成效巩固任务全面完成。实施园林绿化项目17个,完成投资7340万元,新增绿地3467亩,光伏园区绿化(二期)完成补植补栽。安排资金7048万元,扎实开展整治环境卫生突出问题推进家园美化行动。

  建设高原特色旅游中心

  格尔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青藏铁路世界顶级旅游带,察尔汗盐湖工业景区、昆仑文化景区、道教朝觐、昆仑美玉、大漠胡杨林等深受海内外游客青睐。截至7月,今年全市旅游接待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6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9%。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格尔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今年上半年,市旅游局根据《格尔木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经济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格尔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时限要求,通过综合对比,已于4月20日由北京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规划初稿,并征集了相关单位意见,6月下旬根据征集到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形成评审稿。加快了昆仑山地质公园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格尔木金鱼湖民族风情园三期工程项目、五子湖生态旅游景区一期工程、318自驾车营地公园项目、四星级公厕项目等续建项目收尾工作,让该市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提升。

  ——宣传推介助力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与旅游卫视合作拍摄了以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昆仑文化、西部风情、盐湖风光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片《大美胜景昆仑山》和《梦想之地》;参与了第二十一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盛典暨2015大中华区旅游文化榜的申报工作;市旅游局以中国最具原生态景区申报参与了全国百佳生态文明城市与景区的评选。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在经济增速换挡、财政增收减缓的困难局面下,该市民生领域投入占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促进了十大类为民办实事工程的实施。

  ——就业创业形势良好。城镇新增就业2518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9665人(次),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56.6%和73.2%。创业孵化基地投入使用,筛选创业项目31个,大学生等群体通过众创空间、孵化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涨。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五项保险年度参保任务基本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等增资政策全部兑现,18项基本民生保障指标调整到位。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坚持精准扶贫,组建16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实施小岛村异地搬迁等扶贫开发项目11个,争取财政扶贫切块资金1798万元。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高考上线率、本科率、重点率分别达到100%、90.1%和51.4%。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40元,达到570元。“三馆”、藏区电影院、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加快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