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乡村:在田间地头吃了还想吃的文化大餐

23.09.2016  20:07

欢乐使者们整装再出发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报道) 为强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我省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我省城乡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更进一步丰富广大农牧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自2011年起,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主办,青海省文化馆承办的“欢乐乡村”巡回演出活动已经走过了五载春秋。

  每届“欢乐乡村”巡演活动都会历时20余天,五年期间巡演范围遍及西宁、海东、海北、海南等4个市(州),22个县100个村镇,累计演出近125场,行程17600公里,观众累计高达34万人(次)。9月22日,青海省第六届“欢乐乡村”巡回演出活动在西宁市中心广场启动,拉开了2016年“欢乐乡村”巡回演出的序幕。

9月22日西宁启动仪式上好节目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吃”了还想“吃”的文化大餐

  每年的9月至10月是收获喜悦的季节,都会有一群快乐的文艺使者出现在青海的田间地头。他们所到之处都会把无尽的快乐带给乡亲们,让他们在辛劳了一年之后,舒舒坦坦的在家门口“吃”一顿高品质的文化大餐。

  “歌美,舞美,青海话演的小品有趣又好看,这节目实话非常好看!再不知道今年还去不去我们村了,要是不去村里的亲戚们就看不上了。幸亏我今天来西宁看女儿,要不我也错过了。”从大通县来西宁看女儿的李大爷脚下放着给女儿带的东西,一边鼓掌一边感慨着。原来去年“欢乐乡村”就已经在李大爷家住的村上演出过了,以前教过书的李大爷当时就把这样利民、惠民的好事牢牢记住了。和李大爷一样,大部分往年看过“欢乐乡村”的群众都还想再“饱餐”一顿这场丰盛的农村文化艺术盛宴。

  “每年我都会委托省文化馆在巡演所到的村子进行问卷调查,这五年来我们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也不断从意见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着巡演的节目质量。”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祝贺说道,“最让我们高兴的是,这一两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村子会找到当地文明办,要求去他们村上演出。”

喜庆的舞蹈跳出农村新貌

  真材实料才能做出留住人心的好“饭”

  要想切实推动我省农牧民群众精神文明创建热潮,就是得想办法,让老百姓把接受新近政策、法律法规变得像琢磨地里收成、灶上吃啥这些问题一样自然。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的现代文化需求,当干部的就是得准备充足的好原料,才能做出留住人心的好“饭”。

  “抓好农牧区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可如何做好、做实这些具体工作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事实证明,通过这些年的摸索‘欢乐乡村’就一个很好的推手。”省文化出版厅副厅长董杰人接着说道,“用这样老百姓爱看的文艺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去展现这些看起来很高、很远的大道理,是行之有效的。基层群众文化的丰富,是我们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成果,更是惠民、利民、育民的具体体现。”

  “立足基层、深入基层,走到老百姓的家里,坐在老百姓的饭桌前,才能明白什么样的节目能让老百姓爱看。知道了老百姓的具体需求,我们的专业演出团队才能变着花样把党的好政策呈现在老百姓面前。而‘欢乐乡村’就是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量身定做的,能够展现农村新貌,又兼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祝贺如是说道。

  已经承办了五年巡演的省文化馆,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好办法。“说到这五年的经验,我觉得首先就是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好节目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他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欣赏美、享受美,是我们每场演出的要求。老百姓的掌声就是对每个演职人员最高的奖赏。”省文化馆的馆长颜宗成说,“今年,我们把巡演时间提前了近一周,就是想在天还不太冷的时候把这些节目送进村里,这样看节目的时候大家不会太冷。”

  正因为想到了怕老百姓受冻这样的细节,“欢乐乡村”这个文化品牌才能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肯定。成为老百姓“吃”了还想“吃”的文化大餐。

   (本文图片由省文化馆马晓林独家提供)