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精雕沙漠碧玉

14.12.2017  14:54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18日,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牧民身着民族服装,早早地聚在一起,通过电视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盛况。

  说起近几年长江源头的变化,村党支部副书记更尕南杰万分感慨,他说:这几年我们三江源生态变化很大,草场多了,牛羊也多了,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党的十九大召开了,报告提出了生态保护建设的新要求、新内容,让我们对今后的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如今,通过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长江源村33万公顷草场已实现全部禁牧,由此形成了山上禁牧,保护生态,山下创业,融入城市新生活的‘双赢’格局。”唐古拉山镇党委书记赵守元说。草场全部禁牧,也吸引了更多的野生保护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沿着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百万吨钾肥项目60公里的防洪堤缓缓前行,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成群结队的天鹅、灰鹤、鸬鹚、红嘴鸥等珍稀、野生鸟类在空中翱翔。格尔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很多的天鹅、丹顶鹤等珍稀保护动物,向寒冷的大西北飞来,在这里栖息过冬。

  从燃煤到使用天然气,从春季植树到春秋两季植树,从杨树、柳树到松柏、红柳,点滴的变化只为让格尔木的天更篮、水更清、树更绿,城市更美,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更加宽广。

  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做法让格尔木225名贫困群众受益匪浅。每天早上,郭勒木德镇新华村的姚元明夫妇都会骑着今年新买的电瓶车,来到格尔木西郊的林地浇水.虽说刚刚入冬,但林地的浇灌、清淤工作却是片刻也耽误不得。姚元明夫妇俩按照分工,和其他护林员一起,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忙活着。从贫困户到护林员,从每年一万元左右的收入,到两口子每年10万元的收入,姚元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也为能成为一名护林员,能够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身体有病,靠打工收入很少,现在我们两口子有了固定的工作,浇水护林,这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好事。”朴实的话语让人倍感欣慰。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这是多年前世人对格尔木的印象。殊不知,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格尔木人通过不懈努力,已经建立起了一片片风景宜人的沙漠绿洲,雕琢出了一块块嵌入沙漠的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