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育桃李 默默奉献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10.09.2014  11:04

为人师表育英才

  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在金色的秋天里,我们迎来了第三十个教师节。在此,让我们把深情的祝福献给敬爱的老师们,感谢他们为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塑造灵魂的重任。在岁月的长河里,教师们用一头白发,换来了桃李芬芳满天下;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搭筑成了社会进步的阶梯。可以说,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长期以来,我省教育工作者牢记使命,辛勤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学为师之骨。对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最基本的职责。今天,在推进战略任务的大背景下,我省对人才、对知识的渴望更加迫切。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用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观念、知识和能力与时代同步,增强教书育人本领;努力钻研业务、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培育学生,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德为师之魂。作为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领路人,教师的价值观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的价值观,又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讲,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需要教师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带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教师应该用自己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格、良好的风范,影响和塑造学生,做到不仅学高,更要身正。同时,还应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

  为人师表育英才。愿广大教师一如既往地珍爱教师的光荣称号,忠实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1985年,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

  九月金秋,老师是这个季节的主题,空气中弥漫着感念感恩。

  尊师重教是永远的美德。

  过去,现在,将来。

  又是九月,教师节踏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而来。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我们从稚童到少年再到青年的生命历程中,老师,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

  他们虽然生活清苦,却情系祖国未来,心连学子之心;

  虽是一烛微火,却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特开辟专版,希望通过这些文字和图片来反映教师代表呕心沥血、一心为学生的感人事迹。让我们衷心祝愿人民教师节日快乐!向广大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老师们道一声:您辛苦了!

  董秀莲:老师就要选择奉献

  上世纪末,大学毕业的董秀莲被分配到门源县青石嘴中学担任英语教师。那里的条件跟城里有天壤之别,生活条件、教学条件都很差。学校给她分了一间半平房,冬天冷夏天闷,房顶有破洞,躺床上就能看到天。全校只有一个共用的水龙头,每天大家排队去提水。娱乐活动更是缺乏,2007年,她攒钱买了台电视,这才看上了电视节目。

  条件苦,董秀莲却没抱怨过,反而挺知足。她说:“我在湟源农村长大,农村孩子吃点苦没什么。有吃有住不错了。”

  也正因为来自农村,她深深知道农村孩子求学的不易,下决心要把孩子带好。学校地处民族地区,过去,那里教育意识淡薄,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家长对孩子上学持无所谓的态度。董秀莲挨家挨户去找家长谈,经济困难的,她给买课本、买文具。“娃娃们都挺机灵的,不上学可惜了。”

  在学校,董秀莲对学生关怀备至。一名叫李香燕的同学,家境贫寒,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董秀莲找校领导汇报,又联系团委组织献爱心活动,帮她渡过难关。看到她大冷天连袜子都没穿,衣服又单,董秀莲从家里拿来自己的衣服给她,李香燕感动得哭了。

  有一次,董秀莲得了重感冒,正难受的时候,得知班里的同学贫血晕倒,她也不知哪来的力量,背起学生就往医务室跑。在医生紧张抢救后,学生苏醒了,但又无法与家长取得联系,她又亲自送学生回家。学生恢复了健康,可她却累倒了……

  在董秀莲心中,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故事,所以,她从不以成绩取人,更不随便批评,生怕委屈了学生。一有时间,她就在教室和大家交流谈心,鼓励学生努力上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董秀莲的精力全在学生身上,自己的孩子却顾不上。一年冬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董秀莲得知学校有突发情况,立刻赶了过去。回家时发现年幼的孩子因为没有钥匙,站在家门口冻得瑟瑟发抖……“想想孩子真的很内疚,但是既然当了老师,就选择了奉献。”

  虽然付出太多太多,但董老师没有后悔过:“我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2012年,她调入门源县一中,继续担任班主任至今,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郑恒萍:让书本走进生活

  “你们看,现在拖布杆对我的腹部有一个向下的力,我的腹部对拖布杆有一个向上的力……”德令哈市一中的教室里,物理教师郑恒萍手持拖布,斜顶在自己的腹部上,给学生们讲力学。

  “演示一下直观明了,不然有些学生不理解。我上课就是这样,追求生动。”郑老师说。

  有一个顺口溜这样说:“物理难,化学烦,生物怪”,物理很难,是很多学生共同的感受。但在郑恒萍这里,物理课却变成了大家都喜欢的课,学生们都说:“郑老师的物理课最有意思。”

  郑恒萍认为:物理课的讲授就要结合自然、生活,讲出“物理的道理”,恰如其分地激疑,释疑,再生疑,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在课上,她和学生一起探讨神舟飞船返回舱为什么那样设计、蜘蛛侠为什么可以爬高楼、杂技团空中飞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学生们的兴趣就这样激发了出来,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做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一次实验课,她都精心准备,还别出心裁地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小实验。讲圆周运动时,学生不理解物体到底是曲线前进还是直线前进,郑恒萍便让学生找几个钥匙之类的小东西,系在绳子上甩出去,观察轨迹。“真的是曲线!”学生们看到以后,一下子就明白了。

  郑恒萍说,想知道一个老师课讲得好不好,就问学生课长不长。学生觉得课太长,就说明没讲好。有时候,郑恒萍下课后没回办公室,别人误以为她拖堂了。其实,她从不拖堂,只是课讲得好,学生们意犹未尽,围着她问问题,如此才被经常“冤枉”。

  批改作业时,她将面批、眉批、评语、等级相结合,有批评有鼓励。学生拿到自己的作业本,优点、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一目了然。有时她还会出“口头作业”,她出题,学生当场告诉她解题的思路和运用的公式。

  “书本一定要走进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应试。”作为学校的课外兴趣辅导员,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她指导下,学生们制作的远程可控浇花器、地震报警器、水火箭等小发明,获得了省、市比赛的奖项。学生高兴,郑老师也高兴:“学生把知识和生活结合了起来,这正是我所希望的。”

  赵顺军:学生心中的“灯塔”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好,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回去之后要把口诀背熟,明天上课提问,下课。”

  他跑回办公室,来不及擦去满手的粉笔灰,端起一杯凉水喝了几口,换上语文书又匆匆走向了三年级的教室。

  这位行色匆匆,既教数学又教语文的老师叫赵顺军。

  在荒凉、闭塞的大山深处,矗立着一所山村学校。在学校里,从学前班到三年级共31名学生,赵顺军是学生们唯一的一位老师。十三年里,一波又一波的孩子走出大山,但赵顺军凭着心中那份教书育人的坚定信念,成为了这里唯一的留守者。

  2002年赵顺军被分配到化隆县德恒隆学区支乎具初小任教。赵顺军告诉记者:“想到要见新学生我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与期待。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心里一直在想着怎么跟学生打招呼,是严肃点还是轻松幽默点。一路上,看着车慢慢驶向大山深处,我心里五味杂陈。”

  到了学校,我一看,五间破旧的瓦房,一间教室就是一个年级,学校环境很差。但是望着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我选择了留下。

  十三年来,作为唯一的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正常上课,赵顺军从没有请过一次假。

  “2013年4月,年近70岁的父亲突然晕倒了,医院诊断为脑梗塞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医院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因为学生我没有及时赶过去,只是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回去照顾了一天,看父亲的病情平稳了,第二天下午就赶回学校,家人埋怨我不能请假多照顾父亲一天,我告诉家里人,我是学生们唯一的老师,他们需要我,他们要从三四公里外赶来上学,我不在,他们只好回家……不能在床前尽孝,我是个不孝儿子。”说道这里,赵老师哽咽了,内心充满了对父亲愧疚。

  十三年如一日地以校为家,十三年如一日地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由于地方贫瘠,周围的很多农民选择了搬迁到其他地方,学生也越来越少,从最初的五六十名到现在的三十几名。学生走了,但是赵顺军依然坚守在这里。他说:“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坚守下去”。

  一位老师,四个年级,31名学生,孤独的他却是孩子们的一切。他深知这些走不出大山的孩子都是最困难、最需要他的,他要用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他们传授知识。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赵顺军如同点亮的烛火,守候着深山里的希望,诠释着乡村师魂的内涵。

   吴春晖:为智障孩子打开一扇窗

  在省特殊教育学校五年级的一间教室里,一群智力上比起正常孩子有一定障碍的学生们围坐成一个圈,其中一位学生站在中间给大家表演时下流行的《小苹果》,他手舞足蹈的模样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站在孩子们身边,拍红了手,露出无比幸福笑容的她就是这群孩子的老师——吴春晖。

  “老师,我要给你讲个故事,喜洋洋是个调皮捣蛋……”

  看到吴老师在为同学鼓掌,大家都不甘示弱地拉着吴老师的手,要给她表演节目,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了。一个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脱掉了鞋子,光着一只脚在地上走。

  “地这么凉,生病了怎么办,你的鞋子呢?”吴老师平和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着急。

  而他根本不理会吴老师,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吴老师在教室里找了一圈才把他的一只鞋子找到,鞋子和鞋垫分了家,分别躺在教室的不同地方。吴老师把鞋垫放进鞋子然后套在了孩子的脚上,然而学生却对着吴老师说:“你管的事还多呗”。

  吴老师笑着回答他:“我是你的老师,我不管你谁管啊”。

  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面对智力程度不同的孩子,吴老师常常会遇到很多令人措手不及的事情和想象不到的困难。但她始终坚持特教学校没有“差生”的想法,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只要他们来了,就应该努力、细心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肯定这些优点,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记得2000年开学的时候,来了一位叫旦正的学生,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和害怕,他不跟同学说话,老师上课叫他,他也不回答。当时我就着急了,如果连基本的开口说话他都不愿意的话,怎么打开他的心,更不用说培养他的自信心。为了让他尽快融入新环境,我让懂藏语的同学多跟他交流,让他找到一点熟悉的感觉,增加他的安全感。时间久了发现他会跟懂藏语的孩子们说话,于是我就学了一些简单的藏语,经常跟他单独交流,带着他一起在操场上边走边说话。起初他还是不太愿意开口,经常都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他开始信任我,有时还会主动跑来找我说话,也开始学着跟其他同学交流了。”说的这里,吴老师满眼流露出为孩子感到骄傲的幸福感。

  “让我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是吴老师事业追求的目标。

  吴春晖常说,干特殊教育,靠的就是“爱心、耐心加恒心”,有了爱心才有花的种子,有了耐心种子才会发芽,有了恒心,才能开出七彩的花朵。

  雷梅莉:学生社团的“领头人”

  9月8日,正值中秋佳节。晨曦,徐徐拉开了夜的帷幕,又一个绚丽的早晨降临到了青海师范大学校园。

  校园里已是人头攒动,“今天又迎来了一批新同学,我们的社团又可以增加新成员了”,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辅导员雷梅莉说。

  一条牛仔裤,一件时尚的外衣,一头精干的短发,雷梅莉老师看上去丝毫不像是一位老师,倒像是一名大学生。

  “打扮的年轻时尚点,孩子们见了就不会紧张,才能很好地交流。”雷梅莉微笑着说。

  推开办公室,走到办公桌前,桌子上有一张包得很精致的贺卡。轻轻打开,只见“老师您辛苦了,祝教师节快乐”几个字引入眼帘。“嘿嘿,这是蓝眼睛协会的同学们送的”,雷梅莉说。

  旁边的谢老师按捺不住说,蓝眼睛协会是雷老师指导组织成立的,不光这一个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新特英语协会”、“绿苑文学社”、“晨曦协会”、“拉丁dancer协会”、“西部畅想旅游协会”、“民族文化艺术协会”、“奥羚协会”、“研究生会”这些社团的成立都与雷老师有关系,雷老师可是学生社团的“红人”。

  雷梅莉说:“我觉得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在实践丰富着当代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着大学生的情操,所以我要教给学生们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蓝眼睛协会成功申请了丰田公司资助项目“黄河上游(湟水河)的水质分析”项目举办权,并获得十万元的项目经费,开创了全校学生社团获得较高经费项目的先河,其他社团也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社会各界也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深受大家关注。

  “在同学们组织的各类活动中,都能够看到雷老师的身影,同学们有高兴事儿或者遇到挫折困难时,都愿意向雷老师分享和倾诉,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蓝眼睛协会会长唐婵婵说。

  “我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们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学生们的成功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面向未来,我将会继续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辅导员岗位上无悔地走下去……”雷梅莉老师说。

   何建敏:让每一个女娃都有学上

  “一、二、三,才三个,看着,我肯定比你踢得多”

  一群女学生在操场上比赛踢毽子,享受着课间休息时间。

  “记得在我刚来这所学校的时候,校园里基本看不到女学生,你看,现在操场上有好多女学生在玩耍,我觉得很欣慰。”此时脸上露出慈母般笑容的她就是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草滩坝小学女教师何建敏。

  “我是撒拉族,小时候差点失学,我很感谢我的父亲,是他不忍心看我整天哭闹又让我继续上学。当我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女娃娃进入课堂。对于当时那个年代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我知道一定会受到很多的阻扰,甚至是非议,但是我不怕。”何建敏说。

  “有了想法就想着一定要实现,每天除了完成教学工作,休息的时间就是查资料,到处张贴女童教育的标语,散发宣传资料,挨家挨户地走访村民询问原因,很多人不理解,这是我家的事,我想让娃娃上学就上,不想上就不上,你管的闲事多啊,有时间了管管自己家的事。去的次数多了,有的人家连门都不给开。一连走了三个月,大多数村民们并没有被说服,学校只增加了3名女学生。父亲的一句话提醒了我,长久以来我的努力成效甚微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关键人物。于是我们连夜亲手摘抄教育资料,到村里找德高望重的老人,让他们和我一起向家长讲解女童受教育的重要性。”回想起当初的情景何建敏眼圈泛红。

  经不懈的努力和在这些老人的帮助下,女童陆续走进了校园,到学期末时,学校多了47名女同学。

  “开学的时候,看见女学生陆续来报名,我当时激动的眼泪都出来了。”何建敏用手拂去了眼角的泪水。

  在如今的草滩坝小学校园里,到处可见女学生的身影,她们同男学生一起接受教育。

  三尺讲台,已陪伴何建敏度过了三十三个春秋。“让每一个女娃娃都有学上,上好学,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何建敏的追求。

  考上青海大学的马晓梅说:“要不是何老师劝说我家长让我上学,我可能就已经结婚生子了,就感受不到大学的氛围和学习的乐趣了,将来一定后悔。”何建敏细细算来,她从教三十三年教过的女学生中,有300多名考上了重点大学。  (李辉 赵静 黄瑾辰  张晓英  张 浩)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
规上工业80.9%贡献率来自西宁——全省经济半年报之七
  2021年上半年,西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