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林:农民工贴心的“娘家”

26.02.2016  09:02

  青海新闻网讯  桦林乡农民工工会成立于2003年4月,十多年来,在全国总工会、省市县总工会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桦林乡农民工工会怀着对农民工的深情厚谊,为农民工遮风挡雨,雪中送炭,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被全乡农民工亲切地称为“娘家”。2015年,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举措】为了让乡农民工感受到工会的作用,桦林乡党委、乡政府切实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村、合作社成立工会委员会,把各项工作分解到各村并和各村委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根据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的制度。除此之外,为更好地掌握桦林乡农民工基本信息,乡工会委员会建立了电子劳务产业致富带头人档案、务工人员信息卡、劳务协作点情况登记表等。建立了上联县就业局人才交流中心、下联外出务工人员和产业带头人、外联务工协作点、内联剩余劳动力的信息沟通网络,为务工人员提供务工场所、工种等各类信息。

  【成效】截至目前,全乡有产业致富带头人6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3500人、共培训劳务人员2580名、劳务产业带头人75名、劳务信息联络员16名,有劳务协作点3个。

   突出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举措】近年来,桦林乡农民工工会把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加强管理、规范标准、完善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着力提高劳动力水平、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根据资源普查,全面准确掌握桦林乡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性别、年龄、文化、技能等结构状况,动态了解他们的求知意向,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化程度。并且根据劳务市场用工需求的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规划,从培训机构、培训科目、培训经费、培训方式到培训人数,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成效】截至目前,争取各类培训资金10万元,对2245名农民工、63名劳务经纪人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维权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还开展了各种劳动技能培训,如泥瓦工、电焊工、刺绣工、缝纫工等,通过职业技能的专业培训,提升了劳动力竞争力。

   拓宽就业渠道,加大输出力度

  【举措】桦林乡地处偏远,属脑山半脑山地区,自然条件差、霜冻、冰雹、洪涝等灾害频繁,对处于这种环境下的一个偏远乡镇,几乎已经不太适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法则,外出打工已在全乡上下形成了热潮。基于此类情况,桦林乡农民工工会通过建立劳务协作点,为切实抓好劳务输出工作。目前,桦林乡在格尔木、热水煤矿、新疆库尔勒、三亚、海口等地建立了劳务协作点四个。同时,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乡劳动服务站在开展外出能人调查的基础上,主动牵线搭桥,进一步扩大全乡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

  【成效】近三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全乡14个村农民工工会委员会组织输出农民工11万人次,其中跨省输出8250人次,省内跨区域输出2725人次,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双丰”新疆采棉劳务品牌,劳务收入达1.23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以上。有力地促进了桦林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如今,桦林乡农民工工会在乡政府及村民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乡村民,特别是农民工们感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爱与维护。工会的工作不断推进全乡农民工工会和劳务输出,也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面推进桦林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亮点扫描一:

  重经济,兴农业,壮大产业助发展

  【数字说经济】

  2015年,桦林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9669元,完成率100.3%;畜牧业总产值7596万元,完成率100.1%;固定资产投资4325.36万元,完成率541%;争取省市专项资金278万元,完成率278%;招商引资207.02万元,完成率103.5%;全膜马铃薯种植5900亩,完成率100%;种植蔬菜2969亩,蔬菜产量8216吨;饲草种植1.2万亩,完成率116.5%;农村劳动力转移7947人,其中跨省4080人,完成率136%;劳务收入4620.24万元,完成率143%。

  【产业得优化】

  在农业产业方面,桦林乡根据各村传统农业增收潜力不足的实际情况、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申报中藏药材基地、蔬菜基地、马铃薯种植基地、饲草种植基地等项目。通过举办兴隆村田间学校培训班,补贴项目大量资金种植全膜马铃薯5900亩,饲草料1.2万亩,露天蔬菜800亩。同时,保持小麦、油菜等种植面积,并尝试农超对接模式,扩大产品销路,逐步形成市场产销链条,有效保障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养殖业发展方面,依托瓜拉峡天然牧场,大力支持獭兔养殖基地、华西牦牛养殖基地、玉荣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德隆仔猪繁育专业合作社,打造桦林乡规模化养殖基地。争取260万元,以“公司+合作社+培训基地+农户”的獭兔养殖模式,发挥“一乡一品”优势,逐步壮大养殖规模,形成集毛皮、肉质品、艺术品加工为一体的“一条龙”养殖经营基地。目前,獭兔养殖基地占地20亩,预计年效益达30万元。积极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的西沟村玉荣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20亩,带动养殖户15户,年创收20余万元。

  【生态环境更优美】

  为保护生态环境,桦林乡各村修建了垃圾池,落实了保洁员,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完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每年从政府经费中列支4万元专项经费,加大了环境卫生评比及奖惩力度。开展瓜拉峡流域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积极申请瓜拉河道、瓜拉峡草原生态保护项目。积极与林业局联系实施了新农村绿化项目,发放退耕还林补助385万元,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助51万元。大庄和胜利两村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工作。

   亮点扫描二:

  强基础,惠民生,社会稳定促和谐

  【数字说民生】年内共发放五保供养金18万元,农村军人优抚补助11.92万元,发放最低保障金102.49万元,发放生活救助金10.45万元,发放面粉60吨,发放自然灾害补助金35万元,发放生活补贴9.36万元,上缴重度残疾人参合金0.636万元,报销门诊费共计33.43万元,养老金参保1716人,发放养老金197.34万元。同时,争取并实施了21户58.5万元的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和130户221万元的奖励性住房建设项目及40户10万元节能示范户项目。截至目前,全乡实有贫困户489户、贫困人口1791人。积极申报“雨露计划”和“阳光工程”项目。

  【计科文显成效】为积极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桦林乡进一步加强乡文化站“四室”建设。在大庄村成立了“农民工文化书屋”,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升学率,严格控制辍学率,努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投资220万元修建桦林乡中心幼儿园,投资120万元修建吕顺村幼儿园。积极与省总工会争取金秋助学项目资金8万元,为桦林乡考入大中专院校的69名学生发放助学金。在乡政府举办大通县农村电影放映启动仪式,拉开了全县农村电影播放的序幕。组织召开了桦林乡第一届农民工运动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积极探索“康福家行动”新途径,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联合市、县计生服务站在峡口村开展“服务百姓健康义诊”活动。在全乡共评选出少数民族“美丽家庭”1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