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模式 构建新格局 ——西宁市司法局打造全社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格局

24.11.2017  17:34

  青海新闻网讯 在“七五”普法开局之年,西宁市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省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市委对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通过开展以“四梁”(法治队伍、法治文化、法律服务、法治创建)为构架,以“八柱”(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农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法律进寺院、法律进军营)为基础的法治宣传教育“十百千万”系列共建行动,从而以法治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法治文化建设为依托,以法律服务为支撑,以法治创建为载体,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目标,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养,提升全市法治化水平。

   普法:法治宣传队伍“高精深广”

  建立系统规模的普法队伍。成立10个普法讲师团,培育100名普法骨干,征募1000名普法志愿者,培养10000名法律明白人;打造一支“高精深广”的普法宣传队伍,是西宁市“七五”普法的基础。因此,西宁市将筛选一批政治信念坚定、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具备专业特长并热心公益普法的法学专家、教授和法律实务工作者成立“七五”普法讲师团,根据不同普法对象需求,实施精准普法,为各类社会群体提供免费的“菜单式”法律服务,在推进西宁市“以案释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西宁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筛选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的市民,通过分层次、多渠道、有重点的集中培训,到2020年培育10000名法律明白人,把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的触角伸到基层,推动全民学法用法工作深入开展。

   阵地:法治创建触角伸向最末端

  “七五”普法期间要创建10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创建100个法治建设示范单位,创建1000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10000个文明单位(五好文明家庭)。打牢基础,扎牢根基,让普法阵地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最末端。

  西宁市将依托司法、教育等资源,建立有一定规模、具有法治宣传教育功能并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法机关、院校、教育、廉政、文化场馆等10个市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要特色鲜明、教育直观、体验深刻,确保重点普法对象均能到基地接受两次以上法治教育体验活动。

  计划到2020年,要创建1000个“组织健全有力、法治教育扎实有效、管理监督制度规范完备、矛盾纠纷能有效化解、社会和谐稳定”的国家、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有效增强农村(社区)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依法自治能力。

  以创建文明单位、五好文明家庭为抓手,把单位、家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单元和有效载体,推动文明和谐法治单位家庭新风尚,推动单位家庭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厉行节俭。到2020年,在全市创建文明单位、五好文明家庭10000个(户),以单位、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单位、家庭的文明促进社会文明。

   效率:法治文化传播效力实现最大化

  成立10个法治文艺演出小分队,举办100场法治节目巡演,创作1000部法治文化作品,建成10000个公益普法宣传窗口。依托文化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把生硬的法律条文变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高效、快捷地实现法治文化传播和浸润。

  依托西宁市各艺术协会、民间文艺团体、社区群众性文艺演出队伍、专业演出团体,成立由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村(社区)群众参加的10个法治文艺小分队,结合民间曲艺、青海“花儿”等河湟文化,创作编排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独具西宁特色的法治文艺节目开展巡演活动,进一步增强普法感染力和吸引力。

  利用“文艺搭台,法治唱戏”的模式,结合多种文艺形式,将法治知识融入文艺表演,直观、生动地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到2020年,西宁市举办法治文艺下基层巡演达到100场次。

  把法治文化与河湟文化、地域民间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编排融入法治元素的贤孝、平弦、“花儿”等文艺节目,创作法治公益广告、法治漫画、法治曲艺、法治书法和摄影等作品,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活动的需求。

  在西宁市的公园广场、社区等公共场所建立法治宣传长廊、法治橱窗和电子显示屏,在车站、商业楼宇等人流密集场所制作法治公益广告,利用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节点滚动播放,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广覆盖的宣传格局。

   服务:法律服务实现“零距离、无盲区”

  全市将建成10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0个法律服务工作站、1000个法律服务室,办理10000件法律援助案件。让法律服务深入人心,温暖人心,在完善的法律服务中让老百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建立健全符合市情、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西宁市“城区半小时、农村1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圈,在县(区)设立法律服务中心,设置12348法律咨询热线、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导引、法律咨询、社区矫正和人民调解等窗口,使群众能在一个平台上,享受“综合性、一站式、超市化”的法律服务。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西宁市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村(社区)法律服务室。统筹配置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推动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 2017年底前实现西宁市村(社区)法律服务室全覆盖。

  把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纳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好法律惠民工程,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系点建设,健全基层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完善便民服务举措,实现法律援助申请快捷化、服务零距离,做到应援尽援,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措施:多措并举开展媒体公益普法

  西宁市打造10个普法微信公众平台,建成100个普法网站(专栏),创作1000个网络普法作品,发布10000条普法公益广告。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提高普法的快捷性、普遍性,使普法宣传“随时随地,不留死角”。

  利用微博微信覆盖面广、资讯量大、传播迅速等特点,即时推送内容翔实、准确权威的法治信息,定期推送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开展“指尖上的普法”,实现法治宣传从实体社会到虚拟空间的全覆盖。

  建设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形成以“西宁法治网”为主干、政府和地方门户网站为补充的普法网络体系,实现法治信息发布、在线学法考试、普法工作指导交流、公益法律服务等功能一体化,推动普法资源开发开放、共建共享。

  打造以平面媒体为基础,广播电视媒体为依托,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为补充的全媒体法治宣传教育新平台,要在报刊、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手机APP客户端等,在显著位置、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大力度、经常性地持续刊播普法公益广告,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到“法律就在身边”,同时多方位、多角度展示西宁法治建设的成果。

  到2020年,西宁市将实现法治宣传教育体制机制完善、资源共建共享、覆盖全方位的普法新模式,打造出具有西宁特色的全社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格局。

  本版图片由西宁市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