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绿茫崖的“超级工程”

29.03.2019  10:43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有3.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属于海西州茫崖市。这里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区占总面积的80%,荒漠戈壁和流动沙丘占总面积的2/3以上。在这片属于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的戈壁滩上,今天的人们正在实施一项“超级工程”——绿化。

  无论是盐碱度极高的土壤特质,还是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都是绿化工作的“天敌”,要想在这样的土地上种下一片绿洲,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为难,所以成色更为可贵。夏季,当你在柴达木盆地的公路上行驶时,当你厌倦了戈壁滩独有的沙黄色时,远处那一片绿色会带来一抹欣喜,一种希望,一份动力,这便是茫崖超级工程送给你的礼物。它绿了一片戈壁,扮靓了一座小城,更温暖了一方人心。

   绿一片戈壁

  “在这里的土地上,每一棵草都是我们的保护对象!”站在花土沟镇城镇防护林的最高处,茫崖市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李翔斩钉截铁地说道。在他的一侧,是通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茫茫戈壁,而另一侧则是被树干勾勒容貌的生机小城。

  这里的城镇防护林在城镇的东北与西南方向各有一部分,分别延绵4公里和8公里,以红柳、沙棘为主。栽种时,每隔25米种植一排,每隔6米种植一列,每隔100米设一条较宽的隔离带。虽然正值冬日,除青松依旧吐绿,大多数树木都已脱去绿色的外衣,但一排排一列列整齐而笔直屹立于眼前,宛若士兵的军姿飒爽而更显壮观。

  在花土沟机场、315国道,一排排青杨、新疆杨、柽柳、沙棘树干较细、身材矮小,在冬季的风雪中显得格外惹人怜爱。这是2018年茫崖市刚刚完成的防护林工程的一部分。这一年茫崖绿化人工完成整地133.33公顷,实际造林33.33公顷,平均成活率为86%,已完成整地而未展开造林工作的部分将在2019年完成。

  何为整地?为何整地面积与造林面积不同?要解答这些疑问,便要从茫崖所在地区的土壤特征说起了。

  这里的土壤盐碱含量极高,不适合植物尤其是有林植被的生长,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对防护林地区采取大量换土的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工程量极大,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茫崖绿化人采取了另外的一种办法——整地泡水。就是将绿化带规划地区整片翻耕,再用水反复冲泡,以使土壤中的盐碱逐渐稀少,而这样的工作通常需要一年的时间。于是,在茫崖的绿化成绩单上,便多出了一项与众不同的“科目”——整地面积。

  在茫崖的防护林中,有一段的树木格外高大粗壮,与机场附近的树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便是创业路。2008年,在这里选择9.13公顷土地试验性种植。“当时我们心里也打鼓,在盐碱含量这么严重的地方真的能成功吗?”回忆起当初的情形,李翔脸上的笑容像是在嘲笑当初的自己:“但是你看现在这里的树干,每一个都有碗口粗了。我们用十年的时间,证明戈壁滩里的绿化路是可以走通的。”而此时的他笑得格外自信而骄傲。

  是啊,茫崖人用十年的时间,锲而不舍地在高原瀚海上建设着自己的绿色超级工程。“以封为主、封造结合”,他们紧紧抓住国家公益林管护、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花土沟城镇防护林建设、花土沟机场周边绿化等项目,用城镇内外新栽种的300多万棵树苗,建成了属于自己的绿色“护城墙”。同时,完成人工固沙201.2公顷,人工保护沙化土地37146公顷,累计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6600公顷,让这座“护城墙”变得格外坚固。

   靓一座小城

  寒风萧瑟,茫崖市建设与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范韩龙漫步在花土沟镇的街道上,望着已然落叶的排排白杨、青柳,心中满是感慨。

  “茫崖的春天,比西宁甚至德令哈地区都要迟一些。5月初,当我看到德令哈(市)的树木都已经发芽了,而茫崖前一年新栽种的绿化树木还毫无动静,急得我睡不着觉。”回想起茫崖的春季,范韩龙满脸苦笑。当时,茫崖文体活动中心附近的树苗在2017年栽种后,一直没有吐绿,很多人质疑这些树木是否存活,甚至这类树种是否适宜在茫崖地区栽种。

  为此,范韩龙承担了极大的压力,要知道在茫崖栽种一棵树的成本是极高的。因为在城区绿化需打造城市景观,植被种类需求较多,再加上城市运行管理因素制约,植被栽种周期不宜过长。为此,茫崖市采取成本较高的换土法。工作人员需要提前一至两年从外地运送适宜的种植土至茫崖,土壤培育,在植物栽种时先挖2米深的树坑,将树坑内的土壤全部更换成已经过培育的优质土壤,再按常规栽种树木。

  顶住压力的范韩龙说:“我相信在选择树木、土壤以及栽种环节的科学论证,所以我坚持不停地查阅相关资料并在每一个空闲时间前去查看树苗。虽然嘴上的水泡越来越多,但是我的心里始终坚信我们是可以成功的。”终于,随着气温的不断回暖,小树吐绿了,而且格外茂盛,范韩龙总算松了一口气:“第一次看到这些树苗长出的嫩芽时,我高兴极了——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范韩龙是茫崖市政绿化人的缩影。2002年以前的花土沟镇,只在中国石油青海油田的工作区及家属院有少量绿化植被,植被覆盖率仅有0.12%。2002后,当初的茫崖行委开始小规模开展市政园林建设,克服水源不足、土质环境差等诸多困难,如今茫崖的市政园林建设已达20万平方米,以白杨、青杨、榆树、红柳、沙柳、红灌木为主,花土沟镇三纵四横主要街道基本的城镇绿化已初具规模。

  主要街道绿化景观的不断提升,加之国土绿化行动力度的持续加大,茫崖已完成造林333.33公顷,从灌木到乔木,基本完成了城镇内部和城镇外一圈防护林带绿化建设。同时,铺设灌溉管线2000千米,新建2000平方米储水罐5个,新建绿化道路12条。

  同样得益于绿化工程的还有花土沟机场。近年来,茫崖完成机场庭院、航站区绿化10.33公顷。作为茫崖的门户,花土沟机场首先将人们带入这个高原瀚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小镇。随着机场周边绿化面积的不断提升,风沙对机场的危害持续减轻,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保障了机场的安全出行。通过高质量、高标准的绿化,这里已经成了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绿色机场,成为茫崖对外宣传最美的窗口。

   暖一方人心

  茫崖公安检查站唯一的女民警旦春措站在检查站内,望向通往茫崖地区的国道。道路两旁的树木在脱去绿装后,迎风而立,矮小的树干显得格外“勇敢”。

  作为青海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检查站之一,茫崖公安检查站处于风口区,冬季的风格外刺骨,但民警需迎风检查,环境极为艰苦。常年本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民警、辅警们,一年四季里在小小的检查站“斗风沙、斗蚊虫、斗严寒、斗酷暑”,不知感动过多少人。

  为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2017年茫崖市在315国道花土沟镇至公安检查站段南北两侧,种植新疆杨、柽柳,完成造林任务66.67公顷,平均成活率达到88%。至此,忙碌于检查站的民警、辅警们需要面对的风沙有所减轻,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与同事完成交接班手续的旦春措回到了自己的宿舍。推开位于检查站后院的宿舍区的大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室内的满目青绿与室外的荒凉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无土栽培的绿植像屏风一样,将整个宿舍区分隔成休闲区、读书区、训练区等多个板块。坐在读书区,择一本好书,坐下来静静阅读,旦春措喜欢这别样的瀚海生活小环境。

  茫崖市公安局副局长唐拓华说:“在检查站建设绿色营房,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爱警、暖警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希望以此为出发点,搭建爱民暖民的桥梁,让小爱警助推大爱民。”

  “在茫崖,不仅树林是宝贝,每一片草地都是我们的珍宝,可以说,我们需要保护的是戈壁滩上的每一棵植被。”李翔笑着说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75户签订家庭式管护,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林业局与管护点负责人和管护人员分别签定了管护合同,对不适宜开展家庭管护的林班采用聘用社会管护员的形式管护,采用代管及承包的方式给具有专业造林资质和巡护设备的德令哈市柴达木防沙治沙有限公司茫崖分公司开展日常管护。各重点公益林的四周都栽植了临界水泥桩、宣传牌,把责任划分到专兼职护林员个人,进一步明确责任,规范奖惩。2016年开始建设公益林网围栏维修项目以来,围栏修复工作持续深入,仅2018年就完成修复4000米。

  茫崖在绿化上的努力,群众看在眼里也暖在心里。随着绿化的持续推进,城区内风沙明显减少,湿度有所增加,百姓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他们的绿化积极性也随之高涨。李翔介绍道:“经常有一些老百姓到我们单位,希望提供一些树苗。我们采取免费提供的方式赠送给他们在小区或自家院内栽种。每年赠送的树苗在4000棵左右。”而对一些主动要求内部及周边绿化的企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则采取以成本价提供树苗技术指导的方式给予鼓励。

  通过多方的不断努力,茫崖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从2853.33公顷增加到5.5万余公顷,是10年前的20倍,茫崖绿化“超级工程”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